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基金会参与社区营造的实践探索*——以深圳市南山区蛇口社区“共建花园”社区营造项目为例

2022-01-01 21:34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杨奇维
区域治理 2021年22期
关键词:蛇口工作坊花园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杨奇维

一、社区营造与社区基金会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对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创新社区治理的探索中,社区营造日益受到关注。社区营造是从社区生活出发,集合各种社会力量与资源,通过社区的动员和行动,完成自组织、自治理和自发展的过程。清华大学罗家德教授认为,社区营造是指一个社区自我组织、自我治理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主要通过政府引导、民间自发和非政府组织协作来实现社会和谐,解决经济发展、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中存在问题。不难看出,社区营造是一个多主体互动的过程,社会组织作为其重要的合作者之一,成为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力量。

作为扎根于社区、致力于社区建设的典型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基金会在参与社区营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8年,我国第一家社区基金会——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在深圳成立。2014年以来,深圳、上海、南京等城市相继出台促进社区基金会发展的政策,社区基金会在多个城市蓬勃发展。

由于社区的复杂性导致社区营造所涉范围较广,社会组织常常要借助外部力量,通过合作来达到营造的目的。而社区基金会具有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培育和支持公益机构发展等多种功用,在开展社区营造中具有天然的优势,社区基金会的发展构建了参与社区治理的新平台,建立了开展社区服务的新途径,成为开展社区营造的重要中观层面的推动者。

二、个案实践:深圳市南山区蛇口社区“共建花园”项目

本文基于社区营造的视角,以深圳市南山区蛇口社区作为考察对象,选取了典型的居民自主型的基金会——蛇口社区基金会参与的“共建花园”社区营造项目作为具体实例展开深入分析。

(一)项目由来

2020年,社区共建花园被确定为深圳打造世界著名花城“八年成规模”的重要战略,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在全市推进建设120个社区共建花园,其中南山区就有20个。“社区共建花园”项目是将小范围的疏于管理的公共绿地,通过共商、共建、共治的社区治理创新运营方式,让社区居民变为社区共建花园的主人,逐步建立社区的公共事务由社区居民共同承担。项目为市民共享“花漾生活”提供了重要载体,是引导公众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创新模式。因此,该项目也成为疫情之后,蛇口社区基金会的一部重头戏。作为项目的承接方,蛇口社区基金会积极统筹所在街道居民、商户以及社区等多元主体与之一起参与到社区营造中,避免项目沦为形式主义,真正发挥项目的公益效应。

(二)基本做法

(1)实地探访——收集居民真实需求。蛇口社区基金会从项目启动之时,陆续走访了社区、相关物业单位,并对社区居民开展了问卷调查,收集居民建议,通过实地勘察,了解社区周边环境和居民需求,并邀请社区规划相关专家前来给予建议。

(2)设计工作坊——邀请居民讨论设计方案。项目团队与各利益相关方召开设计工作坊,完善社区花园设计方案。蛇口社区基金会邀请了花园周边小区的居民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该项目的设计师团队草图营造的专业景观设计师们一起来设计社区花园。为了便于讨论,设计师们把到来的居民分成4组,在一张地图上让大家分别用不同的颜色一一标出自己和花园有关的生活轨迹。一位港湾花园的主妇标出了每天买菜走过花园的路径,一位小朋友标出了每天上学走过花园的路径,一位老太太标出了每天晚饭后散步走过花园的路径等着。然后大家再一起讨论,经过花园的时候,会发现存在什么问题?例如路灯不够,夜晚有点黑?植物丛生,遮挡光线?每条问题写在一张便笺贴上贴到地图上。设计师会把居民提出的问题归纳分类,又给每组居民发放测绘图纸、半透明的蒙纸以及一些能够启发解决不同类型问题的设计图片,让大家充分创意,讨论解决方案。最后,大家在蒙纸上画出自己的设计方案。路灯、种植挂槽、棋牌桌椅、观察昆虫的自然课堂等。每组的设计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步步地完善起来。当设计工作坊顺利结束,项目团队也收获了居民们按照自己生活需要完成的4个设计方案。设计师们将整合这些设计,做出一个可供实施的社区共建花园设计方案。

(3)社区共建工作坊——组织居民和企业参与共建社区花园。项目团队在居民中间广泛招募已建花园的志愿者“园长”“园丁”,热心居民迅速组建起志愿队,浇水施肥、捡拾垃圾、整理花园等。通过组织各式共建工作坊,使社区居民成为解、参与花园工作的核心力量。例如企鹅花园不仅有太子湾学校师生参与的树痕艺术绘画工作坊,还有居民参与的种植共建工作坊。蛇口社区基金会还注意培育种子团队,充分发挥园长们,园丁们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怡清园园长自发组织了育才小学学生利用放学时间到花园参与社区花园共建的活动,并邀请了两位资深志愿者指导孩子们如何清理杂草和垃圾。蛇口社区基金会还积极开发社区内企业资源。例如与路凯中国合作举办湾区壹号社区花园创意展。通过利用路凯的废旧木料,改造完成社区花园的一系列创意设置,从而变废为宝,为园区的员工提供工作闲暇时刻的休憩之所。

(三)项目成效

1.项目层面

在蛇口社区基金会的参与运营下,项目在限定时期内,配合南山区政府达成了2020年20家“共建花园”的预期目标。举办了数十场共建花园工作坊活动,培养了数支社区居民自组织团队等。在此过程中,蛇口社区基金会和当地政府的社会影响力以及服务水平得到了提升。其中企鹅花园被选为2020年度“深圳市社区共建花园十佳花园”榜首。

2.社区层面

蛇口社区基金会在参与南山区“共建花园”社区营造项目时,统筹政府、居民、企业等资源,以花为媒构建了各主体参与社区协同治理的合作平台,帮助社区建立起较具特色的花园宜居文化,增强了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促进了社区共同体的建立。同时,在协助社区培育居民自组织的过程中,极大地激发了社区的内生活力,社区自我管理的水平得以提升。

3.居民层面

蛇口社区基金会根据社区老人、青年、儿童等不同人群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开设各类工作坊活动,创设了很多个特色创意公共空间,拉近了社区居民彼此之间的关系。同时,居民通过参加活动学到了新的知识和技能,日常生活变得更为丰富。此外,活动还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居民从传统被动、单次性的应景式配合逐渐转变为主动、持续性地投入社区集体,奉献自己的技艺与才能,收获了舒适的居住环境,以及更为紧密的邻里感情。

三、社区基金会参与社区营造的启示

我们从蛇口社区的实践中可以简单窥见社区基金会参与社区营造的一角,蛇口社区基金会始终贯彻社区营造运动“扎根于社区,发展于社区”的内涵,密切与当地居民联系在一起,在项目实践中发挥着规划愿景和促成合作两大作用。

(一)围绕居民需求设计运营项目

蛇口社区基金会深知,要居民主动关心、维护社区花园,就要设计出他们真正喜爱的花园。项目团队面向社区进行有效的信息捕捉,及时、全面地获取社区需求。实践中,基金会通过走访、问卷等多种渠道广泛地收集社区需求,并通过民主协商议事平台汇智聚力、探讨社区花园的设计方案。并利用社区内积极分子的力量,带动社区居民参与。在每一次活动后的分享和总结环节,邀请居民说出自己的感受。按照居民需求,设计规划公共场地,为居民日常活动提供大力支持。通过居民真正地参与其中建立起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空间的互动与连接,用需求串联活动,使项目的落地实施不再是少数积极分子的“独舞”。

(二)以社会营销撬动社区内部资源

目前,社会组织主要依靠政府给予的资金和支持来参与社区营造,而忽视了社区内部的资源。社区内部有许多可利用的资源,如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以及文化资源等。这需要社区基金会能够有效地嵌入社区网络之中,开展社区营销,充分撬动社区内资源,构建互动互联的良好关系。蛇口社区基金会作为中间协商与资源链接者,项目首先与专业的设计和园艺公司合作,在项目实施环节,充分与街道、社区以及社区内企业等各界力量协商,并且听取居民的意见,切实考虑到多方的利益需求开发出社区花园样本的展示空间。蛇口社区正是充分借助了以上力量紧密合作的推力,较为成功的实施了“社区共建花园”的项目。例如充分挖掘社区内学校资源,在学校内开展社区花园共建工作坊,重视挖掘社区内园艺爱好者、绘画师等人力资源,将他们作为核心志愿者,在艺术共建工作坊、土壤改良工作坊、共建种植工作坊等多个主题各异的工作坊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培育居民自组织,完善制度建设

社区营造项目的推进关键是如何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激发更大范围的“共建”热情。蛇口社区基金会非常重视在社区居民中挖掘居民领袖力量,培育多元化的社区自组织、志愿者团队以及社会企业等,给予资金和策略支持。例如基金会推行社区种子计划,为社区居民领袖举办专业的线下工作坊,学习社区动员方法,在项目立项时引入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评审,提升社区营造的专业性。项目实施中,专家线上答疑,帮助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此外,还设立相应的指标,将整体性与可续性纳入社区营造项目评审的标准。从而更好地支持居民自组织发起的公益项目和活动,促进蛇口社区资本不断增值。

猜你喜欢
蛇口工作坊花园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圳蛇口—肇庆高要”组合港正式启动
招商蛇口:你被谁抛弃?
艺术管理国际工作坊暨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蛇口半岛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可爱花园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夜晚的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