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防灾减灾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022-01-01 13:12贵州省罗甸县气象局杨凤娜
区域治理 2021年25期
关键词:气象部门防灾减灾

贵州省罗甸县气象局 杨凤娜

一、引言

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有重要的影响,若农业生产遭遇恶劣天气,就会造成农作物减产。可以说,做好农业气象服务非常重要。随着各类气象卫星的不断发射,以及预测技术的发展,我国气象预测能力持续提升,准确度也更高,农业从业者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使农业生产正得天时,规避各种灾害天气的威胁。

二、气象服务对农业生产的作用

(一)预警作用

气象预警就是利用气象分析、预测技术对即将到来的天气尤其是灾害性天气进行预见,并提供给农业从业者,指导其提前采取减灾措施。当前,我国气象预警体系逐步完善,风云系列卫星与其他卫星配合,构建了相对完善的气象监测网络,是气象预警信息的主要数据来源。

(二)整理气象数据

当前,为了获取更精确的数据,我国在各地建立了气象监测点,气象网络覆盖城市与农村,部分地区已建立了自动化气象监测站,使气象数据的指导性作用更准确,并使气象数据的利用率更高。以水稻种植为例,水稻是我国南方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水稻的产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储备,在水稻种植中,不管是干旱还是洪涝,抑或是霜冻等灾害都可能导致水稻减产,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这些自然灾害是难以预测的,农业生产“听天由命”“靠天收”的现象非常突出。但在气象站的帮助下,通过观测温度、湿度、风力、光照强度、光合有效辐射等要素,可以实现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气象预报,从而使农业从业者及时调整种植措施。

(三)灾害应急

在农业生产中,一些极端天气如台风等引起的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加强对此类灾难性天气的预测非常必要。气象预报能否准确预测出这些气象灾害,直接关系到农业相关部门能否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减少农作物在气象灾害中的损失。这要求气象部门充分利用各种气象资源,并充分利用气象数据库中的相关资料,利用现代气象设施与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精确预测。

三、当前气象服务农业生产的问题

(一)服务水平不高

气象预测信息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气象服务的水平,也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尽管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气象部门都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取有效数据,综合分析气象情况对农业生产的潜在影响。但计算机软件并不能真正模拟气象变化的真实情况,气象信息的精确度仍有待提高。例如,今年8月发生的河南特大水灾,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危害,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另外,当前部分基层气象台站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水平仍需提高,服务渠道单一,仅仅在各地方电台、电视台播报天气预报,使农业从业者只能通过单一途径了解气象信息,加之农村气象信息化程度还需提高,严重影响了气象服务质量,农业从业者获取气象服务的渠道有限,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

(二)防灾减灾能力不强

防灾减灾能力有待提高是现阶段气象预测服务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当前的经济环境、市场环境中,很多人、机构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对自然资源过度开采,导致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异常气象、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不良影响。与此同时,气象部门尤其是基层气象部门的防灾减灾能力有限,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都需提高。另外,当前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主要针对于常规气象灾害,对洪水、冰雹等极端灾害的预报能力仍需提高,而这些气象灾害的破坏力更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更大,对气象防御能力的要求更高,是防灾减灾的重点对象。

(三)缺少资金支持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是社会基础性的公益事业,其资金来源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拨款。同时,气象防灾减灾能为商业机构提供的经济收益较少,所以很难吸引企业及社会等资金的投入,这导致很多地方的基层气象部门,因资金匮乏而不能及时更新气象基础设施,现有的设施也因年久失修而性能下降,大大降低了气象防御功能,导致不能及时预警气象灾害,最终影响到农业生产。

四、气象服务农业生产的有效策略

(一)加大气象科研力度

气象部门应加强对气象防灾减灾、气象灾害防御的研究力度,全面掌握洪涝、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的规律。

第一,气象、水利及农业等部门要加强配合,建立健全农业灾情实时上报制度,及时将气象灾害信息上传到相关部门,为农业灾害防范提供资料支持。第二,气象工作者要提高预测水平,对农业生产中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进行评估,并采取单向研究与系统性灾害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农业生产进行全面监测,并把气象灾害防范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构建完善的灾害预警体系,全面提高对灾害天气的预警与预测能力,从而制定科学全面的防范措施,促进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提高灾害预警能力

气象灾害预报是否准确,直接影响防灾减灾工作的成效。当前,各地气象部门不断加大气象灾害预警力度,并且发布方法更加多样化,发布机制持续健全,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但气象灾害预警是一门高深的学科,我国现行的气象灾害预警体系仍不够完善,对此气象部门要构建自上而下的气象灾害预警体系。

第一,基层气象部门要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并不断精确对灾害天气的预报时间。第二,重点做好灾害信息发布,协调好气象灾害信息的报告、生产与收集、使用,确保农业从业者与相关部门及时、准确地接收预警信息。第三,气象灾害信息要语言通信易懂、易于理解,使农业从业者了解避免灾害天气的措施,并开展有效的自救。第四,不断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的“互联网+”水平。在以往的气象服务中,农业从业者一般是通过电视、广播来了解气象信息,一旦错过播报就会造成很大的不便。在网络环境下,气象站工作人员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等向农业从业者推送天气信息,使广大农业从业者及时了解天气变化,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支持。

(三)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第一,加大资金投入,购进先进的气象仪器设备,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气象服务。第二,气象部门做好技术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气象工作者的业务能力与工作水平,并提高技术人员的气象服务意识,使其在工作中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依托先进的气象预测知识与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专业的气象服务,全面提高气象预测信息的准确性,确保农业生产稳定有序地进行。第三,不断提高气象服务质量,提高防灾减灾效果,还要提高气象预报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在确保资金充足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互联网、计算机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各地自动气象站的建设速度与密度,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四)做好农户宣传工作

气象部门尤其是基层气象部门要加大气象知识的科普宣传力度,提高群众防范气象灾害的意识,使农业从业者正确理解蓝黄橙红色预警的涵义,提高农业从业者防灾减灾的意识与能力。

第一,气象部门应将农村作为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主阵地,利用世界气象日、科技宣传周及其他安全宣传日等做好防灾减灾宣传,从而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科技水平,同时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制作成宣传手册、海报、宣传画及黑板报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提高农业从业者学习防灾减灾的兴趣,使其掌握基础的气象灾害自救知识,在灾害来临时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第二,气象工作者要不断增强交流沟通能力,充分认识到气象预测不仅仅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而是最终要服务广大农业从业者,对此气象工作者要定期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区域农业生产实际,将气象预测和地方农业生产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五、结语

总而言之,农业的本质决定了其对气候的依赖性,也决定了气象服务的重要性。相信随着气象服务技术的进步,气象工作者的服务水平也会持续提高。在未来的气象服务中,将构建完善的气象预警体系,全面提高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辅助作用。

猜你喜欢
气象部门防灾减灾
防震减灾 科普先行
南通市三举措扎实做好当前综合防灾工作
山东玉米主要逆境及抗逆减灾技术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中国“防灾减灾日”问答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基于价值链模型的气象部门增值型内部审计新模式初探
2018年全国气象部门政府网站测评研究
加强新时期气象部门财务管理与监督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