数字化技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研究*

2022-01-01 13:12广安职业技术学院袁霞
区域治理 2021年25期
关键词:数字化基层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袁霞

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有助于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完善基层社会的治理体系,要从党委领导、公众参与、科技支撑等方面进行,而运用科技支撑社会治理,就意味着运用数字化技术来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一、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运用数字化技术的优势

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政府决策者可以获得以前难以掌握的大量且相互关联的数据,决策者能更多地了解基层民众实际情况,增进政府与民众的沟通,更好地汇聚民众的智慧,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一)开创基层治理的新格局,数字化治理助力基层治理更高效

基层社会治理面宽量大,且直接面对群众,所以基层工作人员普遍任务繁重、工作量大,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基层地区人力及物力资源有限,从而导致基层治理效能不高。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基层治理中,基层群众可更方便地关注社会治理动向,积极表达各种诉求,可以由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以协助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事务。基层政府通过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和数字化社会服务,开创基层治理的新格局,建立数字化信息共建共享平台,运用数字化技术可以获得更多的数据信息,有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精准性,促进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近年来,部分基层地区运用数字化技术在社会治理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例如,四川省华蓥市古桥街道和明月镇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推进街道和乡镇政府服务数字化转型,利用钉钉APP为村上建立了钉钉群,鼓励村民加入钉钉群。村民可以通过钉钉群更直接地参与村上设施及文化建设,也可通过钉钉群上报各村环境卫生等各种问题。村民的农作物及养殖物销售等可以发布在村友圈,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生产分散、销售无渠道的问题,促进了各村内部以及村与村之间行政办公、干部与群众沟通、基层治理等高度整合,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

(二)数字化技术助力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制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维护国家安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需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其中,共建是首要因素,一个稳定的社会保障需要由民众共同建设实现;共治指的是可以调动多个社会治理主体来共同参与社会治理,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各个治理主体的力量,体现了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共享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目标,通过民众共同参与的社会建设和治理,让参与者有更多获得感,推动社会治理效能全面提升。

2021年3月,苏州召开了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腾讯云表示将积极推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助力社区数字化升级,腾讯云社会治理领域高级总监王清峰表示“腾讯云未来社区将构建党建引领、公众参与的社区治理应用,提升居民安全感和幸福感”。

(三)打造“智慧党建”需要数字化技术推动

基层治理事项涵盖方方面面,要强化党建引领,紧紧围绕基层党建全面增强数字化治理能力。深入推进数字化技术建设,将党建引领作为抓手,把社区自治作为基石,树立为民服务理念,全面深入打造“智慧党建”。基层党建离不开牢固的群众基础,更需要数字化技术的强大助力,使民众和政府、个人与集体实现协同共治。在不断完善基层治理理念的过程中,以“智慧党建”为引领,以“数字技术”为突破,实现“为人民服务无死角,让群众放心为方向”的治理目标。

二、目前数字化技术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鸿沟”依然存在,避免数字信息化沦为形式主义

由于使用对象的年龄、文化水平等差距,数字化技术的使用程度体现出不均衡的特点,当前,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虽然数字化技术正在大力推广,但是“数字鸿沟”普遍存在。例如,老年人在学习如何使用电子产品和APP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群体情况更为突出。另一方面,一部分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学习能力不足,接受新思维、新事物的意识有所欠缺,对学习数据操作技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这些情况让这部分民众对社会治理数字化充满疑虑,同时导致其对社会治理深度智能化消极配合,使社会治理数字化推进变得困难重重。如近段时间媒体报道的有些老年人因为不知道如何出示手机上的健康码而被拒绝乘坐公车事件更加凸显了上述情况给社会治理数字化带来的困难。由此可见,推进基层社会数字化治理需要避免特殊群体的信息公共服务利益被忽略和边缘化。

(二)“数据孤岛”、数据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问题依然存在

基层社会在采用数字化技术推动治理时,存在由于数据流通滞后、数据资源整合和共享不完全而带来的名义上的跨部门联合治理,实际上的“数据孤岛”现象。例如,通过推动医疗、公安、信访等不同领域数据的整合共享,可以探索更加精准、高效的基层治理策略。但是,由于这些数据实际由不同的政府部门掌控和管理,实现数据在系统之间的相互操作实际上还比较困难,在实施数据共享过程中面临着阻力,实施效果有限。其次,政府中跨系统、跨业务等大数据共享使用,还需要警惕个人隐私保护问题、数据的相关主体由于数据开放所面临的数据安全问题,这些都是数字化技术应用到基层社会治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基层社会治理中可运用的数字化技术条件有限

数字化技术推动基层治理需要具备必要的网络设施、硬件设备、平台系统、人员操作能力等基础条件。由于存在地域差异、经济差异和文化差异的问题,又由于发展理念不尽相同,部分地区在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数字化技术宣传范围小、数字化技术运用不成熟、群众对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发展的方向不了解、线上线下衔接不够顺畅、多平台重复注册登记信息等现象,部分民众认同感、体验感不高,导致基层社会数字化信息治理只是流于形式。

另一方面,一些基层地区运用的数据化设施设备与应用系统由于利用度不高,基层工作人员对数据的敏感度不高、对数据内容的理解不深、数据操作的能力不足,也将严重阻碍数字化基层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数字化技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

(一)主动跨越“数字鸿沟”,避免数字信息化沦为形式主义

据统计,当前全国共有2.54亿老年人,其中仅有6000余万人是网民。针对当前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一些企业也在不断研发专为老年人定制使用的APP,如在疫情期间,腾讯提供“老幼健康码查询”功能,亲属经由老人同意后可代其查询健康码状态。“四川天府健康通”APP中设计了离线码功能,老年人在无网络状态下也可使用。

“数字鸿沟”是当下面临的实实在在的问题,也是数字化建设必须去解决的问题。一方面,要鼓励家庭、亲友及社区互助,实现数字化建设在学习困难人群中的“内部消化”;另一方面,要强化教育支撑,通过公益宣传、社区帮扶、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方法,逐步实现公众数字化技术运用水平的提升。同时也要秉承传统与创新并举、人工与智能同行的发展理念,对部分老年人要做到“手把手”地教,“一对一”地讲,切实解决好他们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际情况,填平部分老年人畏惧的“数字鸿沟”,为这部分老年人的一站式服务更周全、更贴心、更到位。

(二)打通行业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加强数据隐私保护

基层社会数字化治理要做到真正有效的数据共享,首先要牢固树立基层政务是一家的基本理念,不断健全基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机制,全面加强行业间的沟通衔接,深入推进基层政务数据的汇聚合流,建立完善的数据共享平台,加快推进数据的有序分流,形成前所未有之共享开放格局,让群众对基层政务效率低、遇事拖的印象彻底成为历史。

同时,基层社会数字化治理要强化数据安全防范。数字化技术是把双刃剑,为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基层社会治理埋下了巨大隐患。在数据库不断扩充完善的过程中,个人数据和隐私信息存在一定泄露风险,个别不法分子把个人数据和隐私信息当成牟利的手段,通过网络散布负面舆情,或是利用这些信息违法犯罪。基层社会数字化治理要增强从业单位及从业人员的保密意识,加强队伍管理和保密教育,绝不能触碰隐私安全这一底线。

(三)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数字化技术条件有限的问题

目前在部分地区,数字化建设不论是在设施设备还是人员技术操作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首先,要针对基层工作人员开展数据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数据的操作能力、专业知识与信息素养,使工作人员逐步做到将不同系统中的数据关联起来提供服务、进行管理。同时提高设施设备和数据应用系统的使用率,向群众普及宣传数字化技术,充分调动群众知晓并运用相关数据操作,提高群众的认同感和体验感,推动建设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

总之,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利用数字技术结合实地情况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探索数字技术赋予基层社会治理转型之路的意义,合理使用数字化技术推动基层治理能提升基层治理的能力与水平,促进基层治理的有效开展。

猜你喜欢
数字化基层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华龙一号”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探索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基层在线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基层减负年”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