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餐饮浪费现状、原因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2-01-05 09:10金明辉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32期
关键词:节约粮食菜品节约

金明辉,刘 娟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无锡 214400)

1 研究背景

伴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人们的餐饮消费理念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节约意识日益淡薄,食物的浪费现象频发,而这种浪费在中职学校食堂内更是普遍存在,且有进一步加剧蔓延之势。面对浪费现象,很多学生不以为然,甚至有部分学生面对浪费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郑楚光曾进行过推算:我国各类学校、单位规模以上集体食堂每年至少倒掉了一年可养活3 000万人的食物[1],这一数据,让人触目惊心。

为从根本上杜绝粮食浪费,党的十八大就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明确了总体要求,并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部署。2020 年8 月11 日,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2]。中职学生是社会公序良俗的积极践行者和重要推动力量,其粮食浪费行为备受社会关注[3],有必要对其餐饮浪费行为进行客观调查的分析。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次调研对象主要是江阴中等专业学校徐霞客校区,调查对象层次多,既有在校读书的学生,也有学校教师、后勤职工,其中参与调查的学生涵盖了学校中专、职高学制的多个专业,具有普遍性。

2.2 研究方法

本次调研通过问卷调查与随机访谈等方式对中职学生餐饮浪费现象进行调查。调查中,按照学制性质、男女生比例、所学专业等作为参考标准,随机选择一批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96 份,共回收有效问卷472 份,回收有效率为95.2%[4],其中男性272 人,女性200 人,职高生262 人,中专生176 人,教师24 人,职工10 人。参与座谈的人员共36 名,其中男性22 名,女性14 人,学生28 人,教师4 人,食堂管理人员4 人。调查对象涵盖了在校的学生、教师和后勤职工,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3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3.1 调查数据描述性分析

笔者对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数据进行了梳理,从数据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中餐饮浪费的现象存在较为普遍。由图1 可知,76 人表示从不浪费粮食,占比16.1%,371 人表示浪费量介于10%~30%,占比75.4%,有25 名学生表示浪费量超过30%,占比8.5%。而在外出聚餐浪费原因方面,由图2可知,347 人认为请客吃饭菜点少了会被朋友取笑、比较没面子是造成浪费的原因,所占比例为73.5%,125 人选择其他原因,占比为36.5%。在调查“对待餐饮浪费的态度”时,由图3 可知,有37人认为“生活水平提高了,浪费一点问题不大”,占比10.8%,有115 人认为“自己花钱消费,浪费的是自己的,无所谓”,占比24.4%,认为“浪费现象普遍,令人惋惜”的有320 人,占比为64.8%。在调查“当下是否需要提倡餐饮节约”时,由图4可知,有124 人认为“无所谓”,占比为26.3%,有348 为“迫切需要提倡节约”,占比为73.7%。

图1 餐饮浪费情况调查

图2 外出用餐浪费原因调查

图3 对待餐饮浪费态度调查

图4 提倡餐饮节约调查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多数中职生对餐饮浪费现象持不认同的态度,觉得虽然生活富裕了,但是不能肆意浪费,应当在全社会倡导节约粮食。而在杜绝餐饮浪费方面,多数学生表示自己愿意践行光盘,减少粮食浪费,但是周围的人普遍存在浪费,个人在节约粮食方面的努力在改变国人餐饮浪费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久而久之会受周围人的影响而随波逐流的加入浪费食物的行列,这也是导致餐饮浪费这一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根本原因。

3.2 数据差异化分析

食物浪费与性别有关,较之于男生,女生食物浪费更明显。对调查问卷进行梳理,由图5 可知,选择从不浪费食物的为76 人,其中男生47人,占比为61.8%,女生29 人,占比为38.2%。进一步对性别与食物浪费进行分析,女生在剩饭量(P<0.05)、剩饭频率(P<0.05)等方面差异较明显,总体而言,女生剩饭量大于男生,剩饭的频率也明显高于男生,相关的数据充分说明餐饮过程中的食物浪费与性别有关。

图5 从不浪费食物人员中男女统计汇总

新市民家庭的学生比本地学生在节约食物具有更强的意识。由图6 可知,从不浪费食物的学生中江阴籍学生占37.6%,新市民子女占62.4%。在调查“对待餐饮浪费的态度”时,由图7可知,在选择“浪费现象普遍,令人惋惜”的学生中,江阴籍学生占比为30.3%,新市民家庭的学生占比为69.7%。

图6 从不浪费食物学生户籍情况

图7 认为餐饮浪费令人惋惜学生户籍情况

经常开展“勤俭节约”教育的家庭,中职生节约粮食意识更强。由图8 可知,在选择“从不浪费粮食”的学生中,父母亲经常就“勤俭节约”进行教育的家庭占67.7%,父母亲很少或基本不进行“勤俭节约”教育的家庭占32.3%。从数据可以直观地看出经常接受“节约”教育的中职生具有更强的节约意识。可见,家庭教育环境对培养学生节约意识、减少食物浪费具有积极影响。

图8 不浪费粮食学生家庭开展节约教育调查

4 中职生餐饮浪费原因分析

4.1 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物质生活极大丰富

笔者所在的江阴市位于经济较发达的“长三角地区”,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普遍较高。良好的经济环境和整体富足的家庭生活条件,使得这一地区中职学生易获得更多的生活费。前期调查数据显示,生活费越高的学生,节约意识越淡薄,面对粮食浪费更容易不以为然,甚至不少家境较好的学生认为现在生活富裕了,浪费一点没有关系。

4.2 碍于面子,单点少了被同学笑话

同学聚餐是当下中职生较为常见的社交方式,在请客聚餐时,碍于情面,中职生往往比较讲究排场,宁可多点菜品造成浪费,也不能点菜少被同学取笑,更不能对剩余的菜品进行打包,以免被同学看不起。在前期调查中,有73.5%的学生认为“请客吃饭菜点少了会被朋友取笑、比较没面子”是造成聚餐浪费的主要原因。“怕丢面子”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职生餐饮浪费的现象。

4.3 节约教育缺失,节约意识普遍淡薄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多数家庭餐饮消费理由满足温饱向关注吃好转变。很多家庭在教育子女时,往往会忽略节约教育,社会随处可见的浪费现象更是对包括中职生在内的年轻人造成负面影响。现如今的中职生都是00 后,大多没有经历过无米可炊的艰苦生活,加之节约教育的缺失,使他们对粮食重要性认识也不够深刻,侵蚀了他们节约意识,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餐饮浪费之风。

4.4 学校食堂后勤保障工作不到位,食物口味欠佳

相对社会上盈利性餐厅,菜品定期推陈出新,学校食堂厨师固定,饭菜口味固定,菜品的品种不够丰富,加之厨师的技艺、烧制工艺等众多条件限制,烧制出来食物口味很难符合学生的口味,无法满足学生吃好的需求。很多学生进入餐厅后,看到菜品不合胃口,直接离开,浪费也就在所难免。

5 减少中职生餐饮浪费的建议和措施

5.1 加强餐饮节约方面教育,提高中职生节约粮食的意识

(1)学校围绕“节约粮食”这一主题,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强化节约意识。学校可以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课、主题黑板报、电子宣传栏等方式,多途径、多方位宣传餐饮节约的相关知识,在校园积极营造“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良好氛围,

(2)注重家庭与学校沟通,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节约粮食方面的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告家长书、家校联系平台、班级工作群等途径,向家长宣传节约粮食的知识,使他们认识到餐饮节约的积极意义,指导他们将餐饮节约教育纳入到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中。

5.2 开展“光盘”主题活动,引领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餐饮节约

积极落实习近平关于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指示,在学生中全面开展“光盘行动”检查评比活动,结合校情制定光盘行动检查评比细则,安排专人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每月评选出光盘先进个人、餐桌、班级进行表彰,在学生中树立先进典型,引领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光盘行动”中来,以实际行动践行餐饮节约的理念。

5.3 建立健全的科学的奖惩制度,鼓励中职生节约用餐不浪费

①学校可以将节约美德纳入到学生德育积分考评,餐饮节约方面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加分,存在餐饮浪费的学生予以扣分,个人德育积分与期末操行评定、评优等挂钩。②学校可以将餐饮节约落实情况作为评选各级各类先进学生和奖助学金的重要参考条件,优先考虑节粮爱粮的学生,对存在严重餐饮浪费行为的学生一票否决,以此引起学生对“餐饮节约”的重视,通过优秀学生带动其他学生和社会其他领域节粮减损[5]。

5.4 优化菜品结构,提升食堂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用餐环境

(1)丰富菜品的种类,提高菜品质量。优化菜单安排,优先供应受欢迎菜品,淘汰不受欢迎菜品。食堂可以定期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用餐情况,评选受欢迎的菜品,优先供应受欢迎的菜品,最大限度减少中职生因为菜品不合理而造成的食物浪费。

(2)学校食堂聘请专业厨师,经常组织厨师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厨师厨艺。完善食堂硬件设施,提升食堂配套服务质量,实行校领导陪餐制、家委会成员监督制等措施,定期就食堂饭菜品质进行评比;设置食堂管理校长信箱,鼓励学生对食堂餐饮服务工作进行监督,促进食堂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3)改善食堂用餐环境,提高学生用餐的舒适度。注重食堂环境卫生的清理,确保食堂环境干净整洁,不留卫生死角,积极营造整洁有序的用餐环境。食堂安装空调,用餐前根据实际情况提前打开空调,力求达到食堂内“冬暖夏凉”,进一步提升学生用餐的舒适度。

猜你喜欢
节约粮食菜品节约
节约粮食
节约粮食
节约粮食 从我做起
迷惑菜品又来了
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节约
节约
节约
假蒟叶系列菜品的开发利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