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城中村新型社区环境改造设计
——以曹家巷工人村为例

2022-01-01 13:12四川大学贾唯王禹心任佳鸣欧阳嘉璐
区域治理 2021年25期
关键词:城中村补丁公共卫生

四川大学 贾唯,王禹心,任佳鸣,欧阳嘉璐

纵观历史上每一次的突发重大传染疾病,流行病仍然是影响人类生存的严峻问题与隐形对手,它在不断重塑人类生存空间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重新审视人类生存环境的契机,促使着我们不断探索后疫情时代下人类生存空间的走向和边界。规划与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的城中村成为病毒传播过程中最脆弱的领域,亟待寻求一条新的途径去应对即将到来的后疫情时代。

位于成都市金牛区曹家巷的工人村始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使其逐渐形成了新旧建筑交错、居住人群多元的局面,成为了成都最为尴尬的城中村。本文选取成都市曹家巷工人村作为具体案例,提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新型社区环境规划设计和治理体系。

一、城中村新型社区形态构建的现实需求

本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为当下在国内外仍然还在产生着深刻影响的事件,其带来的继发性影响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范畴。城中村社区公共健康的治理体系在此持续动荡的状况下需要根据长期性的实际需求进行再建设。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代下的社区发展,模块化、多元化、智能化的健康社区系统是社区发展的必然前进方向。城中村作为工业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对资源进行集约开发和扩展利用后所剩余的特殊城市社区板块,在空间规划、管理体系以及环境状况等方面一直都存在较大的问题。2019年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暴发使得城中村本身所存在的问题暴露无遗,并连带引起了一系列更为现实且迫切需要被解决的矛盾冲突。

二、城中村新型社区的形态构思

(1)“DEH社区补丁”概念的提出。“DEH社区补丁”,即“Double-Effect Healthy”双效健康,是针对曹家巷工人村提出的一个概念模型,通过分析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工人村在社会形态中的缺失功能,以“补丁”的形式重新填补城中村社区空间和体系缺陷,构建一个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代下更加开放安全、与时代发展并进的未来社区共同体。(2)“DEH社区补丁”的构成要素。“DEH社区补丁”主要由两大概念组成:“模块化空间改造补丁”与“虚拟科技支持补丁”。“模块化空间改造补丁”主要通过模块化的空间改造和景观布局规划来改善工人村的环境现状,满足人们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代下对空间、娱乐的生活需求;“虚拟技术支持补丁”则通过引入智能技术改善工人村落后的技术现状,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同时全面优化工人村居民生活体验。两个补丁相辅相成,通过将社区环境优化与智能虚拟技术相结合,打造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代下的工人村新型社区形态。(3)“虚拟技术支持补丁”。在科技推动社会发展的今天,智能虚拟技术运用到社区的呼声越来越高,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出现使得传统社区存在的问题痛点暴露,经调研发现,工人村的人工管理模式存在着人工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居民生活不便等诸多痛点,本项目针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代下住户在加强社区管控、规避感染风险、关注健康医疗等方面不断高涨的诸多需求,通过提出“虚拟技术支持补丁”构建真正的智能社区,在完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基础上全面优化工人村社区居民生活体验,打造出一个智能社区的范本,为满足民众的多元人居需求提供了更多可能,同时为我国其他社区防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打造智能社区提供借鉴。

三、城中村新型社区形态构建的实践路径

(一)要在加强政治指导的前提下,鼓励社会各方面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为了确保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机制得到全面落实,使“三社联动”机制真正成为了我国大多数城中村精准综合治理的“新常态”,要进一步搭建健全社会化参与的平台,社区服务社会化,努力扩大社会化参与的空间。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社会团体的培育,重点开展各种服务型组织、公益类团体、行业协会、民办非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团体。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组织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利用制度,设计社会组织相关人才的培养及其使用计划,实施社会组织相关人才的专门培养计划,从社会组织劳动关系两个方面对社会组织相关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人事、资金管理及社会保障。通过了一系列的措施,实现了对城中村整体治理主要关系的多样化和细致化。

(二)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实现统筹联动

建立健全我国城镇居民的综合服务管理体系,要做到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完善标准,搭建统一的便民服务网络,构建更好的便民服务平台。同时,整合社区的资源,建立健全的项目仓储,以及鼓励和扶持社区企业主动积极参加公益性的创投活动,准确有效地满足社区居民对多元化服务的需求,建立“市民综合服务中心”,将其工作人员、活动收费受理、服务计划等都集中到一起,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方便了社区里的居民。进一步完善全市行政经济区域范围内的多元化工作制度,将全市基层的各类服务中心和市级“市民综合服务中心”相互衔接,实现了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及整体联动。在全国成立市政府物业管理争议调解委员会工作基础上,在各地区的基层组织内部成立城乡医院物业管理争议调解工作对接中心,使得物业管理后与全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医疗、药品、社会、公共服务等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民商等矛盾争端,我们就可以迅速地找到一套更加专业、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办法,确保这些矛盾争端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置。

(三)培育城中村治理的“自治基因”

结合我国大多数城中村地区治理工作的实际,厘清政府“行政权”和社区“自治权”的区别和界限,明确政府和社区的权利和义务之间的界限,从而真正地改变政府执行行政命令或者行政干涉自治组织的传统方式和做法。要进一步创新行政管理制度,再造服务型地方政府的管理流程,实施农村和地方分权限制的行政改革。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中村及其他乡镇居民委员会的改革,充分发挥城市社区组织的公共资源自治职责,优化城中村公共资源配置,完善以多主体群众为参与的城中村治理结构。随着我国城市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城中村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要尽一切努力给社区内部的居民创造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生活环境,营造一种城中村自治、自助服务的优惠政策气氛。疏通社区内部居民群众表示意愿的途径和渠道,进一步健全公众投诉的协调机制。

(四)构建现代化信息技术、大数据和城中村管理创新相结合的互推驱动机制

随着我国“互联网+”行动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各级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充分认识“互联网+”给城中村治理工作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和严峻挑战,积极地适应“互联网+”新时代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生态环境,更新公共治理的价值观和思维。

因此,应该充分地结合不同城市的实际,构建互联网信息技术影响政府权力和责任的催化作用机制。通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促进城中村管理的智能化、便捷性,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不断提高公共信息资源共享水平,社会生活的数字化让我们可以将社区里每一个人在生活中的行动都作为一种数据进行记录并且处理。这些信息和数据通过信息技术的分析处理,可以迅速地实现针对群体和个人行为的归类分析及其准确定位,从而进一步地细化了服务的对象,使得在城中村整体性治理环境中的服务内容和其他服务对象变得更加精准。借助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了城中村治理模式,深化了体制机构改革,形成“小电网、大治理、大服务”的治理模式,通过“智能电网”将实现了城中村治理的高效精准化。

(五)基于已经设计好的城中村管理标准来实施的治理业绩

如何正确评价一个城中村精准化治理效果,城中村精准化治理到底已经达到了哪一个水平,城中村精准化治理是否正在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对城中村精准化治理效果水平的评价和质量考核体系进行整体性的综合分析。因此,应从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工作的现实角度出发,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和建立对城中村治理绩效管控标准,促进对城中村治理绩效的动态管控。要进一步强化对城中村管理绩效考核,实现管理费用成本的精细化和城中村管理效果优化相结合,通过建立响应性考核制度,提高政府对公共需求的响应能力。以实施绩效考核工作为主要杠杆,逐步把当前城中村精准治理工作重点从经济发展上转移到了民生建设方面来,规范了制度的安排,避免“即兴”了治理的现象。我们应该尽快建立一个健全和规范化的城中村治理绩效评估体系,为提高城中村治理工作的准确性提供一个完整而有效的实施框架。

四、结语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的新形势下,我们将关注点聚集在被边缘化的城中村社区的既有公共空间的更新理论和实践上。基于此,我们对国内外健康社区理论与发展的进行梳理,构建双效健康社区设计框架,提出“DEH社区补丁”的概念,创造城中村新型社区形态,将设计与虚拟技术相结合,从交通网络、功能空间、景观节点、服务设施等方面提出相关更新设计策略,实现健康促进和防疫支持的双效叠加的工人村空间环境更新,全面提升工人村面对突发传染性疾病的防疫能力,进一步强化城中村社区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应急能力,有效助力健康城市建设。

猜你喜欢
城中村补丁公共卫生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补丁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
健胃补丁
绣朵花儿当补丁
存续与发展:我国城中村治理的路径探讨
关于补丁
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