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策略研究

2022-01-01 19:4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趋同化留学生文化

马 玺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 400065)

0 引言

教育部在2018年印发的相关文件提出“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保障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持续改进,推进中外学生管理和服务的趋同化”。国际学生是跨文化交流的使者,国际教育是衡量一国教育水平和国际地位的指标之一。当前,来华留学生和回国留学生同步增长,中国高考成绩被越来越多海外名校认可,体现了世界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认可。只有积极审慎有效推进首次来华外国留学生就业趋同化准入管理,才能实现来华留学生规模和质量稳步增长,保证来华留学生教育健康发展。

1 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意义

趋同化教学管理主要是指对广大国内外高校留学生的优化管理、服务与强化教育以使教学与本国的留学生管理趋于一致。趋同化教育管理办法是在严格遵循国际教育发展基本规律的原则基础上,针对国外国内留学生的不同特点特别采用的一种管理办法,是目前世界多地各国海外留学生接受教育基本管理办法。趋同化并不一定意味着教育等同于文化,要对中外学生一视同仁,也就是要充分尊重多元民族文化,以合理、公平、审慎对待为基本原则,帮助海外留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多元国情与中国多元文化,尽快将其融入海外学校和国际社会。在课外教育学科教学辅导方面,建立有效的体育教学辅导服务体系,向广大来华外国留学生提供短期学业指导帮扶;在课外管理文化服务活动方面,组织和鼓励引导广大来华外国留学生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课外文化教育实践活动,促进中外学生之间文化交流和互相理解。

对此,教育部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应当为接收来华外国留学生校外教育发展提供充足的校外办学设施资源,为接收来华外国留学生教育提供安全、卫生、便利的校外生活学习条件,以合理、公平、审慎合理为基本原则,适当合理照顾接收来华外国留学生的不同风俗习惯和不同文化差异,为继续促进中外国留学生的充分学习交流互动创造条件。

2 把握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原则

高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兼顾中外学生的客观差异和趋同化管理,一方面要不断推出符合时代特征、适合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阶段特征的趋同化管理政策、举措;另一方面,也要实事求是、正确认识来华留学生教育所处历史阶段和具有的重要作用,坚定不移、积极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对此,教育部印发的相关文件也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应当为来华留学生教育提供充足的办学资源,为来华留学生提供便利、安全、卫生的生活条件,以审慎、合理、公平为原则,适当照顾来华留学生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差异,为促进中外学生的充分交流创造条件。”

在语言、文化及教育体系上的不同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外国留学生在来华学习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对于如何在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中处理好上述问题,有学者提出,我们应当直面这些客观差异,差异化管理政策的持久性实行不可或缺,但这种坚持更应该建立在对普遍性的学生管理和服务上,按照趋同化管理的原则和方向,继续加强来华留学人才培养质量,创造出“留学中国”品牌,努力使我国成为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留学目的国。

实践证明,落实这一文件提出的“逐步实现中外学生教学管理的趋同”要求还要经过一段时间,在这个经历中要把相关高校推进中外学生管理和服务趋同化的实践结合起来,对来华留学生教育规律展开深层次探究,进一步提高国家、地方、高校和社会公众对留学生管理复杂性的认识。

3 高校趋同化管理面临的挑战

3.1 语言不适应影响文化融入

部分国际学生无法使用汉语自由交流,这也成为国际学生文化融入的第一道“拦路虎”。例如:在评奖评优中,因语言问题引发的信息理解差异,导致无法申请到适合的资助项目;在沟通中,高低语境的差异也会导致沟通不畅的问题等,都在表层上影响着国际学生的学习生活适应。

3.2 “圈子文化”阻碍中外学生交流

从各自国家来到陌生的校园和文化环境中,国际学生往往采用“抱团取暖”的方式缓解文化冲突,倾向于在学习和生活中与同国籍、同文化、同语种的学生交流,形成特殊的“圈子文化”。如果高校无法通过多种手段打破“圈子”,畅通中外学生交流渠道,久而久之这种“圈子”将逐渐固化并呈现封闭化倾向,阻碍国际学生的文化融入。

3.3 文化理念差异影响文化认同

荷兰学者郝夫斯特将文化划分为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事业成功与生活质量、长远与短期导向五个维度,其中,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两个维度与高校趋同化管理紧密相关,如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而中国文化强调集体,部分国际学生更倾向于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某项行为的意义并据此判断是否参与其中;而对同一事项、规则的理解,也会因文化的影响,产生不同的理解,引发行为的差异。

4 推进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策略

近年来,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来华留学生招生的规模、层次等要素采取不同的趋同化管理模式,为探索和完善趋同化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虽然各高校在推进中外学生趋同化管理方面采取了不同的举措,但在模式上存在相同之处,如各高校均在学校层面设立行政机构统筹国际学生管理事务,国际学生的教学、研究和生活各方面事务全部由职能部门负责等。可见,我国高校的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普遍采取学校和职能部门共同管理模式。根据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政策要求、教育规律和高校的实践探索,本文认为推进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应采取以下策略:

4.1 按照提质增效发展目标,进一步形成共识

目前,对于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理解,大体可分为管理模式趋同化和文化融合趋同化,前者是手段导向,后者是目的导向。管理模式趋同化是指中外大学生接受共同的教育管理,遵守相同的校纪校规,使用共同的教学和生活设施。文化融合趋同化是指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大学生全面交流和碰撞,中外大学生在相互适应和相互影响中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总体看来,管理模式趋同化具有较强的可观测性和可操作性,而文化融合趋同化在可操作性上存在一定不足。按照提质增效的培养目标,高校应对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价值、原则、方向等形成共识,积极发展来华留学事业,不断形成符合时代特征、适合来华留学发展阶段特征的趋同化管理政策和举措。

4.2 把握好留学生管理的特殊性,实现特色化留学生管理

国际学生管理工作具有专业性和特殊性,因此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先进的留学目的地国家高校都设有留学生管理或者留学生服务工作的专门机构。例如,美国高校设有“国际学生学者办公室”,来自各个国家的办公室管理人员,身上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会讲多国语言,主要职责是为国际学生提供签证、保险、法律方面的咨询和服务,以及举办“国际文化节”“国际教育周”等活动。我国的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高校也设有专门留学生管理机构。通过这一方式,可以凸显留学生教育管理的特色,构建适应趋同化管理的教育教学与日常管理体系。

4.3 体现“双向趋同”理念

根据中外学生在语言、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别,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不应将对我国学生的管理和服务方式直接套用在来华留学生身上,而是应树立“双向趋同”理念,对教育管理制度进行整体优化设计,促进我国学生与来华留学生在“双向趋同”的过程中加强知识和文化交流,真正体现留学生教育的文化价值。通过“双向趋同”的设计和实践,可以打破中外学生之间的壁垒,使那些来到中国的国外学生能够更加深层次学习中国文化历史和当代社会发展,使他们对中国的认同度有所提高,培养更多“知华友华”的国际人才;同时也使我国学生具备国际视野,理解多元文化。

4.4 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推进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要建立成熟的趋同化管理机构,打造适应趋同化管理的教育教学及日常管理体系,积极开展管理队伍培训,深化高校教师与中外学生对趋同化管理的认识。以厦门大学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实践为例,该校严把来华留学生质量关,提高来华留学生入学考试和管理要求;来华留学生和我国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两方面逐步趋同,来华留学生接受辅导员管理;为特殊学科来华留学生配备专门教师、开设特色选修课程等。

5 结束语

随着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工作的逐渐深入,高校要努力构建一支适应跨文化管理的教师及学生工作队伍,精准理解和把握不同文化的深层差异,不断完善趋同化管理机制建设,促进多种文化在校园中融合发展、相得益彰,努力为中外学生同时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与服务。新时期高校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也同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构建适应趋同化管理的教育教学及日常管理体系,如何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在促进趋同化管理方面的协同作用,如何深化教师及中外学生对趋同化管理的认识,这些都是高校在趋同化管理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重要议题。

猜你喜欢
趋同化留学生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制度环境视角下高校基金会趋同化影响研究
趋同是否正在发生?——欧盟公司治理趋同化研究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