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如何加强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工作

2022-01-01 13:12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消防救援大队王丛
区域治理 2021年25期
关键词:剪力墙载荷框架

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消防救援大队 王丛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国内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火灾发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就对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对当下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工作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促进高层建筑火灾救援工作整体效率的不断提升。

一、高层建筑的定义和体系结构

结合相关规定标准我们总结出,所有超出十层的建筑和建筑高度超出二十四米的建筑都属于高层建筑。在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因为控制作用的载荷主要是水平载荷以及风载荷,所以需要建筑结构拥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当前使用较为频发的结构体系主要为下面几种:

(一)框架结构

由横梁和支撑柱体组合而成的建筑结构框架,墙体主要担负着分割建筑内部空间以及围护的作用,被人们称之为框架结构,纵向载荷往往都是由框架柱所承担,水平载荷由支撑柱和横梁承担。这类结构的优越性主要是建筑内部空间设计十分灵活,其弊端就是水平刚度较差,顶点位置位移情况较为严重,不适合使用在较高的高层建筑内。

(二)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通常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结构共同组合而成的抗侧力结构的新型受力方式,其集合了顶部结构水平位移小、剪力墙结构底层水平位移大、顶层结构水平位移小的弊端,最终形成了新的受力结构,这类结构因为在框架结构中设置了专门的剪力墙,这样就可以将内部空间划分为多个功能空间,并且剪力墙也可以增强结构的刚度,所以这类结构往往被人们使用在中等高度的高层建筑之中[1]。

(三)框架——核心筒结构

框架——核心筒结构其实质就是将剪力墙设计成筒体,形成纵向箱体界面的内部薄壁筒以及外围框架柱组合而成的结构模式,这种结构的纵向载荷通常都是由框架柱以及核心筒来承担的,水平载荷一般都是由核心筒承担,框架柱担负着部分水平载荷,因为这类结构抗侧刚度较大,外层框架柱可以构成较大的空间,所以通常都是被运用到超高层建筑之中。

(四)筒中筒结构

筒中筒结构通常都是由内外两个筒结构组合而成,内部筒往往由剪力墙结构形成心腹筒,外筒一般由密柱框架组合而成框架筒,这类结构能够形成较大的抗侧移动的作用力,如果筒体无法达到抗风和抗震的要求或者是筒体结构较大的时候,超高层建筑可以运用这类结构模式。

二、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一)用途广泛,火灾负荷大

主体建筑规格较大,涉及到多个楼层,大部分高层建筑底层周边都会建造裙房,满足各种用途的需要,在建筑内部会设置诸多用电设备,可燃物十分集中,火灾载荷密度较大。

(二)内部竖向管井种类多

高层建筑内部竖向管井主要有电梯井、电缆井、管道井、各种楼梯通道等[2]。其次,不会在高层建筑内设置共享空间,楼层之间相互连接,在高层建筑内部如果遇到火灾的情况,火势往往都会顺着各种类型的管道快速蔓延,这样就会为救援工作带来诸多困难。

(三)蔓延途径多,易在短时间内形成立体火灾

高层建筑的竖向管井(通道)、共享空间、玻璃幕墙缝隙等部位,极易出现烟囱的结构,导致烟、火势会在短时间内大范围延伸。高层外部的风力作用也会加剧火势的蔓延,高强度热辐射往往会导致临近建筑物快速燃烧,密闭的建筑空间发生轰然的概率较高。

(四)人员疏散困难,灭火救援难度大

如果高层建筑出现火灾,内部被困人员往往会出现惊恐、害怕的情绪,逃生欲望较为强烈,这样就会对疏散救援工作带来更多的困难。浓烟、毒气以及其他燃烧产物往往造成人们呼吸困难,甚至会导致人员窒息、中毒死亡的不良后果。内部空间温度不断提升、烟气浓度增加、能见度较差,灭火救援无法有序实施。

(五)玻璃幕墙易破碎,影响灭火进程

很多高层建筑内都会设置专门的玻璃幕墙,玻璃在高温环境下极易破碎,破碎玻璃也会对地面车辆以及供水器材造成损坏,最终就会导致救援现场供水中断,无法为灭火工作给予辅助[3]。

三、加强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工作的思考

(一)强化辖区内高层建筑的“六熟悉”,夯实灭火救援工作基础

(1)定期调研,掌握辖区内所有高层建筑情况。首先,需要对高层建筑内部结构分布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对于各个楼层的使用情况以及房间的分布情况进行掌握。其次,需要对内部疏散通道的位置以及消防电梯的位置进行了解。再有,需要对内部所设置的灭火设施情况进行掌握,对于墙体消火栓的分布位置、水箱的分区和管辖范围、水泵接合器的位置和分区情况完成测试。还应当对内部消防水源以及通道情况进行掌握,了解内部消防设施的数量和位置[4]。

(2)定期修订辖区内高层建筑灭火救援作战预案。各级消防救援机构都会定期组织消防救援人员对整个地区的高层建筑灭国救援作战方案进行完善和修订,保证灭火救援方案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同时组织实施实战演练,对于各项工作加以全面掌握,从根本上提升高层建筑灭火救援的实力。

(3)建立高层建筑专项灭火救援调研档案。将整个地区的高层建筑进行统计,将所有高层建筑的所有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和统一的整理存档,从而创设出完整的、全面的、准确的、详细的专项预案数据库,针对正在建造的高层建筑应当进行实时跟踪和调研,对于工程的实际情况、消防隐患、消防设施进行全面了解,结合实际情况和需要对灭火预案加以完善,为火灾救援工作给予帮助。

(二)进行车辆装备实地检测,掌握本区域内救援车辆装备的技术特性

各大队、消防救援站应结合所管辖区域的实际状况和所调配的车辆装备的技术特性,对高层建筑灭火剂进行测验,主要是对单车高层供灭火剂、双车耦合、单车与手动泵耦合高层供灭火剂进行测验,并利用举高消防车进行人员疏离和水柱喷射等测验[5]。通过测验,使消防救援人员了解消防车辆装备的技术特性和灭火救援功能。此外,让消防救援人员熟练掌握高层建筑供灭火剂使用方法,让其了解水带等灭火设备的大小、数量等等,并为实战运用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也为提升灭火效率、改进技术和战术提供参考,真正使消防救援人员会用、擅用手中设备,实现人和设备的完美配合。

(三)合理配备车辆装备,最优化配置战斗力量

在高层建筑灭火救援之前,应对车辆进行实用性强的部署,为高层建筑集中区域配置高层灭火救援的多功用举高车。与此同时,基于高层建筑灭火救援的需求,配置大功率水罐车、移动式水源供应设备、排烟设施、照明设备和安全气垫、缓降器等救生设备,形成针对高层建筑火灾的临时灭火“最佳设备组合”。各大队应仔细研究区域内高层建筑的分布状况,打造科学、高效、有战斗力的队伍。此外,编制车辆装备优化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车辆、设备的灭火功能,提升队伍的战斗力。

(四)不断创新训练操法,拓展高层建筑灭火救援训练途径

各个地区的消防队伍应当秉持练为战的理念,针对高层建筑火灾情况以及特征、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完善的火灾救援方案,消防队伍应当结合整个地区的情况,对于实践救援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定期组织各项模拟训练和演习,从而提升指战员的综合实践能力,确保在遇到火灾的时候能够高效地进行灭火和救援[6]。

(五)加强首批力量,严格落实“五个第一时间”

在组织开展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工作的过程中,指战员务必要秉承严谨认真的工作理念,保证足够的灭火救援设施和人员。所有参与救援的队伍都需要按照规定和要求进行备战。指挥人员应当遵从火场指挥规定和原则,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各项救援工作,在开始灭火和救援工作之前,需要对现场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为后续灭火和救援工作的实施给予指导,尽可能地控制火灾的危害,对民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加以保障[7]。消防救援后勤保障力量需要从整体入手来进行规划,从最危险、最复杂的火场情况入手,编制高水平的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战勤保障方案,确保重大火灾现场装备、器材、油料、灭火药剂及生活和维修服务等各方面保障工作及时到位。

四、结语

关于高层建筑的灭火救援工作,各消防救援大队、消防救援站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应强化日常的训练强度。因为平时累一点、苦一点,可以使消防指战员在实战时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稳定的心理素质。同时,还应让消防指战员熟悉各种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并达到熟练使用的程度,这对消防指战员和群众来说都有利无弊。

猜你喜欢
剪力墙载荷框架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新一代卫星AIS验证载荷”成功发射
高速列车构架载荷解耦降维标定方法及试验验证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短肢剪力墙技术应用
剪力墙结构设计应用浅析
压缩载荷下钢质Ⅰ型夹层梁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飞行载荷外部气动力的二次规划等效映射方法
非加劲钢板剪力墙显著屈服位移角的研究
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设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