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一把手”的监督

2022-01-01 13:12中国石化荆门石化公司张道远
区域治理 2021年25期
关键词:一把手监督

中国石化荆门石化公司 张道远

一、“一把手”监督的重要意义

“一把手”代表着各级党组织及企事业单位发展的总负责,是带动地区和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形式、突破传统观念束缚、提高组织发展效益和群众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关键人物。“一把手”被赋予了更多和更重要的权利,因而也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如果“一把手”腐化堕落,不论是在机构内部实施人、财、物的违规管理,还是利用权力为周边人群做关联性交易,都会对组织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情节严重的将影响企业正常发展。因此,强化“一把手”的监督,杜绝贪腐现象、以权谋私,采取多种形式从观念和制度上加强“一把手”监督,是提高“领头雁”政治担当,提高党的先进性作用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党的领导质量的必然要求。

二、对“一把手”监督的难点

现实生活中,一些部门和单位的“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导致对“一把手”监督难、难监督。

第一,监督意识缺乏。对“一把手”的监督必须从“一把手”个人认识和外力作用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把手”个人缺乏被监督的意识,不能正确对待监督,特权意识较浓,不做好党的规定学习与认真领会,没有把自己放在服务群众、为组织奉献与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和约束自己,就容易放松对自己的管理,行为上独断专行、唯我独尊、抗拒一切被监督的行为存在。思想抵制监督,行动拒绝监督,出现了任人唯亲、任人唯权、以权谋私、关联交易等对一级组织造成损失的损公肥私行为。同时还有部分“一把手”为了强化自身职权,在企业内部拉帮结伙,搞小圈子,不讲组织纪律,严重破坏党的一级组织生产、管理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有碍一级组织的健康良性发展,助长组织内部歪风邪气,导致整个组织内部人心涣散。

二是监督措施缺失或不健全,导致无量化标准可供执行。制度建设是保证组织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石,对“一把手”的监督措施从制度制定和执行都存在各种问题。从制度的制定来看,各级领导班子虽然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规定对“一把手”予以监督管理,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制度规定相对过于笼统,无法针对不同的组织性质进行精细化管理。例如,各级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企业之间,因组织性质不同而存在着组织运行的巨大差异,各处制定的“一把手”监督制度显然无法对不同性质组织的“一把手”的具体行为作出细致化的约束规定。原则性要求多,细节监督措施少,有操作规定但刚性要求不足、软性要求有余,执行难度大。最后,监督无量化标准,其执行的效率将会大打折扣。依据何种情节将予以怎样的处理结果,规定措施中无法全部概括,导致监督措施无法落地进行具体的量化处罚。

三是对“一把手”不敢管、不愿管。部分班子成员出于日后工作配合及个人私利,或者怕得罪人影响个人前程,或者怕被人称为搞矛盾闹分裂,甘当老好人,主动放弃对“一把手”的监督职责和权利。这就导致一级组织权利过于集中、民主集中制无法开展等问题。往往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你好我好一团和气”。

四是缺乏普通群众对“一把手”的监督。这种情况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普通群众没有认识到自己作为一级组织的成员享有监督“一把手”的权利,他们认为“一把手”做得好坏,往往以上一级组织成员的考核评价为主,从而因没有知情权而丧失了参与权。另一方面是普通群众作为一级组织的基层人员,由于工作中层级的巨大差别,导致普通群众不了解“一把手”的工作内容,或者惮于提出监督意见,或认为提了也没有用。因此就出现了群众即使行使了对“一把手”的监督权,也是象征意义多、权威性少,致使监督效果不大。

五是“一把手”不愿自觉接受监督。有的“一把手”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认为自己不需要别人监督,有的认为上级监督是对自己的不信任,是对自己工作的干预,有的把班子成员和群众监督当作故意唱反调、找岔子,因而对监督持反对和反感的态度。

上述表现说明“一把手”监督较难。一是监督主体难以到位,“一把手”往往是上级管得着、看不见,同级看得见、管不了。二是监督措施难以到位,“一把手”由谁监督、怎么监督,目前还没有具体明确、操作性强的程序办法,因而对“一把手”的制约力度不够。三是干部使用重用轻管,监督力度不够,往往注重一把手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而忽视对其思想动态、廉政勤政、工作作风等情况的监督。造成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了、下级监督太软、群众监督太远,时间长了,权力不受监督,必然产生腐败。

三、对“一把手”实施监督的途径

(一)依靠教育,实行防范监督

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对“一把手”的思想教育,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增强“一把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一是加强议事、规则、程序教育,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二是加强民主生活会监督教育,营造党内监督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党性教育,增强宗旨意识,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二)依靠机制,实行上级监督

一是认真执行中央文件精神,对“一把手”实行有效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处理,这也体现了对“一把手”的政治关心和爱护。同时上级部门要定期对“一把手”的工作进行民主测评和考察,了解“一把手”在决策、用人、资金使用上的情况。二是经常与下级部门的“一把手”谈话,听取同级部门对“一把手”的评价情况,了解其思想、工作、生活、学习情况,查看“四风”问题。三是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要求“一把手”必须经常向上级部门汇报单位和个人的重大事项,以便上级知情和监督。

(三)依靠制度与流程规范化管理,厘清责权定位

坚持我党民主集中制原则,用制度约束“一把手”的职权,使“一把手”在任用职权时头上有紧箍咒,杜绝“一言堂”现象的出现。首先,加快推进办事流程标准化规范,积极推行线上无纸化办公。即根据业务事项的性质,按重要程度和金额数量等参数要求划分管理层级,按照逐层、以权责对应的人员进行线上审批。这样既提高了业务办事效率,又增加了业务处理的透明度,使专业的事情由专管人员按制度标准审批,从而杜绝“一把手”一支笔的现象。首先,在各项管理制度中明确民主集中制要求,推行管理层共同决策,杜绝“一把手”对人、财、物的个人决策,这样使决策过程更加发动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增加了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其次,建立“一把手”权责清单,明确“一把手”拥有的职权和责任,这样,通过在群众中公开权责清单,使组织内群众清楚了解“一把手”所拥有的权利,在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时,避免管理层之间的推诿扯皮,便于责任追究。最后,推行“一把手”责任状签订,鼓励建立“一把手”重要责任终身制追责规定。通过责任终身制追究的形式,对“一把手”的行为进行警示和约束,提高“一把手”决策的公正合理性。同时,根据企业效益适当提高“一把手”的待遇,将“一把手”的待遇与企业经济效益直接挂钩,提高“一把手”勇挑重担、实干兴发展的积极性。

(四)依靠民主和法制,实行班子成员监督和群众监督并行

完善班子成员对“一把手”的监督,通过制度流程标准化管理下的领导班子监督,以及根据“一把手”责任清单等管理方案的落实,明确“一把手”的责权,形成管理层对“一把手”权责的监督,在民主生活会上明确指出制度流程规范下“一把手”的责权越界行为,同时针对管理中的死角及时进行制度制定与约束,防止权利监督的真空出现。积极推进企业范围内的礼品往来登记事项,将所有非企业正常运行过程发生的事项记录在案,以备公众检查。

民主监督是对“一把手”监督的有效办法,是社会进步、政治清明的重要标志。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增强职工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遵循民主程序,做到依法办事;二是扩大职工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让职工群众知晓、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三是对重大事项实行公开、公示制,做到上报部门、下达基层职工群众。

(五)依靠家庭,实行家庭促廉的监督

加强对“一把手”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八小时以外”的活动,最知情的是其配偶、子女等亲属,他们十分关心亲人的前途、家庭、幸福生活。上级组织应该经常开展监督活动,引导其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开展家庭促廉监督活动,实行关心、关爱监督,提高监督效果。从实际情况来看,家里有个“好书记”比单位有个好书记更能保证“一把手”不犯错误。

(六)依靠自律,让“一把手”自觉接受监督

一是要讲学习。要带头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系列党纪国法知识,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基础。二是要有群众观念、公仆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三是要淡泊名利,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推动一级组织健康良性发展。实践表明,脱离民生的政绩是一种公权的腐败,领导干部长期脱离人民群众也必将导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的滋生。四是要为官清正、廉洁自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以君子坦荡磊落为荣,以小人腐败堕落为耻。五是要树立正确的监督观,正确地将监督视作自身不出问题的保障,做到警钟长鸣于心,行权保持于轨,敢于被监督、乐于被监督,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

四、结束语

实施“一把手”监督,以中央文件为指导,把监督关口前移,不断提升监督实效,及早发现“一把手”在思想及实际业务行为中的违规倾向性举动和实质行为,不放过任何一件小事,防微杜渐,防范于未然。同时,通过各级组织的民主生活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教育,给“一把手”打好预防针,起到提高思想觉悟和拒绝贪腐的警示效果,提高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带好队伍做好示范,以实际行动促进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一把手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三省市自治区行政“一把手”确定李鸿忠出任天津市委书记
天津“一把手”黄兴国落马
“一把手”眼里的依法治国
绩效监督:从“管住”到“管好”
监督宜“补”不宜“比”
人大监督不能总是“心太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