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检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探讨

2022-01-01 13:12安徽品格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李明明武传奇
区域治理 2021年25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污染作业

安徽品格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李明明,武传奇

近年来,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为人们带来了更优质的生活条件,也随之引发了雾霾、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尤其是废气、废水的大量排放严重影响着自然环境,威胁着大众的生命健康。组织开展环境治理工作,关键在于运用科学有效的检测技术,积极寻求环境治理与改善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真实准确的检测数据信息,为治理工作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高效落实奠定坚实基础。

一、环境检测概述

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结合对计算机软件等技术手段的应用,精准采集、检测与解析污染源以及影响生态环境的外界因素,获取相应的数据结果,是环境检测工作的基本流程。将先进的技术方法引入并运用到环境检测中,不仅便于实时检测并分析环境的实际情况,还能够将环境质量水平的整体变化趋势直观地反映出来,根据最终得到的数据结论,科学合理地预判并评价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除此以外,真实准确的检测信息也可以为环境治理工作的组织与开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便于对治理方案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与改进[1]。

二、环境检测类型

通常情况下,环境检测工作的持续周期较长,需要预先针对指定区域的环境情况,对所需的数据信息予以采集,总结环境特征,根据环境治理的法则与要求,预判并选择适宜的保护方法,细致化制定环境治理规划方案。对于一段时间内的环境检测,则需以具体的时间段为对象,检测并把握环境质量在整个时长内的实际变化情况,以贴合环境范围特点为基准,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切实推动自然生态环境的均衡发展。

(一)研究性检测

研究性环境检测主要是为科学研究工作服务的,具有十分明确的指向性,以某一具体类型的项目为目标,例如,通过对某一指定区域环境质量情况的实地调查,评估并判断其是否适宜动物、植物的生存与生长,以及若区域的气候条件发生变化,动植物的生存会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与影响,这是研究性检测在环境治理工作中的主要作用。一般情况下,环境检测部门多负责开展此类检测任务,亦或是受国家认证的科研机构,在受到相应的科研委托时,负责完成研究性环境检测的工作任务[2]。

(二)监督性检测

监督性环境检测具有长期化、确定性的特点,对于专业性的检测机构来说,需要参照环境治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实施对常态化的监督与检测,确保及时全面地了解并把握地区环境的实际污染状况。污染来源、污染类型以及排放量是环境治理工作中监督性检测的重点目标,根据最终获取的数据信息,工作人员可对污染源的大体位置、一定时间段内的变化趋势予以准确判断,便于及时有效地解决并处理实际问题。

现阶段,地区生态环境部门在开展环境治理工作时,多会应用到监督性检测等技术方法,选择并确定适宜的监测站点,确保环境检测作业的科学性与有效性[3]。

(三)特殊目的检测

以特殊目的为导向的环境检测主要分为四种,一是评定,二是信息,三是考察,四是污染事件。在地区出现环境污染情况时,检测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对具体区域实施检测,借助于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污染源的实际位置、涉及的扩散区域等予以快速判定。围绕特殊目的的环境检测在治理工作中体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各个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作业系统,一旦有环境污染事件发生,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并削弱其对自然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环境检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

优化环境检测不仅是实施治理工作的基础环节,也能够对企业、行业外排污染物的实际情况予以严格监管,对于产业的绿色环保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现代化的检测技术灵活运用到环境治理作业中,便于工作人员准确地了解并把握引发环境污染的具体因素,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数据,为监督检查与治理工作的开展与落实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依托多元化的检测方法,无论是管理部门还是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均能够对区域环境的现状、污染情况以及影响范围等进行深入了解,管控污染物的违规排放现象,结合实际情况与经济条件,采取适宜可行的治理与控制措施,促进环境治理工作实施效率的稳步提升[4]。

(一)提升行业水平

近年来,网络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发展中的应用愈发成熟,为环境检测工作的优化发展带来了更为便利的技术条件。将高端的科技手段运用到实地检测作业中,能够有效替代以往人工收集信息数据的固有模式,实现整个数据采集流程的智能化运转,从整体上提高环境治理作业的规范性与标准性,推动其迈向专业化与自动化的发展路径,这对于地区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效率的稳步提升大有助益。以网络技术、GIS技术在环境检测工作中的应用为例,简便快捷的技术手段不仅为技术人员实施检测作业提供了极大便利,也显著提高了获取的数据信息的精准性,切实提升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环境检测需提高对技术革新的重视,结合治理工作的实际需求,针对性地完善现有的检测设备,积极开发新功能,保障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落实成效[5]。

(二)人为污染检测

无论是生活垃圾的随意排放,还是医疗垃圾的任意丢弃,都会对自然环境与空气质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人为因素是引发与加重生态环境污染的关键因素。观察与分析现阶段人为污染检测工作在环境治理中的落实情况可以发现,治理对由人为因素造成的污染问题面临着较大的工作难度,例如,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会伴随着颗粒物的产生与扩散,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也会进一步加剧环境空气污染,引发雾霾天气。要实现对此类多样化污染问题的有效处理,还需要立足于污染现象的具体情况,选择并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对环境治理方案予以改进和完善,确保检测作业的有效性。依托现代化的设备设施与技术手段,检测人为污染,一方面便于对污染物的实际排放状况予以准确把握,另一方面可以以相应的标准制度要求为基准,与污染物的实际排放量、排放浓度进行对比,提高后续治理工作的实效性。

(三)实现环境检测智能化

组织开展环境治理工作离不开对检测数据信息的合理化应用,实现环境检测智能化,核心目标是提高检测效率,提升数据信息的精准度,优化整个环境检测系统,将其在治理工作中的指导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近年来,随着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各行业、各领域的深化落实,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检测的执行力度,还需结合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健全的检测体系,完备环境检测设备设施的布设,灵活引入并运用智能化技术手段,全面提升环境检测与治理作业的技术水平。

(四)明确环境治理决议

推进环境检测工作的稳步落实,除了需要加强相关系统的完善化构建,重视对先进技术方法的应用,还需要与环境治理工作的决议情况紧密贴合,切实提高对检测数据信息的利用效率,为后续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与落实提供可靠的基础性保障。根据检测结果以及关键的信息数据,对区域环境的污染现状予以综合判断,这对于治理决议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提出了严格要求。通常情况下,环境检测工作的持续时间较长,治理方案的实施也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要进一步提升环境治理工作的实效性,应将做好全流程检测作业放在首要位置上,统筹整理在实践监测中获取的数据信息,制定针对性的工作方案,掌握环境污染的变化趋势以及其可能造成负面影响的覆盖范围,结合对多方面信息内容的综合考量,对最终环境治理方案的编制与改进进行科学评估,得出切实有效的治理决议,将检测工作的优势特征与实效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五)优化环境治理成效

避免盲目性是贯彻落实环境治理工作的首要原则,也是确保环境检测作业实效性的关键所在。依托网络技术、智能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推动环境检测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实地检测的作业效率与实效性,还能够得到精准性更高、真实性更好的数据结果,为治理作业的开展与实施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当前,各地环境检测工作已逐步迈向全天候、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发展方向,运用的作业模式也与传统环境检测模式有所不同,除了可以实现对某一区域的针对性检测,还可以从多角度评估并分析其对其他产业、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间接影响。由此可见,创新并改进环境检测手段,不仅能够为治理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保障,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与影响,满足环境治理在新经济形势下的核心发展需求。随着科技现代化发展速度的逐步加快,环境检测工作在技术、方法与形式革新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自动化实时检测的作业模式不仅大幅减少了现场工作环节对人力资源的消耗,也显著提高了实地检测的工作效率,这也是环境治理的核心发展方向。除此以外,将科学高效的技术方法运用到治理工作中,也能够为海量数据信息的精准化处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条件,在完成数据采集阶段的工作内容后,工作人员可以以网络化的形式整理并存储有价值的数据内容,避免出现信息遗漏问题。

四、结束语

优化环境检测作业成效、提升检测工作技术水平,应以加快技术革新、完善检测流程为着手点,满足环境治理工作在现代化发展背景下的核心诉求,规范整个检测作业中的操作行为,切实提高治理作业实效性。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污染作业
国家乡村环境治理科技创新联盟
城市水环境治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陕西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显现“叠加”效应
作业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