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推广垃圾分类理念开展活动研究*——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费宝APP”为例

2022-01-01 13:12广州工商学院黄籽月夏璐
区域治理 2021年25期
关键词:分类垃圾大学生

广州工商学院 黄籽月,夏璐

一、垃圾分类理念

2019年6月25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初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19年9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全国公共机构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发挥率先示范作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通知,公布《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价参考标准》,并就进一步推进有关工作提出要求。2019年12月6日,垃圾分类入选“2019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垃圾分类(英文名为:Garbage classification),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内容有分类储放、分类投放、分类搬运。垃圾在分类储存阶段属于公众的私有品,垃圾经个人分类投放后成为公众所在小区或社区的区域性公共资源,垃圾分类搬运到垃圾集中点或转运站后成为没有排除性的公共资源。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多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等来进行分类的。垃圾分类“费宝APP”项目通过了解社会垃圾分类现状,结合我国现行政策,以拥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和素质意识的大学生为主体,运用大数据技术创建垃圾分类APP——费宝,方便快捷地帮助大学生构建垃圾分类知识体系,并通过其影响力带动社会更多人员进行垃圾分类,增强环保意识。

二、垃圾分类的社会效益

对于环境方面,能够系统化地进行垃圾分类,可以有效地回收可利用垃圾,分离有害垃圾,改革了传统的垃圾填埋处理方式,减少土壤与空气污染,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居住生存环境,维护人民的身体健康,保护我国的绿水青山。

对于社会方面,新的垃圾处理方式使得垃圾分类行业以及新能源行业都成为朝阳行业,其快速发展也加大了对人才的需求,增加了就业岗位,缓解了就业压力,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文明社会构建。

对于个人素质方面,通过学习、贯彻垃圾分类理念,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个人公德心的培养,促进我国公众素质的整体提升,共建和谐社会。

三、垃圾分类的经济效益

对于经济方面,通过高效科学的垃圾分类行为,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更可变废为宝。例如,深圳就将可再生垃圾回收转化为发电能源,一天的垃圾分解量可以供400个家庭一个月的用电量,一方面可以节约资源,另一方面可以丰富新资源,使得资源循环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也为一些生产企业提供了原料供应,例如,利用厨余垃圾再生转化为肥料,降低了企业成本,增加了企业利润,居民收入增多,产品价格降低,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促进了经济增长。

四、活动形式

垃圾分类对国家、个人都有深远的影响,环境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成果构想,也是学生人文素养与可持续发展意识养成的温床,是绿色校园创建与发展的必要基础。开展活动是将垃圾理念贯彻到环境教育实际行动中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更好地分析开展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垃圾分类理念的效果,笔者与团队成员以广州工商学院为定点,通过前期数据收集和分析后,借助互联网制定并组织了多次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活动,具体包括垃圾分类理念宣讲会、大学生垃圾分类知识有奖竞赛以及健全学生公寓楼下垃圾桶的垃圾分类标识。

五、活动内容及意义

(一)宣讲会

宣讲会形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现场宣讲和网络宣讲。考虑到地点以及成本因素,团队在2021年1月在广州工商学院举办了现场的垃圾分类知识宣讲会,同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线上直播,从现场签到表以及线上打卡记录分析,现场参与学生有102人、线上参与学生有220人。宣讲内容主要包括我国垃圾分类现状、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垃圾分类的内涵、垃圾分类标准、垃圾分类的意义等。从现场提问环节以及后续的回访记录可以看出,此次宣讲会较为全面地讲解了垃圾分类体系,为环保意识较强的大学生提供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一定程度上加深同学们的垃圾分类意识,丰富了垃圾分类知识,也有利于同学们正确有效地分类垃圾,促进学校各处垃圾分类垃圾桶回收点的使用,有利于校园垃圾分类体系的完善。

(二)知识竞赛活动

竞赛分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加赛题、观众互动答题五种形式。团队在2021年2月借鉴以往社团活动经验,以有奖竞答、观众互动答题的形式,举办了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奖品主要是收集的闲置物品,例如,玩偶以及同学们实际学习生活中需要的物品,包括文具、笔记本、快递刀、作业本。在正式竞赛前,团队成员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等新兴电子媒体进行宣传,以达到引流的效果。同学们积极参加,独立完成知识挑战,现场气氛活跃。此形式可以激发同学们对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的兴趣,改变了传统的问答方式,增加了趣味性,以玩促学,使得活动不再枯燥,更加富有吸引力。通过此竞赛的举办,使得我们更加直接地了解大学生垃圾分类知识的储备,更多地是感知到大学生对于实施垃圾分类行为的积极态度,在一定范围内促进了大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知识的学习,提高了实施的主动积极性,减少了垃圾分类的人为主观障碍。

(三)垃圾桶分类标签粘贴

经过团队走访学生公寓以及发布的高校垃圾分类问卷调查发现,校园垃圾桶欠缺分类指引,由于公寓是学生进出频率最高的地点,所以该地区的垃圾桶也极具代表性。团队成员针对宿舍垃圾收集点分散的特性,通过采访清洁人员以及宿舍管理员,整理宿舍的垃圾大致范围,研究设计出有趣的贴图指引,以点带面,引导学生分类投放垃圾,一方面使得垃圾在源头环节进行有效的分类处理,减少了清洁人员处理垃圾的难度,有助于改善居住环境、建设舒适干净的校园环境,也有利于回收有效的资源,例如对旧书本、快递纸箱进行回收循环利用,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贡献力量。同时营造了良好的分类环境氛围,可以使同学们习惯垃圾分类、就近实施分类,将垃圾分类理念潜移默化融入日常行为中, 逐渐带动周围人,促进校园、社会垃圾分类体系的建设进程。

六、总结

三次活动的举办针对大学生群体在校园推广垃圾分类理念有积极的作用,环境方面,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氛围,以个体带动群体,主动积极学习垃圾分类知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校内垃圾分类回收点,有利于校内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完善;素质方面,活动的成功举办发挥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丰富了大学生垃圾分类知识的同时,有利于强化其社会公德心的教育,学会感恩大自然,学会回报社会;资源方面,回收了大量快递纸箱以及饮料瓶、旧书本,能够促进纸张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林木资源的耗用,促进环境型友好社会的建设。

但是,活动也有一些不足,主要是开展活动的范围相应较小,活动参与人数有局限性,并不能完全反映本校的垃圾分类知识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情况。此外,活动举办时间较短,使得活动效力传播力度削弱。

垃圾分类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作为青年大学生更应该肩负起宣传垃圾分类理念的责任身体力行,认真学习垃圾分类知识,使自身形成良好的习惯,也有利于帮助基层家庭、社区进行垃圾分类,营造人人学分类、人人会分类的社会氛围,为整个国家垃圾体系的完善提供动力。

猜你喜欢
分类垃圾大学生
垃圾去哪了
分类算一算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给塑料分分类吧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