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规合一”背景下村庄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相关探讨

2022-01-01 21:34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九大队段红磊
区域治理 2021年22期
关键词:多规合一基本农田耕地

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九大队 段红磊

伴随着对村庄的建设及开发,尽管村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乡村振兴的目标,但是更需要注意在开发的同时对村庄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本人从事多年土地整治工作,在不工作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立足于村庄的现实情况,施行“多规合一”的治理理念以指导规划村庄建设。本文通过学习邢台沙河市王硇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对其中重要的“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两项工程进行如下简要分析。

一、国土空间布局

(一)农业空间

1.农业空间划定

该村庄永久性基本农田面积38.10公顷。规划其他类型耕地、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农用地等一般农业空间用地109.81公顷。农业空间总面积147.91公顷,占村域总面积的24.99%。

2.管控要求

永久基本农田是绝对不可以破坏的农田,对其保护管制规则要严格按照《土地法》相关法规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的相关规定管理。严厉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范围内施行无关行为,包括建筑房屋、挖掘坟墓、挖掘石土、采矿、将各种类型的废弃物堆放在此地或者进行其他类型的破坏活动。同时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私自占用基本农田,发展个人产业。

一般的农业空间要严格控制空间内的土地被转用,优先保护优质土地,保护质量等级优等一些的耕地、林地和园地等农用地。同样,严厉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范围内施行无关行为,包括建筑房屋、挖掘坟墓、挖掘石土、采矿、将各种类型的废弃物堆放在此地或者进行其他类型的破坏活动。严厉禁止新建任何会产生有害有毒物质的工业产业。禁止将一般的农业空间转向任何的建设空间,只有在经过批准后才可以占用区内的耕地,对于所占有的耕地要根据“耕地占补平衡”原则,补充同等数量和质量的耕地,避免对耕地造成负面影响。

(二)土地整治空间

1.土地整治空间划定

土地整治空间面积16.58公顷,占村域面积的1.98%。其中,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11.54公顷。

2.管控要求

根据当地村庄的“多规合一”规划。土地整治空间首先要符合村庄的整体规划,从上至下,依据程序办理土地整治空间的用地审批手续,仔细审核村里急需进行土地整治的地区,以及划定与周围村庄的临界,确定之后可以在所划定的条件区域内进行土地整治工作。为有序推动空心村的土地整治和村庄的整合式整治,合理安排农村的土地整治空间,同时保证在土地整治的同时不影响村庄居民进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或者其他的正常活动的需求。严格控制区域内的土地开发强度和非农业活动造成的影响范围,土地整治期间也可以进行适度的其他特殊用地的建设,在不断整治的同时促进村庄的经济发展,两者并重,可以适度进行一定范围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土地修复的同时,村庄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带来一定程度的提高,尽可能一举多得。规划期间村庄的土地整治空间一经确定就不再更改,即确定了边界原则上不得再进行调整,如果需要调整,则要按照规划进行修改处理,进行严谨的论证,经过审批机关的批准后才可以进行土地整治边界的修改。如需扩大边界,那么村庄内除耕地外的土地应该按照集体土地的要求规划入土地整治的空间范围内。

(三)生态空间

1.生态空间划定

对于村庄的生态空间需要进行具体的规划,结合当地省份的规划编制导则要求以及村庄的实际情况,严格依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村庄面积。以河北省王硇村为例,该地村庄建设用地总量达17.53公顷,其中,居民建设用地为11.54公顷。

该村庄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为293.91公顷。

对本村的一般生态空间的规划包括保留当地生态林和其他的自然草地,面积达到186.61公顷。总的来说,生态空间总面积426.52公顷,占村域总面积的72.07%。

2.管控要求

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管制要严格按照规则,严格执行相关的规则管制。

对于一般生态空间要严格把控在此进行的各类活动,避免过度占用和破坏,禁止新建甚至扩建,提高并且改进农村当地的工业项目,减少对土地耕地的占有及对生态可能造成的破坏,同时严格禁止在村庄开发房地产项目。保护当地的林地,禁止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侵占任何其他的湿地等生态资源。禁止施行过度开发,新建、改建甚至扩建造成对生态环境安全的威胁。

(四)国土综合整治项目

1.土地复垦工程

首先,提高废弃土地的利用率。对村庄的废弃工地进行重新开垦和再次利用,从而提高村庄废弃土地的利用效率,改善待重新开垦土地的生态环境。村庄最主要的还是耕地,所以修复好的土地主要为了增加耕地面积以及提高耕地的质量,促进耕地的平衡性,规划在村庄的废弃土地修复达到面积5.8公顷。

2.土地开发工程

在坡度较低和适宜开发为耕地的区域进行土地开发,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村东矿山两侧土地开发面积2.96公顷。

3.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工程

将废弃或闲置的宅基地、分布零散和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等进行整治改造,规划村庄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整治面积1.04公顷。

二、土地整治与环境修复措施

(一)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双管保护

尽管随着经济的发展,村庄的经济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随之耕地的破坏也在加剧。因此对于耕地的修复和保护,首先就要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规则,在规则的指导下进一步扩大对计划实施的管控力度,对于村庄土地的审批工作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审理,强化对永久基本农田扩建的约束。对于耕地施行执法式保护,坚守耕地保护的规模底线,确保无任何私自违法的占用。

推动土地、农田的综合整治以及对农田进行高标准的建设,提高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标准和质量。稳抓耕地的质量,以提高为主要目标,推动村庄耕地的集约化,改造中低耕地、农田。

严格划定农村田地的保护线,适度发挥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生态效益和生态保护作用。开启试点,展开耕地轮番耕作,间歇改进整修,确保农田生态保护和修复。

(二)生态优先,保护环境

加强对村庄的生态保护,加强村庄内的生态保育,推动村庄内外环境的综合整治和保护。对于村庄的绿化建设,扩大绿化的覆盖面积,鼓励村民增加植树量和低质量树林的改造。响应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号召,构建生态屏障,保护好当地的绿化,严守在生态保护的红线内,以高标准来把控村庄的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村庄的建设进行严格把控,不可乱建胡建,同时优先重点地区,从整体角度推进重点地区的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的修复。搭建并完善优质的生态网络,构建稳定及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实现村庄优良的生态环境,打造绿色生态。

(三)构建良好的绿色生态格局

对于生态安全,施行高标准严格保护,采取全面的污染治理举措。多方统筹周围的生态资源,加强村庄内部现代资源的整合,善于利用现代化的网络系统及现有的道路形成全村性的绿色生态环境,营造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在“多规合一”的背景下,提高村庄的生态环境质量。同时结合村庄周边环境进行生态治理和林木恢复,打造绿水青山,打造绿色的自然生态环境。对当地的自然资源给予充分利用,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绿色生态和独特内涵的绿色生态格局。

(四)强化环境污染防治体系

环境污染是当今的一大难题。在村庄内部还存在煤等会产生污染的资源的使用,所以要更新能源结构,实现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主的能源供给,扩大太阳能的使用范围,增加绿色低碳能源的使用,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全面改善当地水环境质量,运用高科技实现饮用水的过滤、净化,加强对饮用水的保护。对于生活污水运用科技手段进行二次净化可以重新用于土地的灌溉等。确保地下水水质的稳定,对地下水进行污染防治,并保持节约用水的理念。

土地污染治理工作是重中之重。拒绝任何废弃物在空闲土地的堆积,禁止废水随意排放,确保土地环境的安全。对永久性的基本农田施行保护以维持其耕种质量的稳定,定时对农田土壤进行检测,确保粮食安全。

三、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首先是对土地进行适度的整合引导,实现集约片式发展,提高对村庄土地的利用效率。其次将生态保护及修复工作与村庄的发展及整治同步进行,实行“多规合一”,进行土地的保护及整治,着手点包括对低利用率建设用地的复耕和复垦,同时优化建设用地的结构,生态环境恢复可以从污染防治和绿色扩建下手,实现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多规合一基本农田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山东省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研究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河南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超1亿亩
基于WebGIS的“多规合一”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
“多规合一”,在“争论”中试水
城市“多规合一”应坚持五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