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2022-01-01 13:12博白县文化馆周华
区域治理 2021年25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文化

博白县文化馆 周华

文化代表着民族的思想意识和民族精神,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的文化代表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它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了巨大的力量。这也直接说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面临困境,国家一定要加强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打破这种困境,以此来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前人的智慧结晶。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环境发生变化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和发展,这种情况虽然可以有效地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但是也导致了生态环境出现了质的变化。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点,而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将会使得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在历史进步的轨迹之中,这也从侧面说明社会的进步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除此之外,我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外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人的心态。部分群众接受外国的物质文明使得本国的传统文化很难传承下去。而且,一些不可抗的自然灾害也会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因素有很多,亟待相关部门去解决,以此来保证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发展壮大。

(二)缺乏完善的传承制度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制度不健全是导致其传承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国人对于西方文化的接受程度较高,这种情况为非遗的传承工作增加了许多阻碍。其次,政府的工作缺乏相应的力度、相关政策的不完善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成效甚微。最后,大多数居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不高也是阻碍其发展的关键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国家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也没有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这也就使得部分群众追求快节奏的现代文化,而忽略了本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

(三)社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认识程度不高

尽管我国人口众多,但是在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之下,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不断传入的西方文化浸润着人们的思想,大部分群众在追求经济利益和满足温饱需求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程度。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存在于少数民族地区或者一些较为古老的村落,部分区域与世隔绝使得人们无法见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魅力,文化遗产其实广泛地分布于社会生活中,但是人们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例如,昆曲已经渐渐被流行音乐所取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宣纸、书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渐渐被淡忘;人们追求快节奏生活的同时也早已忘记桑蚕丝织技艺的魅力。

(四)传承断代

传承断代现象普遍存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之中。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性,大多数的非遗传承人是老一辈的手工艺者。导致传承断代的主要原因是年轻人对于非遗的传承工作不感兴趣。老一辈逐渐退去,新一辈无法接力,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面临着极大的困境。其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加快,许多的少数民族文化都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不断消失,这不仅是因为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不够,还因为政府缺乏相应的宣传措施。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地方政府对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是国家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政府未能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职责,使得许多保护工作无法顺利进行。首先,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资金缺口。政府不仅没有保证财政支持,而且也没有向社会各界为非遗的保护吸纳投资。其次,政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现了理解上的错误。一部分地方政府仅仅注重非遗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却忽视了其文化价值及价值的保护问题。政府为了用第三产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往往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谋利的工具,而忽略了对它的保护。政府希望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代表着城市的精神风貌,企图用非遗这种传统文化来吸纳社会各界的关注,从而提升城市的等级,为城市的发展吸引大量的投资。这种错误的“保护”方式使得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破坏。

(二)缺乏全面的保护机制

健全的保护机制是推动保护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保护机制的缺失,这不仅因为相关的政府部门没有加强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视,而且过度开发的现象依旧存在也是造成非遗保护工作困难的主要原因。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价机制不健全。评价机制主要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所需要的标准、申报范围、申报程序等方面进行规定,而评价机制存在问题也就使得轻保护重评审的现象日益突出。其次,政府部门的保护措施不完善。关于非遗的保护工作如果不能落到实处,只是走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路线,将会严重影响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监督机制不完善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的地区,都没有重视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反而注重非遗所带来的经济价值。而且,为了更进一步地提升城市的发展建设水平,部分地区还以攫取经济利益为目标,大量地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其次,政府监督工作的缺失是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政府的监督工作单纯地停留在表面,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难以顺利进行。政府必须要完善相关的监督机制,通过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来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程序正规,也可以避免重开发轻保护现象的产生。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面临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的见证,作为中华儿女,应当有义务和职责来做好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公民要树立起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意识,国家也应该出台相关的保护条例,以此来为非遗的保护提供后援支撑。首先,相关部门必须对各个地方所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和规范,还要对一些无法确定其文化价值或者尚未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以免因为遗产的破坏,给人类带来永久的遗憾。其次,相关部门还要根据文物普查工作程序,了解各个地区非遗的数量和传承情况。这也是促进我国优秀民族文化历久弥新的重要途径。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需要充足的资金运作才可长存。充足的后备资金可以激励人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可以建设非遗保护基地,也可以开办各类文化活动,增加群众的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首先,相关工作部门要切实的履行自身的职责,一定要加强对各个地区非遗保护工作的考察,还要定期对其进行财政拨款。其次,非遗保护工作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廉洁奉公,坚决杜绝贪污腐败,可以设立非遗专项基金用来修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保证中华民族优秀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三)重视对传承人的发现、培养与扶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非常重视传承人对文化的了解,会培养、发展、扶持相关传承人,这也是非遗世代相传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国家要鼓励年轻人参与非遗传承工作,还要适当地给予一些激励政策来调动青年人学习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其次,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前提,这需要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努力。而且,国家还需要提高国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程度,还要将文化遗产中蕴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技艺挖掘出来,现代人加强对各类文化的理解,可以挖掘出更多的人才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古琴艺术、篆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国家可以培养优秀的非遗传承人,以此来保证文化遗产不会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另一方面,国家可以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校本课程,在学校内部开设相对应的课程,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又可以扩大文化的传播范围,进而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四、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是历史和人类智慧的结晶,代表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历史性的特点。但是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面临着困境,由于社会环境发生变化、缺乏完善的传承制度、社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认识程度不高,加上传承断代的现象发生,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难以进行下去。而且,地方政府对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全面的保护机制,加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监督机制不完善,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难以顺利进行下去。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一定要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重视对传承人的发现、培养与扶持,使得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依旧可以熠熠生辉、绽放光芒。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文化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Tough Nut to Crack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