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公共卫生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贯通*

2022-01-01 21:34李杨易聆钰刘园园全立明
区域治理 2021年22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思政融合

李杨,易聆钰,刘园园,全立明

1.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卫健局;2.四川大学财务处;3.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

2019年末发生并持续至今的新型肺炎疫情,截至目前导致全球确诊病例已达1.7亿[1],给世界各国的公共卫生体系都带来巨大挑战。我国目前虽然疫情形势稳定向好,但境外很多国家和地区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持续,我国境内面临的输入性反弹的风险依然较大,防止疫情反弹的任务仍十分繁重,同时我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后暴露出来的基层公共卫生应急人才匮乏等问题在短时间内仍难以彻底解决[2]。这不仅是对我国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和防控救治能力的一次检验,更是对我国多年来公共卫生教育和人才培养成效的一次检验。在打造一支既具有“卓越为民”思想品格,又具有“医防融合”专业素养的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的背景下,公共卫生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如何融合贯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公共卫生人才队伍要求政治过硬、德才兼备

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人才,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思政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必修课,其主要目标是对人内在的完善,重在培养高校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公共卫生作为一项服务社会公众、与未知风险交锋和短期难以看到效益的事业,更需要从业者具备“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勇于担当、敢于逆行”的无畏勇气。

正值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中提到要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着力培养能解决病原学鉴定、疫情形势研判和传播规律研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实际问题的人才。这对公共卫生专业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要建设一支能打胜仗的“防疫铁军”,单靠专业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培养全过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我国抗疫成就的取得,不单单是专业技术上的集中攻关难点的突破,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优势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强调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由此,公共卫生学院的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就尤为迫切。在此背景下,本文拟对高校公共卫生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贯通进行探索,为高素质高水平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二、从教学队伍、教学能力和教学载体三个方面夯实融合基础

思政教育与公共卫生专业教育相融合既可以提高公共卫生专业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思政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包括公民意识觉醒、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等,又可以加深学生对公共卫生专业的理解,培养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人文关怀精神,明白从事公共卫生工作所面临的风险,并甘愿为之奋斗。为实现思政教育与公共卫生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必须先夯实融合的基础[3]。

(一)内外结合,扩大融合教学的队伍

在传统的思政课堂上,思政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引导学生学习思政理论知识,但是思政教学主体不应局限于专业思政教师一支队伍,可以针对公共卫生专业教育的特点不断壮大队伍。首先,可以通过教务部门牵头,组织专业课教师全面推进思政课程,专业课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长,专业背景接近,对行业现状与前景也更为了解,开展思政教育更加贴心。公共卫生专业毕业生主要集中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卫生管理机构等单位。将这些领域的专家和先进代表,邀请进入思政课堂授课,现身说法,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康中国2030规划和疫情防控等内容深度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不仅使思政课更加贴近实际,也有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互补协作,提升教学队伍的能力

作为授课主体,教学队伍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理论高度是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关键所在。为更好地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教师必须时刻梳理融合意识,不断提升融合能力,真正做到潜移默化,避免“两张皮”。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应实地深入授课专业的科研团队和行业内企事业单位,关注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政策与改革,了解行业现状与人才需求,同时深入班级和科研团队,关注学生的研究方向、选课方向以及课余时间的利用情况、社团参与度、学生工作参与度,点对点地与学生交流谈话,了解学生所想,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以及参与授课的一线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也要积极进行思政理论知识的提升,结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将实际工作与理论知识深度结合,凝练思政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和实际工作对思政理论的诠释,生动形象的把二者融为一体。

(三)线上线下,拓宽融合教学载体

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是通过上课、讲座和座谈等方式进行[4]。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思政”成为一种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不仅教育成本低,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而且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5]。尤其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根据教育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各高校充分利用上线的慕课和省、校两级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实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方式。除教学讲授外,还可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医疗卫生机构设置思政教学基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理解“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等论述的重要意义。

三、从教育内涵、基地建设和网络平台构建贯通路径

思政教育与公共卫生专业教育融合贯通,指针对公共卫生专业的学生,既需要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尽可能贴近公共卫生专业学生所学实际,又需要在专业教育时,润物无声的培养其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实现思政课堂的教学目的和提高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方面都有正面推动效果[6]。

(一)讲好公共卫生故事,充实思政教育内涵

高校思政教师对公共卫生领域知识了解程度不深入,没有很好地贴近公共卫生专业学生的需求,教学效果不佳。作为对公共卫生专业的思政教学队伍,无论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还是一线的医疗卫生从业者,应该在传统思政教育内容基础上,充分挖掘提炼公共卫生专业课程和经典案例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及价值取向,并将该文化内涵及价值取向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7]。尤其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卫生战线涌现出了一大批冲在一线、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共患难的最美逆行者,这些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既避免了传统思政教学内容与公共卫生学生的思想实际脱节,又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何在校园里成长,如何走入社会,如何选择职业,如何为国家奋斗等,使学生无论是在思政课还是在专业课,都“耳濡目染”的接受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示和引导[8]。

(二)探索建设“公共卫生+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基地

在公共卫生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在实习基地的专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此期间很容易形成思政教育的“真空”。因此可以探索建设具有公共卫生学科特色的“公共卫生+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将公共卫生专业相关的多方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利用。在学生参加业务工作实习过程中,由带习教师通过工作指导、体会交流等方式,在专业教学的同时将公共卫生工作的思想内涵潜移默化的一并传授给学生,校内校外共同肩负起育人责任[9]。

(三)构建具有公共卫生学科特色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

在新媒体时代,通过电脑以及网络手段进行沟通和交流已介入到每个人生活中,这就要求思政教育做到与时俱进,紧握时代脉搏。一方面,在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教学上,可以利用网络工具进行有效的学习交流与反馈,使教学不仅仅存在于有限的课堂上。另一方面,微信群、QQ群、朋友圈等学生活跃的网络空间都可以做为思政教师进行网络思政教育的阵地[10]。通过官方微博、微信或抖音等实时发布与公共卫生专业相关的信息如视频、图片、文字等,转载公共卫生领域有思政教育意义的事例,鼓励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利用公共卫生学院官网,设置“公共卫生+思政教育”如管齐下,构建起具有公共卫生学科特色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思政融合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