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河北省中职学校师资需求与供给研究*
——基于河北省部分中职学校的调查

2022-01-05 04:33王剑锋
关键词:高师十四五学历

王剑锋,周 娜,罗 雯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职业教育研究院/河北省职业教育研究基地,河北 秦皇岛 066004)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期,也是改善供给体系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胜期[1]。习近平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落实这些关键在于培养一支道德高尚、技能精湛的师资队伍。中职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中职学校是中职教育的主要实施机构。以往有关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的研究多聚焦于教师个体[3],或进行教师知识结构分析[4],或从生产要素角度对“双师型”教师进行评价[5],难以指导“十四五”时期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因此,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深入调查分析“十四五”时期中职学校师资的需求趋势,并提出相应的供给策略已经成为新时期推进中职教育发展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中职学校师资需求情况的调查

(一)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了河北省中职学校的师资需求情况。按照教育部等4部门制定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将中职学校师资需求分为专业需求、学历需求、数量需求、素质需求、结构需求等5个方面。其中:专业需求指中职学校对教师所学专业的需求,按照“学用一致”原则,以教师“任教专业”确定“所学专业”;学历需求指中职学校对专任教师的学历需求,用调查结果与同全国中职学校教师学历状况的比较结果表达;数量需求指在调查中职学校教师年龄现状的基础上,假设“十四五”时期河北省中职教育规模保持不变,推算未来5年、10年内的自然减员数量与需求数量;素质需求指职教师资培养机构(包括“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其他“本科高校”。鉴于“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育中职教师的主渠道作用,本研究将其作为案例学校,并简称为“职技高师院校”)培养师资的素质表现情况,共设置3个调查项目、22个观测点,分别为:

调查项目1:专业教学表现情况。观测点为:①专业基础知识;②现代教育理念;③教学方式方法;④实践教学和实践操作能力;⑤教学模式运用;⑥课程开发和教材设计能力;⑦其他情况。

调查项目2:教学管理表现情况。观测点为:①学生日常管理能力;②实习实训指导能力;③创新创业指导能力;④职业指导能力;⑤校企合作能力;⑥其他情况。

调查项目3:职前教育需求情况。观测点为:①专业课基本知识;②现代职业教育理念;③教学理论与方式方法;④实践技能操作;⑤课程开发、教材设计能力;⑥职业指导能力;⑦学生管理能力;⑧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⑨其他情况。

结构需求指中职学校教师岗位结构和专兼职结构的需求。其中,岗位结构需求将教师任教岗位分为文化课程、专业课程、实习指导课程、行政管理、教辅及其他等5类,专兼职结构将教师分为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2类。

利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设计了《河北省中职学校师资需求调查问卷》,在秦皇岛、唐山2市选择4所中职学校(每市2所)进行了预调查。依据预调查结果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确认问卷在可使用范围之内。调查结束后,面向4所中职学校校长进行了电话(微信)访谈,了解了关于优化中职学校师资供给的意见或建议。

(二)调查实施

调查于2020年5月7日开始实施。基于“新冠疫情”防疫的需要,采用了“线上调查”的方法。在河北省11个地级市(也称“设区市”)随机选择了22所中职学校(每市选择2所),面向学校主要负责人(校长或副校长)发放了1份调查问卷(电子文档)。2020年7月5日开始回收问卷,共回收调查问卷20份。问卷回收率为90.91%。而后,对问卷提供的信息进行了汇总与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发现,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大部分问卷内容填写不够完整。为保障调查结果的有效性,相关分析仅依据各调查问卷的有效部分实施。

(三)调查结果

1.专业需求

中职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具体反映了师资专业的需求情况。在调查的20所中职学校中,完整填写专业设置信息的有14所。依据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目录》,对填写信息完整的14所中职学校专业设置情况进行了归类,见表1。

表1 2020年河北省14所中职学校专业大类设置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当前河北省中职学校设置的专业主要有8大类,分别为: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财政商贸类、教育类、旅游服务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土木水利类、交通运输类。其中,14所中职学校均设置了加工制造类专业,说明该专业设置具有普遍性。设置信息技术类、财政商贸类、教育类专业的中职学校分别有13所、11所、10所,占调查学校总数(14所)的92.86%、78.57%、71.43%。设置旅游服务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土木水利类、交通运输类专业的中职学校均在5所(含)以上,设置其他类专业的中职学校均在5所以下。完整填写“十三五”时期新增专业信息的共有16所。依据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目录》,对完整填写新增专业信息的16所中职学校“十三五”时期新增专业的情况进行了汇总,见表2。

表2 河北省16所中职学校新增专业情况的调查结果(2016~2020年)

由表2可以看出,“十三五”时期新增加工制造类专业的中职学校最多,达到13个。其中:3所中职学校新增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2所中职学校新增了3D打印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专业;7所中职学校新增了信息技术类专业,其中:3所学校新增了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2所学校新增了网络信息安全专业;7所中职学校新增了公共管理与服务类专业,其中,2所学校新增了幼儿保育专业。5所中职学校新增了农林牧渔类、旅游服务类专业,其他中职学校也均有新增专业。由此可以确定,“十三五”时期,河北省中职学校新增专业较多,3D打印技术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以及幼儿保育等专业成为各校重点设置的专业。

与此同时,对16所中职学校“十三五”时期取消的专业进行了汇总,见表3。

表3 河北省16所中职学校专业注销情况的调查结果(2016~2020年)

续表3

由表3可以看出,10所中职学校取消了信息技术类专业,其中:2所中职学校取消了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9所学校取消了加工制造类专业、文化艺术类专业,4所学校取消了财经商贸类专业。其他专业大类取消的具体专业数量均在4个及以下。访谈得知,河北省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主要依据区域产业变化情况实施。

2.数量需求

在调查的20所学校中,完整填写教师年龄信息的中职学校共有8所,调查结果见表4。

表4 2020年河北省8所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 /人

由表4可以看出,8所中职学校2020年共有教师1 966人,校均拥有教师246人。其中:中年教师(40~50岁)最多,占教师总人数的50.82%;青年教师(40岁以下)较少,占教师总人数的29.88%;50岁以上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比例达19.71%。其中,55岁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4.80%。由此可以推断,“十四五”期间8所中职学校教师自然减员将近5%,未来10年8所中职学校教师自然减员比例将近20%。

3.学历需求

在调查的20所中职学校中,完整填写教师学历信息的共有8所,见表5。

由表5可以看出,2020年8所中职学校教师均以本科学历为主,占教师总人数的87.33%。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仅有70人,占教师总量的3.56%,远低于2019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公布的全国平均水平。2所中职学校均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1人,5所中职学校在5人以下,3所学校在15人以上。同时发现,不同中职学校拥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存在较大的差异。此外,8所中职学校尚有专科学历教师96人、其他学历教师83人。由此可以确定,河北省中职学校教师学历水平较低,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是今后中职学校教师学历需求的主体。

表5 2020年河北省8所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学历结构/人

4.素质需求

完整回答调查问卷设定的素质需求内容的中职学校共有5所。对调查获取的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整理,见表6。

表6 河北省职技高师毕业生工作表现情况调查结果

由表6可以看出,在教育教学表现方面:有2所中职学校认为职技高师院校培养的中职学校教师的课程开发和教材设计能力不足,存在教学模式固化问题;有1所中职学校认为职技高师院校培养的中职学校教师实践教学和实践操作能力较差。在教学管理表现方面:有4所中职学校认为职技高师院校培养的中职学校教师校企合作能力不足,有1所中职学校认为职技高师院校培养的中职学校教师指导创新创业能力欠缺。在职前教育需求方面:有4所中职学校认为职技高师院校培养的中职学校教师课程开发和教材设计等基础能力欠缺,有3所中职学校认为实践操作技能欠缺,有2所中职学校认为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不够、学生管理能力不足,有1所中职学校认为专业课基本知识不够。

5.结构需求

完整填写教师岗位状况和专兼职教师情况的中职学校共有8所,见表7。

表7 河北省中职学校教师岗位分布及专兼职教师情况 /人

由表7可以看出, 8所中职学校教师均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兼职教师仅有37人,占教师总量的1.87%。各校之间兼职教师数量差异较大,一半以上的中职学校没有聘任企业兼职教师。在专任教师队伍中,行政管理及教辅人员最多,2者合计达到了479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24.36%,占教师总人数的23.85%。专业课教师较少,仅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29.95%,低于文化课教师6.21个百分点;实习指导教师仅为198人,仅占教师总人数的9.41%。

盘锦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4年7月重组,现有干部职工171人。2009年被评为辽宁省食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荣获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突出贡献奖”,2014~2015年连续两年获得市直文明机关荣誉称号。市局机关绩效考核连续3年位列一档,市局党组被评为优秀班子。

二、中职学校师资需求趋势的分析

综合分析“十三五”时期中职学校师资需求情况的调查结果,可确认其呈现出专业结构持续调整、总体规模稳定增长、学历层次逐步提升、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和队伍结构持续优化等5个方面的趋势,可作为“十四五”时期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优化师资供给的依据。

(一)专业结构持续调整

专业结构指中职学校专业的设置结构,反映了中职教师专业需求结构。依据调查结果,本研究计算了“十三五”期间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变动频率(简称“专业变动率”),见表8。

表8 河北省16所中职学校专业设置调整

在调查的20所中职学校中,有16所学校完整填写了近5年(2016~2020年)专业设置情况的信息。其中,1所中职学校专业变动率为225.00%,说明该校专业设置经历了2次全面变动;3所中职学校专业变动率均在100%以上,说明3所学校专业设置均经历了1次全面变动。4所学校专业变动率在50%以上,8所专业变动率在50%以下。

在调查的20所中职学校中,有5所学校填写了“十四五”期间专业设置计划,拟开设的具体专业(包括重复或同名专业)15个,见表9。显然,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职业学校“灵活自主设置专业,每年调整1次专业”的要求,“十四五”期间中职学校专业结构的持续调整将成为常态,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人工智能以及家政服务与管理、幼儿保育等专业将成为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首选。

表9 河北省5所中职学校“十四五”期间计划开设的具体专业

(二)总体规模稳定增长

中职学校师资规模决定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规模和自然减员数量。基于学生规模分析,按教育部官方网站统计资料公布的2015~2019年中职学校“学生数”数据,见表10。

表10 河北省2015~2019年中职学校学生人数变化

2015~2019年河北省中职学校毕业生人数、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毕业生人数均呈增长趋势。按2019年河北省中职学校在校生77.46万人、“十三五”时期平均年增幅6.05%、以及教育部官方网站统计资料公布的河北省中职学校拥有专任教师4.85万人计算,“十四五”期间河北省中职学校每年需要新增专任教师3 000人左右,5年内需要增加1.5万人以上。依据本研究调查得到的“十四五”期间河北省中职学校教师自然减员将近5%的推断,以教育部官方网站统计资料公布的河北省中职学校拥有专任教师4.85万人为基数,即使河北省保持中职学校现有办学规模,“十四五”期间河北省中职学校也将自然减员2 500人左右。

(三)学历层次逐步提升

本研究调查的8所中职学校教师学历层次情况表明,河北省中职学校教师以本科学历为主,专科学历教师人数次之,再次是其他学历教师人数。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比最小。根据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的2019年有关河北省及全国中职学校教师学历情况整理为表11。可见,本研究调查的8所中职学校教师学历层次情况与河北省整体情况基本一致。

表11 2019年河北省及全国中职学校专任教师学历

与全国及其他省份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河北省中职学校教师人数居全国各省份之首,近4.85万人。但河北省拥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分别低于全国0.06个百分点、2.85个百分点,拥有专科学历的教师则高出1.32个百分点。北京市拥有博士学位的中职教师已占总人数的0.90%,广东、山东、河南等12省市拥有博士学士的中职学校均达到了2位数,而河北省仅有6人。显然,河北省中职学校教师人数虽多,但学历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可以推断,“十四五”期间,提升中职学校教师学历层次将成为河北省中职教育发展的重点。

(四)综合素质逐步提高

依据5所中职学校的调查结果及访谈结果分析,提升中职学校师资素质将是“十四五”时期职技高师院校的重点任务。在教师培训方面,职技高师院校将充分利用各种“国培”和“省培”契机,加强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的课程开发和教材设计能力,活化中职学校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加强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的校企合作能力和创新创业指导能力。在师资培养方面,职技高师院校将在加强学生专业课基本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课程开发能力、教材设计能力、学生管理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水平,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由此可以预见,“十四五”时期中职教师的综合素质将得到逐步提高。

(五)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调查的8所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结构的结果表明,河北省中职学校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一半以上的中职学校没有兼职教师。教师队伍行政管理及教辅人员较多,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较少。将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整理了河北省中职教师队伍结构情况,具体见表12。

表12 2019年河北省及全国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结构情况

由表12可以看出,河北省中职学校行政人员、教辅人员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专任教师和工勤人员低于全国平均比例。按《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的要求,河北省中职学校教师队伍明显存在着“3少”的现象,即“专业课教师少、实习指导教师少、兼职教师少”。校外教师聘任数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兼薪制度”尚有较大距离。显然,优化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将是“十四五”时期河北省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

三、中职学校师资供给的调整策略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专任教师实行“逢进必考”制度,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即无论是职业技术师范毕业生还是非职业技术师范毕业生)均具有通过考试进行中职教师队伍的机会。然而,本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职技高师院校仍在中职教师供给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优化“十四五”时期中职教师的供给,需要职技高师院校及其他同类职能院校采取如下策略。

(一)扩大培养规模,满足中职学校师资的数量需求

调查结果表明,“十四五”期间河北省中职学校每年新增专任教师将达到3 000人左右,5年内需要增加1.5万人以上。鉴此,职技高师院校应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母机”作用[6],对标中职教育发展需要,高质量推进职教师范专业认证工作,扩大职教师资培育规模。同时,坚持“培育”与“培训”并举,广泛开展职教师资培训活动,活化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满足中职学校教师终身学习、持续提升自身素质的需要。各级政府应鼓励职技高师院校恪守“师范”办学定位,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引导其加强同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中职学校教师。

职业教育由多主体实施的,职技高师院校扩大职教师资培养规模,还应注意职教师资需求的多元性与多样性。当下,随着我国产业升级、企业转型进程的逐步加快,行业企业也需要一批懂职业教育知识的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人员。从以往情况看,很多职技高师院校毕业生也就职于行业企业或社会培训机构,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依据发展中国特色学徒制的目标,现代学徒制、新型学徒制等也需要一批懂职业教育知识、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企业“师傅”,职技高师院校可在相应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中职学校“团体型”双师队伍建设。

(二)调整专业结构,满足中职学校师资的专业需求

目前,职技高师院校与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存在“滞后”和结构性“失衡”的现象,导致学生“育非所用”现象极为普遍。据《中国教育报》报道,职教师范本科毕业生去中职学校就业者仅占当年毕业生总量的8.29%[7]。中职学校面向社会招聘教师,首先明确的是应聘者的“所学专业”。因此,确保“十四五”时期职技高师院校专业设置与中职学校对接是确保毕业生成为中职学校教师的关键。本研究调查结果表明,中职学校专业结构的调整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内在的同一性,区域资源禀赋、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等情况直接影响了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

显然,如果职技高师院校也能依据区域产业变化调整专业设置,必然能满足中职教师的专业需求。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就业。因此,职技高师院校应转变依据“中职学校设置专业”设置专业的逻辑进路,将其转变为面向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设置专业,进而在“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共同目标的引领下,使设置专业与中职学校设置专业“同化”,实现职教师资培养与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的专业“同步”。同时,职技高师院校要加强专业群建设,增强专业大类设置的灵活性和学生就业的广纳性,进而满足中职学校师资的专业需求。

(三)优化层次结构,满足中职学校师资的学历需求

本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中职学校教师人数居全国之首,但拥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远低于全国平均状况,而拥有专科学历以下的教师则大于全国平均值。有研究结果表明,高学历师资有利于提升中职学校教研、科研能力和办学能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8]。显然,调高中职教师的学历结构,是“十四五”时期河北省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

对中职学校而言,高学历师资并非“过度教育”。从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奖情况看,凡是高学历教师比例较高的省份,获奖数量明显偏多,获奖层次也明显偏高。教学成果奖是教研、科研成果的应用,应用过程也是中职教育质量提升的过程。因此,“十四五”时期,河北省应以“满足中职学校师资的学历需求”为重点,加大中职学校高学历师资培养力度。

对职技高师而言,2019年8月教育部等4部门制定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支持高校扩大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推进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博士研究生培养。鉴此,河北省职技高师院校应在增加职业教育专业硕士招生规模的基础上,积极推动职业技术教育专业领域博士点建设。

(四)调节专兼结构,满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求

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专兼结构间接反映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情况。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为2个层面。一是“个体型”“双师型”队伍建设,即一个教师一专多能,既具备理论教学能力,也具有实践教学能力,若干“双师型”个体组成“双师型”教师队伍;二是“团体型”“双师型”队伍建设,即由具备理论教学能力的教师和具有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组合成育人共同体,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9]。显然,在当下河北省中职学校实践指导教师紧缺的情况下,加大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兼职教师比例,更有利于中职学校“团队型”“双师型”队伍建设。

调查结果表明,河北省中职学校教师队伍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一半以上的中职学校没有兼职教师。依据教育部网站统计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中职学校校外教师聘任数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显然,这种状况极不利于和河北省中职学校“团队型”“双师型”队伍建设。河北省教育行政部门应做出相关规定,进一步加强中职学校行政人员、教辅人员编制管理,制定明确的中职学校外聘教师以及财政资金管理办法,鼓励中职学校从行业企业聘任兼职教师,推进中职学校“团队型”“双师型”队伍建设,确保学生形成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提升职业能力,满足中职学校师资素质需求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河北省中职学校教师急需树立1个理念(即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转变1个模式(即转变学科教学模式)、增强7种能力(即专业课基本知识、课程开发能力、教材设计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校企合作能力、创新创业指导能力)。职技高师院校应围绕这些需求,引导教师或准教师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加强相关能力的培养。

在教师培养方面,职技高师院校要通过开设职业教育管理学、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职业学校班主任素质等课程,妥善解决当下“课程缺失”和“课程错位”的问题。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强化学生实践教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建立校企合作的校园文化,加强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增强校企合作能力[10]。

在教师培训方面,积极参与中职学校教学诊改制度建设活动,帮助中职学校教师不断发现新问题、运用新措施、解决新问题。与行业企业等社会组织密切合作,办好各级各类中职学校教师培训班,及时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与中职学校合作,组建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研科研等共同体,使中职学校教师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提升个人素质。

猜你喜欢
高师十四五学历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膨胀学历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初探
地方高师钢琴专业课考试侧记
论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师士”使命的源起
舞台艺术实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知识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