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新平台的构建

2022-01-06 12:37杨爱英徐军锋王德胜
高教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共享平台教学资源

杨爱英 徐军锋 王德胜

摘  要:[目的/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构建一个教学资源新平台。[方法/过程] 文章从教学资源的定义,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现状与不足,新平台建设内容、评估指标等方面展开研究。[结果/结论] 本研究最终形成了教学资源新平台的架构图,并以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课程为例进行了教学资源平台的设计。

关键词: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平台;共享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1-0049-05

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nceive a new platform of teaching resources. [Method/process] The paper studie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defini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the construction status of teaching resources platform, the content to be constructed and evaluation indicators. [Result/conclusion] The paper gives a frame diagram of the platform. Taking the course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s an example, the teaching resource platform is designed.

Keywords: teaching resources; course platform; sharing platform

教學资源平台的研究包括教学资源的定义、建设内容、评估指标等[1]。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希望借助网络技术,基于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融于学校“第一课堂”[2]。本文是对图书馆界建设的教学资源平台展开研究。

一、教学资源的定义

通过教学资源相关词汇了解到,教学资源有着丰富内涵,它不等同于教材和参考资料。一切与学习活动有关的人、事、物都是教学资源,“人”指教师、同学以及相关人员,“事”指为达成教学愿望所经历的一切教学活动和学习历程,“物”指学习材料、学习成果、学习经验(见表1)。

二、平台建设现状和不足

教学资源平台,或称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服务系统,出现了一些建设案例。清华大学“泰山工程”于1996-1999年完成了文献书目数据建设、光盘数据库资源建设、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参考数据库系统建设等项目,标志着图书馆的教学资源服务系统正式出现[15],目前更新版为“清华大学教参服务平台”。徐州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服务系统,可通过院(系)、专业、课程的导航,获取相关的教学教参资源、中外文电子期刊资源、电子图书资源及相关学科的网络资源[16]。江苏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教学教参服务系统、CALIS 高校教学参考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出现标志着图书馆教学资源服务走上了地区性、全国性共建共享的道路[17]。不同教学资源平台栏目设置见表2。

现有教学资源平台,基本上是把与课程相关的图书、多媒体集成在一起,偶有留言板或个人空间。这些平台没有对教学资源定义中的学习经验、学习成果、教学活动、学习历程等内容的展示,且平台功能上也有一些忽视的方面:

(一)忽视了用户需求与资源呈现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现有的教学资源平台,信息组织的思路是把信息按图书、期刊、多媒体、试卷进行结构化聚类。提问:提供的信息真的是用户需要的吗?答:一项小调查显示,比起按整份试卷进行下载,80%的用户更希望对单个考题进行下载[18]。

(二)忽视了用户基础学习与深度学习共同发展的研究

现有的教学资源平台,展现某门课程时,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师资情况、教学计划等教学信息,另一部分是教材、教参等参考信息。学生或可通过对参考资料的学习而完成基础学习,但希望通过课业任务、课前指导、课后复习及考评来强化知识的掌握能力,或希望提高科研理论探讨能力、实践应用能力,这些深度学习的功能在现有教学资源平台几乎没体现。提问:深度学习重要吗?答:所有教师均认为深度学习的实现与否对学生将来发展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19]。

(三)忽视了自我学习与合作学习功能多样性开发研究

自我学习,是在没有他人帮助之下的个体主动地学习[20]。合作学习是两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21]。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自我学习、合作学习能力不强[22]。作为支持课程学习的教学资源平台,除提供提高自我学习的教材、课件等基本素材之外,在平台中扩增自我学习功能、新设合作学习的功能,是教学资源平台急需考虑的内容。

三、新平台建设内容

本研究最终构建了一个教学资源新平台(见图1)。资源和数据库是平台的主要建设内容。

(一)资源

平台资源分成预设资源和生成资源两部分。

预设资源是指人本资源和文本资源。本平台中的人本资源不仅包含教师和选课学生,一切精通某项技能或者熟悉学科知识的人都可以是人本资源,如图书馆电子资源出版社专业培训师、讲授专利文献检索的科研人员、有优秀学位论文写作经验的学长等。预设的文本资源分为教学信息和教参信息,教学信息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案、每章的教学计划,信息越新越全越好,教参资源包含教材、学习资料、专业资源等内容,内容丰富是其特点,但更重要的特点是能灵活使用,例如看到某一个概念即能调阅词典或书籍中对这一概念的相关解释;例如,平台用户学到哪里,页面就会显示有关书籍、视频等资料供扩展学习。

基础学习中的打卡、评论、求助信息,深度学习的资料整理、学习活动、信息分享、经验传承内容,自主学习的定向资料查找、学习探究和知识内容整序等内容,合作学习资源有主题演讲、小组讨论等信息,这些都是生成资源的来源。生成资源是平台的特色。平台通过打卡、评论、求助这些功能的设置,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基础知识。通过做课前任务、课中实际操作、课后考评,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实践和输出,达到深度学习的学习效果。通过完成任务、自我测试、参与讨论、写作模块等内容,促使学生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这些使用行为产生的资源是平台的新生资源,可以适当编辑和管理,用于资源储存和资源分享。

(二)数据库

平台是一个知识共享平台,由四个子库构成,分别是素材库、学习库、测试库、交流库。数据库中的数据均以“最小”单位进行存储,便于自由抽取和灵活安排。

素材库,包括教学目标(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课程计划(按照学习者类型进行课程组配)、课程方案(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所制定的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教学活动(按照教育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目的进行设计)、教材(图书、PPT、语音、微视频等教学过程真正实际需要的)、图片、动画、音频、视频、文字等教学过程中实际用到的内容。

学习库,包括精通某门知识的人、精通某门技巧的人提供的材料入学习库。学习库的内容必须是以学习本门课程知识为目的,且是教学过程中实际扩展的内容。比如在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课程中,教学过程中只讲述了中国知网数据库的使用,那么在学习库中可把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数据库内容由数据库商审核入库并及时更新和剔旧;专利文献数据库的使用入素材库,专利科研工作者和专利管理人员的相关访谈、视频、课件放学习库;学生在完成知识学习时得到的相关知识也放入学习库中,比如“管理文献之我想”等内容。

测试库,包括信息素养水平测试库和学习题库两类型。信息素养水平测试可根据《中国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进行设置,用以平台学员自测信息素养能力水平,并在线推荐学习材料,或邀请入班或入互助小组。学习题库包括课前任务、课中知识点抽查、课后复习和阶段性考核。测试题每种类型的題目都设不同难度值,可以根据考评需要自由组卷,也可以用于学习自测,也可分享试题或试卷用于共同学习或学习竞赛。

交流库,包括学生问题发布、老师答疑反馈、课程学习讨论、作业讨论、学习小组讨论、其他交互信息(纠错/发现好软件求赞/心得/对资源的评论等)形成的非预设性资源。

四、评估指标

“具有广义教育功能乃至终身学习功能的资源平台,本身就是继信息素养之后的逻辑结果”[23],所以用信息素养的能力标准来评价“信息素养”相关课程平台是否达标,应该是合适的。作者引入曾晓牧的《中国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的指标[24],审视新平台的案例课程的建设完善情况,再辅以专家、教师、学生的调查访谈意见(见表3),进行“信息素养”相关课程平台建设内容的修正。

五、课程样例设计

以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这门课程为样例课程进行平台设计。

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课程主页内容包括搜索框、课程目录、自测练习、交流、在线咨询、站内推送、常用软件下载、云存储、接收发送站内/站外邮件等内容(见表4),课程页面包括章节内容和不同功能键(见表5)。

六、结束语

与其他教学资源平台相比,本平台的构建内容更为细致。教学资源丰富而全面,平台功能根据自我学习、合作学习、基础学习、深度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进行设定,指标检测中的人工检测通过广泛调研实现,指标检测首次提出了用个人的信息素质指标来测试信息素养课程平台达标情况,数据库除资源库之外,还扩增出学习库、测试库,并特别增设交互库,建设平台的最终目标是建成一个开放共享的终身学习平台。

参考文献:

[1]赵乃瑄,张红芹.基于Web的教学参考资源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践[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5):43-46.

[2]王玉卿,吴国英.网络教学平台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整合研究[J].山西档案,2015(1):75-77.

[3]高鹰.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选择与运用——在课型范式视野下[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7(10):21-25.

[4]田旭.陕西省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学生学习资源利用及效果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8.

[5]孟群.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医学教育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8.

[6]鄢小平.学分银行制度建设模式选择与制度设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7.

[7]贺长俭.胜利学院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改进研究[D].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

[8]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9]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船旗国履约汉英对照[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7.

[11]朱丽萍.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D].天津:南开大学,2008.

[12]董建稳.现代基础教育比较研究[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13]卢丽芹.现代远程教育法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8):126-128.

[14]邹霞,康翠,钱小龙.教师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教学设计原理与案例[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15]吴敏生,沈培华,王映雪,等.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建设与应用[J].中国大学教学,2002(7):21-23.

[16]范亚芳,渠芳,张太洪,等.“面向教学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服务系统”的创建与实现[J].图书情报工作,2005(9):82-85.

[17]黄杨.江苏省两大教参系统与CALIS教参系统的比较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08(2):47-49.

[18]晏磊.面向远程学习需求的高校数字图书馆功能延伸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1(5):68-71.

[19]关舒元.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

[20]Knowles M S. Self Directed Learning: A Guide for Learners and Teachers[M]. New York: Association Press, 1975.

[21]孔云.经典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应用[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8.

[22]高艳霞.以数字图书馆为载体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4(21):224-225.

[23]袁昱明,施建华.网络教育资源平台的理念、原理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4]曾晓牧.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5.

猜你喜欢
共享平台教学资源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高职教学翻转课堂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高校测试分析中心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的初步探索
共享经济商业模式探讨及在我国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中企搭乘“共享平台”好出海
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与服务探讨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构建与运行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