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时代开放型海洋渔业体系构建与创新

2022-01-01 13:12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自然资源局于少林孙绪金张元发
区域治理 2021年25期
关键词:海洋渔业开放型渔业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自然资源局 于少林,孙绪金,张元发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有益影响下,中国的开放格局展现出广化的趋势,我国与沿线各国的关系逐渐紧密并形成高度依赖海洋发展的经济新形态。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逐步构建开放型海洋渔业体系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其不仅为我国渔业深层次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在各国之间形成了紧密的海洋渔业经济合作关系,从而推动世界经济蓝色增长。二十一世纪初期,我国便提出了开放型海洋渔业体系的构建,事实证明,构建和创新渔业体系充分贴合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发展诉求。因此,本文将探析在新时代如何构建和创新开放型海洋渔业体系。

一、新时代开放型海洋渔业体系建设的新内涵

(一)国际海洋资源实现共享性

新时代开放型海洋渔业体系下,渔业资源实现共享性为中国的渔业体系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与陆地相比,海洋能够提供更加优质的蛋白质和矿物元素,而对于很多公海领域,资源的开发有待深化。对于我国而言,我国有着人口多的显著特点,我国在很多资源方面的占有率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存在差距,近海资源也面临着被污染的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海洋渔业与世界各国的合作,逐渐拓宽海洋资源的开发能够促使我国有效应对资源短缺,从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此外,在发展倡议以及发展计划的影响下,只有积极建立海洋资源综合管理体系才能真正保障海洋渔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开放型海洋渔业体系也能从原来的资源需求型转变为资源国际合作型。

(二)合作监督与环境条件实现融合

在新时代开放型海洋渔业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我国不仅输出了较为成熟的渔业生产技术,更投入了大量资金及管理经验。通过与各个发展中国家共同开发海洋渔业资源,从而实现渔业成果的共享。而在海洋丝绸之路的发展理念提出之前,我国渔业企业大多是自主的逐利行为,产品质量差、污染公共环境等问题逐渐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发展。在“一带一路”发展理念的倡导之下,中国政府旨在实现各方互利共赢,促进各国实现海洋资源发展,并为入渔国提供了更加优质的贸易条件,开放型渔业体系不再依赖不可靠的企业合作关系,而是建立了合作共赢式的协同关系,国际海洋区域发展和边界安全等进行了有机融合。

(三)渔业产业网络结构实现整合性发展

新时代的开放型海洋渔业体系不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体现出国际纵向一体化的显著特点。其不仅能够带动中国船舶等设计制造的发展,也促进了冷藏加工以及仓储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新型渔业体系对于提升我国的生产效率以及海洋综合开发能力均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在新的发展理念下,中国企业不仅将本土的渔业技术与资金输出,也引进了国外优质的海水产品,将技术研发部门、物流企业以及供应商有机联动,促进了国内外产业链的双向升级,并大幅提升了全民福利。因此,新时代开放型渔业体系不再是单一的渔业发展模式,而是充分发挥了联动性的正面效应,从而使其网络结构实现了整合性发展。

(四)融资渠道和风险规避实现融通性

随着新时代开放型海洋渔业体系的构建,海外捕捞及境外水产养殖的发展充分缓解了中国在资源和环境双方面的压力。而从我国目前的渔业发展状况而言,资金融通机制仍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海外捕捞业必须要在境外建设完整的捕捞以及养殖系统,并完善加工、运输及销售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面临着建设周期长、专业设备昂贵的问题,也要时刻应对市场行情以及渔业资源供应等多方面的风险。而在新的发展理念下,国有大型渔业企业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发展优势,其所要面临的问题便是如何获取使用期限较长的借款。由此可见,新时代开放型海洋渔业体系呈现出从成本高昂及风险大转化为风险共担效益共享的发展趋势。

二、新时代开放型海洋渔业体系构建和创新的举措

(一)海洋渔业资源配置国际化

新时代,开放型海洋渔业体系不再是渔业资源寻求,而是注重共享合作。在“一带一路”理念提出之前,企业通常以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作为渔业资源开发的目标,从而形成过分依赖入渔国的发展困局。而在“一带一路”发展理念的有益影响之下,海洋渔业实现了国际合作,能够真正缓解内陆及近海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而发展远洋以及境外渔业能够有效替代我国经过高强度开发的内陆及近海资源。在新的发展倡议之下,中国与各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且作业范围已经拓展到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长期来看,这样的发展理念不仅能够满足人民对于水产品的需求,促进水产品实现可持续贸易,也有效缓解了我国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的困境。

(二)选择通用化的渔业技术

在新时代开放型海洋渔业体系的影响下,渔业技术不再具有垄断性质,共享合作成为了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渔业技术进步是开展区域渔业合作的重要动力,及时将其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能够有效实现产业化生产,有效提高渔业的产量和效益,同时,通用化的渔业技术对于增强水产品加工的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在新的发展倡议提出之前,我国渔业企业有着技术垄断优势,在渔业市场中充分占据了产业链上游,不仅抢占了入渔国的市场份额,也大幅影响了其盈利能力,这也是以往沿线国家对于我国抱有抵触心理的重要原因。而在新的发展倡议下,各国互利共赢成为了新的发展方向,我国也实现了渔业技术的共享。具体而言,我国首先凭借自身在渔业养殖和加工方面的技术优势,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广泛开展技术服务咨询与培训。其次是重视科技支撑能力,通过科研联合的方式加快建立资金支持机制和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最后,我国建立了多层次和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并为技术操作提供了实施场地。

(三)以渔场合作空间外溢为导向

新时代海洋渔业合作将各国之间分散的企业布局转化为全球视野的战略布局,对于国际渔业而言,合作空间指的是渔业活动的地理空间结构,新的发展倡议使得海洋渔业合作的空间逐渐拓展到临海和陆地,充分实现了合作空间的外溢。在传统的合作模式中,企业恶性竞争和过度开发的现象屡见不鲜,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远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在新的发展理念下,企业在远洋进行渔业合作开始进行布局调整和合作。通过与不同优势的国家展开合作,能够充分补足国内需求,具有生态环境良好、建设技术先进的有效特点。同时,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为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建立了重要的航线通道,也成为了海洋渔业生存的空间载体,中国必须充分发挥在海洋渔业人才及技术方面的优势,积极与渔业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展开合作,逐渐优化渔业资源的配置。

(四)以渔业开放型格局为先导

新时代海洋渔业开展国际合作改变了原有的单一产业链,并开创了具有整合效应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对于海洋资源而言,其具有鲜明的开放属性,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宏观背景下,外向型的沿海地区需要积极提升自身在国际海洋合作方面的层次,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有效降低运输成本,促进海洋渔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更加多元化的发展。在新的发展理念下,海洋渔业合作要重视规模扩张、技术优化以及产业升级,真正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以及大范围的综合配套能力。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开放型海洋渔业体系必须充分发挥产业网络中的整合效应,注重海洋资源与新型信息技术有效结合,不断挖掘产业发展潜力,从而实现不同产业层次化的发展格局。

三、总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代开放型海洋渔业体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渔业产业框架,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有益影响下,其不仅能够借助国家合作实现符合产业特征的根本转型,也能构建具有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蓝色渔业合作关系,从而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渔业平台。海洋强国建设理念为开放型海洋渔业体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原有的落后发展理念也有了新的历史内涵,真正为我国渔业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奠定了基础。事实证明,实现全球渔业的资源共享是符合我国与沿线各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面对仍存在的一些问题,构建和创新新时代开放型海洋渔业体系意义非凡。因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新时代开放型海洋渔业体系建设的新内涵,并提出了开放型海洋渔业体系在新时代有效构建的现实路径。

猜你喜欢
海洋渔业开放型渔业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打好“侨”牌,稳中有为——打造江苏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窗口”
江苏巩固拓展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态势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开放型应用问题变式训练教学的策略
提升海洋渔业档案管理水平的渠道探索
进博会为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中国动力”
浅谈浅议如何提升海洋渔业档案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