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宣讲与思政课教学协同推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2022-01-01 13:12山东师范大学张晓立
区域治理 2021年25期
关键词:哲学马克思主义思政

山东师范大学 张晓立

高校理论宣讲工作对高校青年学生的成长有着重大意义,而高校思政课肩负着同样的使命,与理论宣讲工作有共同的目标。二者存在协同推进的可行性,也存在进行专项研究的必要性。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针对青年学生的特点进行,高校理论宣讲工作与思政课建设协同创新也需要对青年学生身心状况做针对性考察。

高校理论宣讲与思政课协同推进,可以引领、凝聚青年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宣讲与思政课教学工作都需要依靠坚实的哲学基础,这个哲学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中西方历史中哲学影响社会大众的精神塑造的两种方式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各类思想家站在自身的阶级立场和时代背景之下,对世界运行的规律和世界的真实本质做出符合其时代的合理讨论。

在古代中国,民间讲学多发生在中国传统的书院中,书院的山长和都讲通过对思想的发挥来对书院内外的世俗民众进行精神教化,成为维护社会伦理规范和秩序稳定的重要帮手。

在中国古代兴盛的私学及书院中,有非常多的思想家针对世俗百姓进行的会讲。“明代书院重兴,面向平民成为其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首先,城镇官府书院向平民百姓开放,山林布衣、乡村长者、普通百姓都可以进院听讲,甚至登堂讲说。”像明朝时期泰州学派的思想家王艮、韩贞、颜钧,都努力通过民间讲学阐释基本伦常观念教化民众。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民众进行的较为原始的“教化宣讲”。

在西方近代思想史上,不少重要的思想家通过沙龙的方式向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听众介绍文学艺术及政治思想。尤其在法国,沙龙活动对法国大革命的精神文化的传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到17世纪60年代,巴黎的沙龙已经是巴黎社交与文化生活的中心,甚至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18世纪中,在一些思想先进的贵族夫人的发起和领导下,沙龙从一种贵族的、消遣的组织转变为一种启蒙的组织。在沙龙活动中,著名的思想家的信件被分享出来,从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到狄德罗的《论盲人书简》和卢梭的《致达朗贝尔论戏剧书》,书信作为一种写作形式将作者与读者勾连起来,并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在一定意义上,沙龙这种宣讲方式,与新兴的咖啡馆构建出法国大革命前夕法国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

二、理论宣讲和思政课教学实践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前的理论宣讲与思政课教学实践中起核心理论指导作用。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广泛作用所决定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整体认识功能有利于青年学生的精神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理论宣讲和思政课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首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认识功能。处于人生中最有朝气时期的青年学子,在其思想成熟的过程中,必然对整个世界的运行规则以及个人生命的终极价值产生疑问,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青年学生能够获得基本的解答。通过理论宣讲和思政课教学所启发的哲学思辨,青年学生能够获得对世界的整体性反思。在获得透彻性清晰性的哲学认识的同时,青年学生必然能够获得积极向上的智慧与信心。青年学生依靠对整个世界的全面理解,有信心有梦想地去把握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青年学生将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将青春年华主动汇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去,将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与民族的伟大进步联系在一起。

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理论宣讲和思政课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努力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实践论教授给青年学生。在与青年学生的互动与教学中,紧紧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劳动本质的理论,进一步提高青年学生对整个世界的深入认识。在面对社会上的一些错误狭隘的价值观的影响时,使青年学生还能够继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去分析社会问题,积极地将自己的人生发展与社会奉献相结合。可以说,理论宣讲与思政课教学在防范负面消极的社会观与世界观影响青年学生心态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青年学生的当下思想难题有良好解答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和范畴反映整个自然与社会中各种最一般规律,它对自然与社会发展运行中的各种规律和趋向有最为深刻的本质归纳。只有循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观点去做事情和搞研究,人们才能够有科学的发现。青年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有非常多的个人困惑需要解决。如何去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个人发展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爱情,如何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高效和专注,这些问题需要依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去解决。那么在青年学生的发展中,就非常依赖理论宣讲和思政课教学获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和个人各种现象的解释与说明。从事理论宣讲和思政课教学的各级人员和教师,需要努力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人生实践和个体发展的解释与高校青年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努力为青年学生解答生活中的各种困惑,让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在青年学生的生活中活学活用。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有效规范青年学生的价值行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青年学生的生活学习实践有选择和规范的功能。通过长期的演进和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当代社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有正确而透彻的解答,对人的具体生活实践的方向与价值有比其他哲学更加深刻的思想层次。在青年学生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什么事情是应当做的,什么事情是不应当做的,什么才是真正应该过的生活,什么样的生活是虚无消极的,这些问题经常萦绕在青年学生的心头,马克思主义哲学都给青年学生以清晰的解答。青年学生通过理论宣讲和思政课教学等不同形式,获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影响下的正确价值观。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影响下的青年学生,应秉持的价值观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提升整个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看,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中华民族历史先贤都在为本民族的民族精神不断增加新的内涵。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核心价值观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民族对自我发展和未来方向的哲学思考。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更加向往美好的精神生活,更加需要强大的价值支撑,这就需要有责任有担当的理论宣讲工作者和高校思政课教师,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经典论断,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宣讲和教学,让青年学生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遵纪守法经世济民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预见性能够帮助青年学生做好人生规划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有预见作用,对即将踏入社会实现发展理想的青年学生更是如此。这种预见作用主要体现在青年学生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以及在进入社会工作选择职业之前,不断反思自己在生活学习中的学习方法、生活方式、人生规划以及人生目标。通过这种哲学的指导,青年学生可以节省自己在探索人生方向上的精力和时间,在思考人生出路和职业选择上少走弯路。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让涉世未深经验缺乏的青年学生更加敏锐地理解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理解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才能够有预见性地规划自身发展目标。

从这一点上,理论宣讲和思政课教学实践在具体的活动中,应该积极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成果,依托中华民族不断积极奋斗的光荣历史,促进青年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积极反思,使青年学生更加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的历史复兴。应当通过联系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去教育青年学生,通过学习和追寻近代以来在为民族解放和复兴的艰苦奋斗中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志士的光辉事迹,使得青年学生明确将自身的个体发展和生命追求,与伟大祖国的繁荣兴盛联系在一起。在青年学生选择职业和规划个人职业发展的过程中,使青年学生主动根据国家和社会的总体需求,根据“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投身到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岗位上来。使青年学生进入职业岗位后,积极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从个体发展的规律性出发,谋划和构建自身的职业发展路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青年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完成对自我个体发展的正确有积极的预见和计划,极其需要理论宣讲和思政课教学的帮助和指导。

三、结语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完备最科学的哲学思想体系,是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整体来说,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全面深入地指导理论宣讲和高校思政课建设,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够使得理论宣讲与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推进获得有序发展。在新形势和新问题面前,回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论述中去,有助于我们在新时代做好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工作。高校理论宣讲和思政课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使高校青年学生在自身学习成长过程中积极向真理靠拢,做有灵魂有思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猜你喜欢
哲学马克思主义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菱的哲学
思政课“需求侧”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小包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