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适应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跨文化适应态度,跨文化身份认同和跨文化适应能力

2022-01-01 18:54李丹洁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5期
关键词:情绪稳定旅居适应能力

李丹洁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如今,国际化意味着国家间人员的流动性。旅居者跨越国界在国外学习和生活,寻求留学和工作经历是一个跨文化社会心理适应的过程。根据Ward(2001)的模型,适应可有意义地划分为两个领域:心理领域(情绪/情感)和社会文化(行为)方面即“获得文化上适应的能力和技能”和在东道国环境中互动协商的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跨文化适应态度,跨文化身份认同,跨文化适应能力等因素对在国外的旅居者跨文化社会心理适应过程的影响。

1 跨文化适应问题 (Cultural adaptation)和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

Oberg(1960)指出旅居者跨越国界在国外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适应和理解外国文化的问题,这时常会让旅居者产生心理的不适感,即一般称为“文化休克”现象,这是旅居者在国外遇到困难和与本民族文化差异时的一种心理反应,包括无助感,孤独感,思乡感,抑郁感,易怒感,无聊感,焦虑感,排斥东道国文化,社交隔离感等心理情绪反应

2 跨文化适应态度

根据Berry(1974)等的研究显示,在一个外国异域环境中要非常适应地生活,要么采取文化整合(integration)的态度:即既努力保持本国的文化身份又增加跨族群之间的文化认同,或者采取对东道国文化中好的方面采取吸收(assimilation)的态度,即对东道国的好的文化特质和跨族群之间的文化的一定程度的认同,而不太刻意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的旅居者,在国外的社会文化和心理适应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更少一些。而那些与旅居国文化采取完全隔离(separation)的态度,或者既不与祖国联系也不与东道国文化连接的边缘化(marginalization)旅居者,会遇到跨文化适应的困难和压力,进而在身体和心理方面的疾病的风险增加。

3 跨文化身份认同

3.1 自我身份认同

然而,研究表明,个体对环境的看法有所不同取决于人们如何解释或代表自己(eg,Brewer&Gardner,1996;Stapel&van)一个个人的身份定位(A personal identity orientation)是指一个人的自我概念,主要是在于他们的个人特征和特性方面。关于自己的一个正面的观点是从与其他人相比较得出对自己的独特性看法。一个关系的身份定位A relational identity orientation是指与其他人和周围相关联的自我概念,集体认同的定位是围绕属于某一个群体的成员,并描述自己与该群体相联系的特性方面而言的个人理念(Vos&van der Zee,2011)

3.2 跨文化身份认同

因为成为一个文化的一部分而在一个文化中产生的归属感,或者拥有一个文化的某些特质,这些旅居者在跨文化适应中产生的与东道国文化享有的一些共同的文化特点和相同观念决定着跨文化身份的形成。对国外旅居者的研究显示,跨文化身份认同是旅居者在国外社会文化和心理适应重要预测因素,采取与东道国文化中一些好的方面整合和吸收态度的旅居者比采取文化身份隔离态度的旅居者,遇到跨文化适应的问题和困难较少一些。对在国外留学生的研究显示,以下因素如:当留学生感觉到与旅居国文化差异巨大,不太认同东道国的文化即较弱的东道国文化身份认同;或者与东道国的文化采取隔绝分离的态度,产生文化距离感;与旅居国国民有不太满意的人际关系;外语水平差时容易发生跨文化社会心理适应困难现象。而旅居者在跨文化身份认同过程中采取整合吸收外国文化中一些好的方面,比较有利于他们在国外的社会文化心理适应。与东道国国民加强互动交往也会有利于旅居者的跨文化适应。

4 跨文化适应能力

根据多元文化人格模式理论(Van Oudenhoven&Van der Zee,2001),具有缓解跨文化适应困难的五个关键能力是:文化移情cultural empathy,性格的外向开放性openmindedness,情绪稳定emotionalStability,社会交往主动性social initiative和灵活性flexibility,涉及到国际学生在不同的国家里的身体和心理上的调整和适应问题 (Van Oudenhoven&Van der Zee,2002;Leong,2007)。

5 跨文化能力,自我认同和适应之间的关系

根据国外的Carmen Carmona等人的研究表明:英语语言技能和四个跨文化能力:文化移情cultural empathy,性格的外向开放性open-mindedness,情绪稳定emotional Stability,社会交往主动性socialinitiative和灵活性flexibility,除了情绪稳定以外的因素对国际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具有重要和积极的影响。根据CarmenCarmona等人的研究表明,有的学生如果具有更多的个人跨文化能力:文化移情culturalempathy,性格的外向开放性open-mindedness,情绪稳定emotionalStability,社会交往主动性socialinitiative和灵活性flexibility,与其他国际学生相比,有更多的认同感,在适应新的文化价值观方面有较少困难。有趣的是,有的学生如果有较少的情绪稳定,离开家庭来到新文化环境中就会感到更内疚,有更多的压力和不太适应新的文化价值观。关于性别差异,研究表明,女性与男性相比有更多的文化移情和有更多的人际交往的身份认同。相比之下,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情绪稳定。在文化差异方面,来自亚洲文化的学生与来自北欧、日耳曼文化的学生相比有较低的社会交往主动性。此外,欧洲南部和东部与北欧的国际学生相比,情绪不太稳定。

总之,旅居者有不同的世界观和与世界的互动方式。由于东道国和母国文化在价值观,信念,行为规范方面的差异和脱节,旅居者对东道国文化的适应是需要时间。我们希望找到跨文化适应态度,跨文化身份认同,跨文化适应能力等因素与跨文化适应的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为了成功地融入他们的所处的异域文化,一定程度的跨文化身份认同和与东道国国民加强互动交往会有利于旅居者的跨文化适应。旅居者必须学会理解,沟通,并与周围的人合作,发展自己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在东道国中成功地进行跨文化社会心理适应。

猜你喜欢
情绪稳定旅居适应能力
哲理漫画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过冬!避暑! 一卡在手说走就走
过冬!避暑!一卡在手说走就走
师生情绪与高中英语教学
延边地区朝鲜族留守儿童情绪稳定状况的研究与对策
初中生拖延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
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
天候地理与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