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纸沟土法造纸技艺及传承发展研究

2022-01-01 22:05
华东纸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土法技艺文化遗产

许 桥

(贵阳市乌当区文体广电旅游局 贵州 贵阳 550018)

引言

香纸沟地处贵阳市40公里的新堡布依族乡,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土法造纸作坊,而香纸沟也被誉为古法造纸博物馆,凭借优良的水质以及大面积的竹林、桦树、香叶为土纸生产提供了原材料,而依山傍水的格局也为造纸作坊建设提供了自然环境。景区内保留了我国规模最大的古法蔡伦造纸作坊系统,在信息技术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土法造纸技术传承面临着巨大危机,需要在新时期探究香纸沟土法造纸技术的传承和发展策略,以下进行相关分析。

1 香纸沟土法造纸内涵

1.1 香纸沟土法造纸的发展

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公元150年蔡伦用树皮、鱼网、破布、麻头作为原料造纸,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条件。香纸沟土法造纸过程可在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查阅,其中记载了造竹纸的操作过程,共有12道工序。从历史发展来看,明代洪武年间越国汪公从江浙一带率兵到贵州,为了表达思乡之情以及祭奠阵亡将士将途经的某地区取名为香纸沟,而香纸也成为地区特色产业。香纸沟从古至今生产的纸张主要用于祭祀,而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现代造纸工业的进步对这种土法造纸技术造成一定冲击[1]。

1.2 香纸沟土法造纸的艺术特色

整体看来,香纸沟土法造纸特色体现在如下方面:其一,土纸的原料采集加工再到造纸共经历72的工序,全部通过手工完成;其二,原料加工经过日晒、雨淋等方式天然而成,生产过程中全由操作人员经验实现,没有具体的理化指标,所以土纸制作工艺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三,土纸的纸面平整、色泽艳丽,带有竹帘纹,吸水性好,并且由于造纸期间加入香叶,因此在焚烧过程中呈灰白色并带有淡香味。

2 香纸沟土法造纸优势与不足

2006年我国公布的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将香纸沟遗址技艺纳入其中,使得土法造纸再次发展,2012年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支持下香纸沟造纸壮大到40户人家。长期以来通过土法造纸为香纸沟当地群众带来一定收入,而2012年之后由于市场因素造成村民收入大幅下降,加之很多年轻人不愿从事体力耗费大、生产时间长、工序繁琐、收入偏低的造纸活动,导致香纸沟造纸生产再次陷入低迷阶段。整体来看,香纸沟土法造纸优劣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香纸沟土法造纸优势

时代在发展,现代造纸技术也让纸张的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而古老的造纸方法传承至今,这也凸显出乡纸沟土法造纸所具有的优势,具体说来:

(1)气候适宜,水源条件好

香纸沟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当地雨热同期、降水充沛、无霜期长,良好的气候也为土法造纸所需的原材料提供生长环境,上千亩的竹林以及数百亩的刺竹林满足了土纸生产就地取材,香纸沟还生长着大量桦树、薰衣草、香叶树、野生猕猴桃,这些植被中含有丰富的胶质,是土纸制造不可或缺的辅助原料。此外,当地河流众多、溪流纵横,是香纸沟造纸水资源的重要保障[2]。

(2)生态造纸,重视环境保护

香纸沟土法造纸技术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除了造纸人熟练的技艺也和重视周边环境保护有着直接关系,在整个造纸过程中坚持以原生态为导向,这也迎合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此外,在造纸过程中所用的生石灰可以净化水源,抄纸污水排放到河流中也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所以香纸沟竹林茂密、环境优美,实现了造纸业和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

2.2 香纸沟土法造纸不足

尽管香纸沟造纸技艺一代又一代传承至今,并且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但是依旧面临着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生产工序复杂,后继无人

土纸生产需经历72道工序,这也完整保留了蔡伦造纸术的整套工艺流程,正是由于流程复杂繁琐,导致诸多年轻人学习动力不足,并且冬天造纸操作更加困难,更多的选择外出打工。自土法造纸出现以来生产工艺的传承主要是由父辈传承给后代,而实际造纸过程中没有具体指标,因此对年轻人来讲是较大的挑战,以上因素导致了当前土法造纸后继无人的困境[3]。

(2)纸品用途单一,利润偏低

土法造纸工艺主要用于祭祀,也就是人们通过焚烧表达思念,从其用量来看主要集中于清明节、中元节和春节,而其它节日用量很少。从销售市场方面看香纸沟土法造纸主要是当地群众闲散操作,缺乏专业化的组织与机构,这也造成了生产出的纸张利润偏低或者有价无市,群众的收入缺乏稳定性,严重影响了其生产积极性。此外,现代文明的飞速发展加之国家倡导网络祭祀,使得烧纸的用量大大下降。

(3)机械造纸带来的冲击

在我国工业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机械化生产逐渐代替了人工操作,这是由于机械化生产效率更高,并且实现大规模生产,有效满足了市场需求。对于土法造纸技艺来讲,机械技术的出现也带来巨大冲击,72道工序中诸多人工环节可被代替,也对香纸沟古法造纸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带来冲击[4]。

3 香纸沟土法造纸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3.1 通过技术改良实现产业化发展

四川地区的造纸原材料和香纸沟所用原料都为竹子,因此在生产方面具有借鉴意义,香纸沟当地生产作坊可以进行考察,学习造纸推广和销售方面的经验,并结合所需纸张的需求添加一定比例的薰衣草枸皮,在原有纸张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改进生产彩色纸,其中苗族五色糯米饭染色的材料主要利用原生态植物,具有健康无污染的特征,因此香纸沟土法造纸也需要借鉴这一思想,由此生产彩色纸。香纸沟土法造纸技术的保护和传承与文化产业发展关系密切,纸品的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有利于保护香纸沟土法造纸技艺,比如纸品改进之后可以用于贵州茶叶包装、国酒茅台包装、老干妈产品包装纸,由此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包装纸的市场化产业化发展。

3.2 通过数字化技术多样化传承技艺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机遇,当前香纸沟土法造纸技艺可以通过数字化录入的方式保存,然后以新媒体形式呈现,其中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是香纸沟土法造纸的关键,视频能够呈现香纸沟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土法造纸的72道工序,使工艺人和游客了解造纸的整个步骤,再如以香纸沟古法造纸技艺为题材拍摄一部10分钟左右的微电影,进而无形中保护了香纸沟土法造纸的文化,而音频可以与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呈现土法造纸的工序、土法造纸的发展,然后存入国家数字博物馆,最终通过数字化手段传承香纸沟土法造纸技术[5]。

3.3 通过社区增强文化认同感

居民和社区环境形成的社会联系被称为社区营造,在当代社会当中人们关系逐渐疏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香纸沟土法造纸的传承和保护,所以需要对香纸沟周边基础设施和环境加以规划,重视文化宣传,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增强群众和社区之间的联系、群众的内部归属感和文化维系力,这一过程中可以借鉴台湾地区的社区建立模式,由此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香纸沟社区营造有利于增强社区力量,实现社区互助,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香纸沟土法造纸技艺保护工作当中。

3.4 通过旅游业发展实现活态化保护

其一,合理规划景区。瞄准乌当区生长着金银花、杜鹃花、白杨树、松树等植被,自然风光秀美,需要和香纸沟共同进行森林资源开发建立旅游公园,并且对原有森林资源重新布局,打造沿途景观,之后完善交通设施,进而增加游客参观作坊的时间;其二,完善餐饮住宿设施。在传承香纸沟图土法造纸工艺的同时,大力发展农家乐,满足人们饮食需求,考虑到游客多数为一日游形式,难以增强景区游客回头率,因此需要在住宿环境上呈现香纸沟土法造纸的场景;其三,投入资金打造游客体验区,让游客能亲身体验古法造纸的制作过程[6]。

3.5 重视传承人的培养

在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今天,香纸沟土法造纸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切实做好传承人的培育和选拔工作,要求把握如下原则:其一,要求传承人对造纸技艺熟练掌握,并且自身认同和热爱这项技艺;其二,传承人自身需要具有创新思想,在土法造纸过程中结合时代发展融入新的元素;其三,传承人需要在当地具有一定号召力,只有具备以上条件才能真正助力当地土法造纸技术的传播与发展。不过当前满足以上条件的人员较少,这就需要当地政府重视起来,通过制定扶持策略为土法造纸技艺的传承提供条件,并且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网络行销,只有收入增加才能吸引人们从业,进而实现良性循环。

3.6 重视品牌建设

其一,品牌具有文化性和互动性特点,其主要由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构成。香纸沟土法造纸生产涵盖了设计、生产和营销的整个过程,需要让民族特色文化特色传递到消费者心中,由此满足情感诉求,形成象征符号;其二,在宣传方面可以借助民族文化活动,比如当地3月3传统民族节日可以利用电视、网络丰富宣传形式、提升宣传范围、增强宣传影响力,香纸沟集合的旅游资源开发、土法造纸技术传承和保护,通过有效宣传可以吸引游客前来参观,设置以作坊群为主的参观路线,唤醒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此外,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融合资本资金支持技术改良小组,进而提升土纸品质,扩大生产利润,而造纸作坊空间要体现功能与审美[7]。

3.7 完善法律保障

从世界范围来看,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高度重视,不断建立和完善法律体系,所以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也需要重视立法保护。香纸沟土法造纸技艺也要从立法层面入手,由此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明确生产责任,重视生产安全问题,最终通过政策引导与法律保障实现香纸沟土法造纸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香纸沟土法造纸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人类文化多元性的体现,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消亡。在重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今天,需要当地政府高度重视这项濒临消亡的技艺,切实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加强土法造纸品牌建设,结合旅游业发展,并通过法律措施为香纸沟土法造纸提供有力保障,最终提升贵阳文化软实力。

猜你喜欢
土法技艺文化遗产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土法”养殖水蛭效益高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Tough Nut to Crack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李燕杰:“土法”健脑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