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学习方法下小学语文叙事性篇章教学策略

2022-01-04 13:48
读与写 2021年35期
关键词:叙事性导图文本

倪 纪

(江苏省泗阳双语实验学校 江苏 泗阳 223700)

思维导图其实是对思维开发的一种简单且有效的工具,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方式,可以为学生熟练掌握文章的要点内容提供帮助。思维导图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并且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指导。同时,将思维导图和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不仅能够增强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意识,还可以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为学生日后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发展。

1.对文章课前预习加强重视

小学生最初开始接触叙事性篇章学习时,由于自身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方式比较欠缺,例如,在叙事性篇章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各种材料阅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小学生对于文本表达意思无法全面理解,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在现代化语文文本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学生对语文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对文本进行预习,利用思维导图方式对文本内容进行初步认知,从而对文本内容的中心思想进行全面掌握。对于叙事性篇章而言,其表达事件都具有一定的前因和后果,因此,学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特点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支制作,进而对文章要点进行全面掌握,以此对实践的场景、任务、细节进行整理,从而明确文章的主旨。

小学生在学习《桂林山水》文章时,该文章主要通过状物抒发情怀,并且运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对桂林的山水美景进行叙述。学生通过文章阅读虽然对桂林山水有了初步了解,但是无法全面理解文本的具体内容。因此,学生在对文本进行课前预习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文本相关内容进行绘制,如下图所示,学生通过框架能够更好地掌握文章内容和要点。然后教师在课堂教学十,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对自己描述的思维导图进行完善,以此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刻体会,进而促使学生有效提高语文知识水平,不断开阔学生思维事业,以此提升语文的整体教学质量。

2.合理利用情景对思维导图教学进行开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些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语文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叙事性篇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合理设置情景,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促使教学设备得到合理改善,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这些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例如,学生在学习《黄果树瀑布》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相关设备播放一些瀑布图片、视频以及声音,为学生营造良好阅读环境,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与此同时,在文章阅读时,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的引导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在阅读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例如,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方式将文章进行对比,然后从不同角度出发,对文章进行全面分析。在思维导图合理运用过程中,学生能够更明确的认识到不同文章的表达思路,进而强化学生对文章技巧的认识。

3.合理构建文章的思维体系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思维导图得到普遍运用,并占据重要地位。在思维导图实际运用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正确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思维导图学习方式,并在学习过程中对其进行合理调整和完善,从而实现统筹学习的目的。一篇叙事性文章主要包括修辞主题、写作背景等诸多方面内容,合理利用思维导图方式,能够对主题、写作背景等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例如,学生在学习一篇文章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方式对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子等进行熟练掌握。学生还可以利用色彩、图画等对思维导图进行修饰,以此对文章理解的不通效果进行如实反映,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趣味性,进而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进行有效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合理利用拓展阅读教学方式,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思维导图分支能够帮助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思维体系进行整理,进而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培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叙事性篇章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方式,促使其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为学生全方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叙事性导图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网络小说的“叙事性”美学营构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十七年诗歌”的叙事性分析及其诗学价值
第6章 一次函数
坚守四大立场,突破叙事类文本的解读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