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2-01-01 13:12四川科技职业学院邓雨珠
区域治理 2021年25期
关键词:理论课国防爱国主义

四川科技职业学院 邓雨珠

随着2019年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施行,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因为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是家国情怀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主要媒介,是培养德行优良大国工匠的主阵地。根据新大纲要求,军事理论课承担着增强学生军事基本素养能力,践行军民融合理念,储备国防后备人才的关键任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爱国主义精神、忧患危机意识和国家安全观念的主要课程,同时其提倡的爱军、参军、拥军理念也是拓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正是如此,本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问题及其原因,并试图提出与之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为军事理论课向前向好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高职院校开展军事理论课的意义

高职院校开展军事理论课,是培养工匠、技能人才的先行课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首要的就是学生的德行教育,德行教育中重要的就是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军事理论课程中涉及到军事思想、军事历史等内容,就是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表现形式,让学生了解历史、铭记历史、不忘历史,从而增加学生对于国家的认识和忠诚度,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作为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的主阵地,军事理论课是增加学生军事素养,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增加爱国责任感,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课程。因此,优化军事理论课教学是课程思政背景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必然要求。

(一)军事理论课是培养爱国主义的重要课程

当今时代信息获取十分便捷、思想多元,学生年龄普遍在16-18周岁,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干扰,影响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使学生了解国防、认识国防,从具体内容和例子中了解民族精神的厚重,了解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真正将内心爱国主义外化为具体行动,以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为远大理想,牢固树立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继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和奋发图强的紧迫感。军事理论课程作为一门公共课,其内容涉及到的武器装备、战例战役、国家形势等内容都是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和内容弘扬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直观感受“军”和“事”,使其在内心将爱国主义情怀具象化并外化到具体行动。因此根据新大纲要求,高职院校和其他类型院校一样,军事理论课以爱国主义精神为课程主线,围绕国防知识概论、军事思想等内容,赋予爱国主义现实具体的内容,引导学生自觉形成爱国情怀,积极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主动了解国防、热爱国防,真正做到爱军、参军、拥军,真正将爱国主义情怀转化为实际爱国行为。

(二)军事理论课是增强大学生国防素质的主要途径

国防是国家安全之盾,国防意识是国家安全之魂。军事理论课程中国家安全形势、战争形态发展是重要内容之一。虽然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整体局势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藏危机,关乎国家安全、主权完全统一、国家发展利益的威胁因素仍存在,因此,在和平年代保持忧患意识至关重要。加之我国曾遭受前所未有的灾难,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刻骨铭心,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要让国防意识深入人心。因此,作为国防教育为出发点的课程,军事理论课程的设立是为了解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和军事素养,贯彻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理念,认清国际形势,牢固树立忧患危机意识,提升学生综合国防素质,因此必须要运用好和发挥好军事理论课程的国防教育功能。

二、高职院校开展军事理论课的现状

(一)教学模式守旧单一,未凸显实践特色

2019年,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施行之后,许多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院校才将军事理论课作为公共必修课,才真正实现国防教育进课堂。虽然新版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对教学大纲、教材缺乏深度研究和分析,在军事理论课的具体教学模式设计中同质化、简单化现象较为严重,未体现出实践特色。除了新生军训之外,多数采用“一本书一版PPT”简单的教学模式,任课老师也是满堂灌,120人以上的学生端坐教室被动听课,令教学预期效果大打折扣。当然,也有部分学校也在传统授课模式中加入互联网教学资源,但是网络教学资源需要学生自主完成,这对于自主能力较弱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缺乏老师的约束和监督,自主学习网络教学资源演化成“挂机”学习,同样的教学效果也不理想。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在于忽视了国防教育的实践性,也忽视了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特征和学习习惯,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成绩较差,但是思想活跃、参与意识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远高于课堂被动听讲,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没有有效牵引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军事理论课程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应更多运用实践教学手段,增强学生课堂的参与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课程被边缘化明显,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尽管现今高职院校已将军事理论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公共必修课,也有合乎学校要求的授课计划、课程方案,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课时数略显不足,甚至出现150-180人的超大班教学现象,目的是为学生的专业课或一些强制性、其他限制类较为明显的课程提供更为充裕的上课时间。军事理论课程越被边缘化,课程目标越难实现,如此往复,日积月累就会出现许多问题,甚至进一步导致学生忽视军事理论课的意义,逐渐出现学生参与积极性弱、上课不重视等不良现象。军事理论课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属于通识类课程,不论学院或者学生对该课程重视程度不足,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时间紧张,在校时间只有两年半左右,在学习时间紧和就业严峻的双重压力之下,普遍存在重专业课、轻公共课的现象。尤再加之军事理论课程与各专业课程的关联度较小,对于军事理论课的重视度更低,忽视了军事理论课对于学生德行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投入和建设中更倾向于专业课程,这也导致军事理论课程无法获取更多的发展资源。长期以往难免造成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效果不佳,这正是军事理论课程不受重视、被边缘化的表现。

三、高职院校改善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的对策

(一)站位高,提高对军事理论课程的认识

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强军目标的根本要求的宏观定位,军事理论课设定了提升学生军事素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课程目标。政府部门、学校、各学院以至于教师个人都要清楚认识到军事理论课程的重要性,站位高、定位清晰。当今世界复杂多变,国家安全意识不容懈怠,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网络迅速发展对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国家的工匠人才,首要的就是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这是价值观养成的重要内容,而军事理论课程中传达的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甚至个人自我约束力。军事理论课通过国防概论、军事思想等系统讲授,让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安全的现状,时刻提醒学生保持清新头脑,引导其树立担当意识、责任意识,达到立德树人和强军目标的有效结合,为国家安全贡献应有之力。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军事理论课程。

(二)抓特色,实现多元化教学方式

转换课堂思维,灵活改革课堂教学方式,重新审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定位。坚持课堂上教师是主导者和学生是主体,教师主要负责组织、引导和指导学生,改变枯燥乏味的满堂灌模式,利用项目式、案例式教学方法,将各章节内容以著名战役为出发点,充分利用高职学生喜欢参与活动的群体性特征,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发探究战役的时间过程、经验教训,逐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从查资料、分析资料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潜移默化地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军事理论课程是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课程,课堂是开展军事理论课程的主阵地,但不是唯一的阵地,军事理论课程的课堂也并应不局限于教室,除去传统教师上课之外,应积极探索实践丰富多样的课外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相互补充。例如,依托校团委和校拓展部的各类学生活动组织部门,将军事相关的野外生存项目、真人CS等活动纳入学生拓展活动中。同时也可与学校所属市区的驻地部队深入合作,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体验军营生活,让学生沉浸体验军事项目活动。每一个军事项目实践过程中,除了老师的考评之外,可搭建学生反馈体系,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进行不断优化和调整。理论课程中穿插实践活动,改革传统的教师满堂灌模式,才能切实促进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多样化,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

四、总结

高职院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程时间较短、教学经验不足,在实践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随着2019年新大纲的施行,各类院校对军事理论课的重视程度都极大提高,但是和其他公共课相比仍有差距,比如,教学班级人数、课时安排等还需要优化调整。与此同时,军事理论课和其他公共必修课都遇到共同难题,即高职院校普遍重专业课、轻公共课,常因专业课被压缩课时和扩大教学班级。因此,要使得军事理论课向好发展,还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军事理论课作为国防教育的主渠道,倡导爱军、参军、拥军理念,最终要将理念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要积极动员学生献身国防事业。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缺乏艰苦奋斗的品质,对于献身国防事业有畏难怕苦情绪,要改变这种观念一个持久性的工作,而这也正是军事理论课程的设置目的所在。

总之,做好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大家齐心协力、不懈努力,才能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更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理论课国防爱国主义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