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双及物结构句法分析❋

2022-01-05 07:24徐晓琼
外语与翻译 2021年4期
关键词:法语句法代词

徐晓琼

湖南农业大学

【提 要】法语双及物结构表现出一系列独特的句法特征。根据APPL功能语类分析法,vP和VP之间的论元增容投射可为右向移位前的间接宾语提供落点位置。当间接宾语由介词引入时,其重型特征驱使它右向移位,但当间接宾语由接语代词充当时,该代词则可留在spec-Appl位置,同时接语代词必须附着于临近的动词或助动词。由于与格结构中的介词岛现象和接语代词的內在格使间接宾语呈不活跃状态,因而不能进行被动或前置等句法操作。本文还从双宾接语代词中人称性别数特征是否完备的角度对法语双宾结构中代词的共现限制进行了讨论,并运用有生性层级概念分析了双宾接语代词的叠放顺序。

1.引言

双及物结构(ditransitive constructions)是自然语言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双宾语结构(double-object constructions)和与格结构(dative constructions)。双宾语结构由三元谓词(three-place predicate)后接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成分,而与格结构则由介词引出间接宾语。

法语双及物结构1有其本身的特殊性与复杂性。首先,不同形式的间接宾语用于不同形式双及物结构:当间接宾语为完全名词短语(full-NP)时只能用与格结构;在双宾语结构中,间接宾语只能为人称代词2。其次,在法语双及物结构中只有直接宾语可以进行被动化句法操作,且名词间接宾语不能省去引导介词直接移位至直接宾语前。再者,当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均为代词时,这些代词形式必须置于相关动词或助动词之前,且代词叠放层次严格有序并直接影响其后过去分词的一直关系。

本文旨在对法语双及物结构的句法生成机制进行讨论,为该结构的相关句法表现提供合理的解释。

2.双及物结构类型

双及物结构涉及三方论元,其基本语义表“传递”(Pesetsky 1995;Harley 2003;何晓炜2010)。传递的客体(theme)可以是物质、信息、知识等,而且传递的方向为左向或右向两种情况。就英、汉语的双宾语结构而言,间接宾语既可以是客体传递的目标或受益者,也可以是客体传递的来源(source)。法语中的双及物结构中引导来源或目标的介词有de、à等。

以间接宾语充当的题元角色来判断,法语有以下三类双及物结构:1)给予类。常见的给予类双及物与格结构通常用介词à引导,间接宾语为目标或受益者论元角色,常表述为“donner quelque chose àquelqu'un”,该类型与英语对应的与格结构give something to somebody具有相似的句法结构,介词à后面的名词短语充当目标论元。这种双及物结构的客体(即直宾)经历右向传递。其直宾NP和间宾NP都可以用相应的人称代词替换变成双宾语结构,且无论是直宾代词还是间宾代词都必须移位至相应动词或时态动词之前。2)获取类。获取类双及物结构中的直接宾语经历的是左向移位,间宾常由介词de或à引导,充当来源论元角色。虽然该结构两种介词的使用在语义上并无多大区别,但de及其引导的有生名词短语并不能用相应的间接宾语代词替换,无法转换成双宾语结构。而介词à引导来源类间接宾语时,与给予类双及物结构一样,直宾或间宾均可以被相应人称代词替换,生成双宾语结构。3)告知类。法语告知类双及物结构与英语中的inform sb.of sth.结构类似,常见的双及物三元 谓 词 有apprendre、recevoir、demander、commander、enseigner、imposer、indiquer、ordonner、promettre、proposer、refuser等。这类动词都是言语行为动词,表示一种信息或知识的左向或右向传递,间接宾语可以由介词de或à引导,既可以充当目标论元也可以充当来源论元。以下(1)、(2)、(3)为常见法语双及物结构例句。

(1)a.Marie a donnéun baiseràJean.

b.Marie luia donnéun baiser.

(2)a.Je viens de recevoir des nouvelles d'un ami.

b.Mesparentsontempruntéde l'argentàson oncle.

c.Mes parents luiontempruntéde l'argent.

(3)a.Je viens de recevoir des nouvelles d'un ami.

b.Ils demandent leur cheminàune jeune fille.

c.Ils luidemandent leur chemin.

(1)a中donner为典型的给予类三元动词,间接宾语Jean由介词à引导,充当目标或受益者,因而该结构为给予类与格结构。(1b)则用间接宾语代词lui(他)替换介词短语àJean(给Jean),并移位至时态助动词avoir的单数第三人称变位之前,构成双宾语结构。(2a)为介词de引导的获取类与格结构,(2b)、(2c)分别为介词à引导的获取类与格结构和相应的双宾语结构。(2b)中的介词短语àson oncle是直接宾语的来源,在(2c)中被间接宾语人称代词lui替换,且lui被移位至相应时态助动词avoir的复数第三人称变位之前,间接宾语代词的人称性数特征并不影响句子助动词与主语之间的一致性关系。与获取类相似,告知类双及物结构中只有介词à加间接宾语名词才能由间接宾语人称代词替换,因而(3a)、(3b)两个句子中只有(3b)中的àune jeune fille可以替换为接语代词lui3,且接语代词必须移位到时态动词之前。

3.三种代表性分析

与格结构和双宾语结构都牵涉到三方论元,有客体的传递且句式所表达的基本语义相同,因而早期的一些研究者(如Larson 1988;Aoun&Li 1989)认为,这两双及物结构之间存在转换关系。但随着跨语言研究的展开,部分研究者(Pesetsky 1995;Beck&Johnson 2004)提出了相反的观点,即两种双及物结构之间不存在转换派生关系。

目前已有关于双及物结构的代表性分析主要分为三种:1)致使拥有或移位分析法。由于双宾语结构中常常包含主语使间接宾语拥有直接宾语的语义,因而部分研究者(如Green 1974;Kayne 1984;Pesetsky 1995)提出了致使拥有分析法来解释双及物结构。Larson(1988)最初提出动词壳(VPshell)的概念,认为下层VP之上还有一层VP壳(该层中心语为空动词),处于下层VP的中心语的双宾动词要移到上层VP中心语处。在该结构中,间接宾语成分统制直接宾语。该理论与后来的轻动词(light verb)理论有异曲同工的效果。轻动词v表示致使,vP中心语位置为没有语音或形态的零形语素,动词V要上移到该轻动词处。Harley(2003)进一步将双及物动词分解为CAUSE+PHAVE和CAUSE+PLOC两种投射来解释不同层级关系及语义:双宾语结构所表语义为主语使间接宾语拥直接宾语,而与格结构则表示主语使直接宾语移向间接宾语。Beck&Johnson(2004)推断双宾语结构中存在小句,且小句的中心语为HAVE。2)APPL功能语类分析法。Baker(1988)在对班图语(Bantu)中的Chichewa进行研究时,发现某些语言会通过使用增容语素使间接宾语进入到增容结构(applicative construction,即APPL结构)。Marantz(1993)认为在双宾语结构中存在一个增容性中心语,有了这个中心语才能使双宾语结构具有致使语义特征,使间接宾语在双宾语结构中起“拥有者”的角色。在此结构中,双宾语结构的致使和拥有语义都得到实现,两个宾语之间的结构关系也得到了体现。Pylkkänen(2002)进一步将APPL中心语区分为两种不同类型:附加语VP上层的High-APPL结构和VP下层的Low-APPL结构。High-APPL结构用以指代个体与事件之间的关系。而Low-APPL结构表示两个个体之间的联系。Low-APPL中心语连结其标示语DP(间接宾语)和补语DP(直接宾语),其标示语DP可以为下层DP的接受者(Recipient)或来源(Source)构成物体或信息拥有关系的转移。英语的双宾语结构即为Low-APPL结构。3)G语类分析法。为了对英语双及物结构中的与格结构和双宾语结构形成统一的解释,Pesetsky(1995)提出在英语双及物结构中存在一个介词中心语G。G在两种结构中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在与格结构中,介词短语G的中心语以显性方式表现为介词to,直接宾语是其标示语,间接宾语是其补语;而在双宾语结构中,介词短语中心语G则为隐性的空介词G,它表示两个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即间接宾语拥有直接宾语,间接宾语是其标示语,直接宾语是其补语。何晓炜(2008)提出的“双宾语结构的参数化分析模式”认为双宾语结构的vP和VP之间存在一个功能语类G。汉语双宾语结构中G的值可以为正,也可为负。为正值时,间接宾语的题元角色为来源,所构成的结构为给予类双宾语结构。在英语双宾语结构中,G为一个空语类,其值为正。

以致使拥有或致使移位作为基本语义所定义的双及物结构只适用于给予类双及物结构,而不包括获取类结构。而法语获取类动词所构成的双及物结构可以表示取得或得到,其间接宾语的题元角色为来源。

APPL结构分析法符合研究者对双及物结构研究所达成的共识,即双宾语结构和与格结构之间不存在转换关系。此外,且双宾语结构比与格结构多一层投射的观点能够解释一些转换分析法无法解释的问题。

何晓炜(2008)所提出的双宾句的句法结构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人类语言的双分枝性,能较好地说明动词与两个宾语以及两个宾语之间的结构关系,体现了双宾句和与格结构的不对称性,为不同语言中不同类型双宾句的统一分析奠定了基础。

4.法语双及物结构的句法特征

由于英、汉语双宾语结构和与格结构之间的基本语义不同、动词使用情况差异,一些研究者(如Pinker 1989;Harley 2003)认为两种结构不存在转换派生关系。但在间接宾语具备有生性(animacy)的前提下,与格结构中的直接宾语NP4或间接宾语NP与双宾语结构中的直宾代词或间宾代词呈现互补分布(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状态,而且这些与格结构可以转换为双宾语结构。此外,法语双宾语结构与英、汉语双宾语结构之间最大的差异就是其复杂的代词体系以及这些代词以“附着形式”(clitic forms)前置造成的复杂语序(徐晓琼2015)。本部分将对其具体特征进行详细介绍。

英语双及物结构中,间接宾语可以以与格形式和介词to一起置于直接宾语之后,也可以在双宾语结构中置于直接宾语之前,而且英语双宾语结构中的间接宾语NP可以转换为被动句主语。在法语双及物结构中,当间接宾语NP以与格形式出现时,该结构和英语一样必须和介词à一起置于直接宾语之后,但法语间宾NP却不能像英语间宾NP那样省去介词并置于直宾之前,且间宾也不能直接转换为被动句的主语。例(4)和(5)清楚地展示了英语与法语中双及物结构中NP间宾形式的句法位置。

(4)a.Mark gave the book to Kim.

b.Mark gave Kim the book.

c.Kim was given a book by Mark.

(5)a.Mark a donnéle livreàKim.

b.*Mark a donnéKim le livre.

c.*Kim aétédonnéle livre par Mark.

根据生成语言学的题元角色分析,(4a)和(5a)中充当直接宾语的客体(Theme)论元the book和le livre作为动词give和donner的补足语位于动词之后构成V',而介词to和à连同间接宾语NP作为附加语成分置于V'之上,在句法上表现为置于直宾之后。何晓炜(2008)提出的“双宾语结构的参数化分析模式”虽然为汉语来源类间接宾语和目标类间接宾语进行了统一解释,却不能合理解释法语的例(5b)完全名词间宾短语前置以及(5c)间宾被动化的不合法性。

法语双宾结构较之英汉双宾结构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完备的直宾和间宾代词形式。法语双宾结构中的这些代词形式由于不能在所代名词的原位呈现(in-situ)、在语音上失去重读特征、常附着在其临近的动词或助动词之前,文献中称其为接语代词。(5a)中介词短语结构àKim可以用间宾接语代词lui替换,且lui需移位至助动词a之前构成双宾语结构,如(6a)所示。除此种形式外,(5a)中的直接宾语le livre也可以转换为对应的直接宾语代词le5,形成双宾句(6b)。

(6)a.Mark luia donnéle livre.

b.Mark le luia donné.

当法语双宾语均为接语代词时,其词序会因间接宾语的人称不同而变化。当间接宾语接语代词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时,作直接宾语的代词要置于间接宾语代词之后。当间接宾语人称代词为第三人称时,作直接宾语的代词要置于间接宾语代词之前。肯定命令句中,直接宾语一律要置于间接宾语代词前面。以(7a)为例,间宾接语代词为第一人称单数me,当直接宾语le passeport由直宾接语代词单数第三人称形式代替时,接语代词和间宾接语代词位置表现为(7b),而在该句的肯定命令式(7c)中,直宾接语代词le置于间接宾语之前,间宾代词此时表现为重读形式moi。

(7)a.Mark me passe le passeport.

b.Markme le passe.

c.Passez-le-moi.

5.法语双及物结构的句法生成

上文已介绍过三种有关双及物结构的代表性分析。在致使拥有或移位分析中Harley(2003)主张将三元谓词结构分解成CAUSE+PHAVE和CAUSE+PLOC两类投射,对应分析双宾语结构和介词与格结构。APPL功能语类分析法和G功能语类分析法都认为vP和VP之间存在一个功能语类的投射,而这种投射可以有效的解释英、汉语中双宾语结构的间接宾语前置现象。然而,法语双宾语结构中名词短语作间宾前置的不合法性、接语代词在双宾结构中的语序、以及法语双及物结构中的间接宾语被动化操作的不合法性却不能简单套用以上任何一种分析法做出合理有效的解释。我们将运用语段理论对法语双及物结构的与格结构句法本质、双宾语接语代词的置放顺序、以及双宾接语代词的共现限制进行探讨。

5.1 与格结构与间宾接语代词

Bruening(2010,2014)提出介词与格结构事实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真正的介词与格结构,这类结构可以进行被动化、处所倒装等句法运算;另一类则为右向移位与格结构(R-shift datives),这类与格结构不能转换为被动句或倒装句,而且NP与PP之间存在僵化的辖域(frozen scope)。Bruening(同上)认为,右向移位与格结构事实上也一种双宾结构。这类结构由于有介词充当名词的格标记,因而体现出与重型名词短语移位(heavy NP shift)相同的句法操作。右向与格移位的双宾语结构与普通双宾结构在语义上存在差异,右向与格结构所接间宾代表物质或信息移位的起点或终点,而普通双宾结构中的间宾则为来源或目标,并不能完全表达转移动作的成功。以Bruening与格结构的分类为依据,结合APPL分析法对(7a)进行分析,可以生成(8)所示的基本句法框架。

法语双及物结构中,间接宾语以Spec-Appl身份出现在论元增容结构ApplP短语中。当间接宾语为轻型接语代词时,(7a)中间宾接语代词me直接置于DPBEN位置,构成(9a)。但如果间接宾语像(5a)那样由介词à引导名词短语构成,则原本应位于Spec-Appl处的PP,由于有介词充当名词的格标记必须进行与重型名词短语移位类似的右向与格结构移位,形成(9b)句法表现。倘若将介词与格结构中的Kim直接移位至直接宾语前,Kim会缺乏落点(landing site),而且会破坏PP与NP与之间产生僵化辖域(frozen scope)6,因此造成类似(5b)的不合法句。同理,法语双及物结构中间宾不能被动化也可以得到解释。当然,如果双及物结构中的间接宾语为来源论元时,其初始句法位置同样位于Spec-Appl处。

法语中的接语代词具有语音上失去重读的特征而且必须附着在其临近的动词或助动词之前,因而(9a)中的间宾接语代词me先附着于其临近的动词passe前,并与之构成一个整体,再移至轻动词v处,与其他成分结合形成vP。(7b)Markme le passe便是直宾接语代词le先于间宾接语代词附着于主动词passe前,再进行一系列句法操作的结果。法语句子结构中T隐性存在的时态词缀必须通过与动词结合才能得以体现,因而此时T具备的强特征将移至轻动词v位置的动词和间宾接语代词me一起吸收至T位置。当中心语C把自己的语义不可解φ特征传递给具有EPP特征的T时,T作为探针在语段内寻求相匹配的目标(goal)。接语代词me和le本身在进入句法操作前就已经具备了相应格特征,语言学家将这类格特征称之为内在格(inherent case),且它们的人称与数特征已经完备,因此已经不具备成为目标的条件。位于Spec-v位置的外论元Mark却由于本身的不可解读格特征而具有活性(active),成为匹配的目标移至Spec-T位置获主格(nominative),并使T的EPP特征得以赋值。

类似的双宾语结构在日语中也有呈现。日语句子的论元有格标记(或格助词),主语的后缀-ga表主格,间接宾语的后缀-ni表与格,直接宾语的后缀-o表宾格(Miyagawa&Tsujioka 2004)。例(10)便是最为典型的日语双宾结构语序:间接宾语与直接宾语置于主要动词ageta之前,我们可以运用(7b)同样的方式对其进行分析。

(10)John-ga Tom-nibanana-o ageta.

5.2 双宾接语代词的共现限制

法语双及物结构中的直宾和间宾均由前置接语代词充当时,不同前置接语代词的共现(cooccurence)有严格的限制。当直接宾语或间接宾语接语代词同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任一情况时,两个接语代词不能同时出现7。间接宾语代词为第三人称时,直接宾语代词不能为第一或第二人称形式。Bonet(1994)将这种接语代词共现的限制定义为人称格限制(Person Case Constraint)。(11a)间接宾语接语代词me和直接宾语接语代词同时出现造成了句子的不合法性。而(11b)的不合法则是由于间接宾语代词lui不能跟第一人称的直接宾语代词me同时出现。

(11)a.*Ilme t'a presenté.

b.*Rogerme luiavait presenté.

Bonet所提出的前置双宾语接语代词共现限制具有描述充分性,但这种限制的深层原因却没有得到阐释。我们运用语段理论的观点,可以对这种共现限制做出合理的解释。自然语言的词汇其实是各种语义特征的集合,而NP结构中φ特征是其参与句法运算最为重要的特征。法语NPφ特征体系较之英汉语,除包括人称和数特征之外,还有性别特征。作为NP替代形式的前置宾语接语代词中,除直宾第三人称形式形式人称具有完备的人称、性别、数特征,并能对句法运算产生相应影响外,其它接语代词均缺乏性别特征,也不能在句法操作过程中对其临近成分进行性别赋值。因此我们认为,前置接语双宾结构中,如果vP语段内没有一个人称性数特征完备的接语代词与V合并,给另一个缺乏性别特征的接语代词赋值的话,那就会造成句法运算的崩溃(crash)。这就是为什么会有直接宾语或间接宾语接语代词不能同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任一情况;间接宾语代词为第三人称时,直接宾语代词不能为第一或第二人称形式的深层原因。接语代词共现限制在意大利语、希腊语等语言中也很常见,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对其进行解释。

5.3 双宾接语代词置放顺序

虽然传统法语语法对于双宾语结构的间宾和直宾代词在复合时态句中词序有复杂的描述,但我们可以将其归纳简要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间宾接语代词为me、te、nous、vous时必须置于直宾接语代词le、la、les之前;另一种是间接宾语代词为lui或leur时必须置于直接宾语le、la、les之后。(12a)和(12b)分别为间宾me在前和间宾lui在后的示例。

(12)a.Rogerme l'avait donné.

b.Jean le luia donné.

Bianchi(2004)认为意大利语中有生性代词中第一和第二人称在层次上要高于第三人称。我们认为法语双宾前置接语代词中同样存在这样的人称层级,而这样的层级决定了接语代词与动词合并的顺序与叠放层次。第一二人称叠放在双接语代词的外层,第三人称代词叠放在双接语代词内层。形成叠放层次的句法操作事实上就是由不同合并顺序造成的。(12a)的生成与(7b)类似,直宾接语代词le先附着于动词过去分词donné,再和Spec-APPLP上的间宾接语代词me结合形成一个整体,并进一步移位至T位置。但如果两个代词都为第三人称形式,则直宾接语代词相对于间宾接语代词第三人称代词具备更加完备的人称性数特征,应叠放在接语代词的外层。此时,间宾第三人称代词先于直宾接语代词与动词过去分词合并,形成(12b)这样的句子,即直宾接语代词le位于间宾接语代词lui前。

6.结论

在法语双及物结构中,完全名词短语作间接宾语时不能被动化,也不能置于直接宾语之前,这表明法语间接宾语具有与英、汉语双及物结构不同的区别性特征。间宾接语代词必须前置则证明在法语双及物vP和VP之间必然存在一个功能语类的投射。本文在语段理论框架下借鉴APPL分析法的同时,引入了右向与格移位分析,将法语双及物结构中介词与格结构必须置于直接宾语之后,法语间接宾语不能被动化进行了探讨。并从性别特征是否完备、人称代词有生性层级的角度对法语代词双宾结构中前接语代词共现限制、合并顺序等句法现象进行了句法分析,并为之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本文对法语代词双及物结构句法生成的分析还可以有效解释日语双宾结构的典型语序,并能为意大利语、希腊语等语言中双及物结构(Pineda 2020)前置的接语代词共现限制等语言现象提供有效阐释,因此具有一定的跨语言支持证据与应用价值。

注释:

1 本文讨论的法语双及物结构是指由三元谓词引导两个宾语的情况,部分介词如par、pour等所引导的名词短语虽然也可以涉及到三方论元,但其谓词并非三元谓词且无表传递的语义,因而不属本文所讨论的语言现象。

2 在法语中,包括主语人称代词、直接宾语人称代词、间接宾语人称代词、和副代词等可以直接移位到相关动词前的代词形式又被称为接语代词(clitic)。

3 法语间接宾语代词中,单数第三人称和复数第三人称均无性别变化形式,因而(3a)中的une jeune fille虽为阴性单数第三人称,但其间接宾语代词与(2c)中的一样都是lui。

4 Abney(1987)将NP结构纳入到DP范畴中,但为了区分代词充当直接宾语或间接宾语代词与完全名词短语作直接或间接宾语的情况,本文用NP表示完整名词短语(fullNP)。

5 法语直接宾语接语代词包括me、te、le、la、nous、vous、les,间接宾语接语代词me、te、lui、nous、vous、leur,直接宾语单数第三人称接语代词有阴阳性之分,而间接宾语代词无性别特征区别。

6 法语中这种介词僵化辖域也被定义为介词短语岛限制(PP-island constraint),即法语介词短语中的任何成分不能被提取向左或向右移位。

7 Perlmutter(1971)对法语中前置接语代词共现情况进行研究时指出第三人称的自反代词与第一二人称宾格接语代词具有同样的句法特征,不能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接语代词同时出现。由于本文只讨论双及物结构,所以对于自反代词的具体情况不予考虑。

猜你喜欢
法语句法代词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代词(一)
代词(二)
自杀呈现中的自杀预防——法语动画电影《自杀专卖店》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浅谈法语学习难点以及应对策略
句法二题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唱到爱恨缠绵时,以爱化解世仇——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从词汇角度探究英语和法语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