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瘀通脉汤联合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炎性因子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2-01-07 06:07臧艳静张玉凤董利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24期
关键词:通脉化瘀氯吡

时 岩,臧艳静,张玉凤,董利萍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供血动脉闭塞或狭窄、脑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坏死的病理过程[1],该病好发于老年群体,且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呈升高趋势,且不断趋于年轻化。目前临床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以西医类药物为主,氯吡格雷临床常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及其他动脉循环障碍疾病[2]。临床研究证实,单一药物治疗起效较慢,且长期大量应用副作用大,疗效难以达到预期[3]。中医学将该病归属于“中风”范畴,主要病机为瘀血阻滞、脑脉痹阻、气流逆乱,主张治疗舒筋活络、活血化瘀[4]。化瘀通脉汤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功效[5]。本研究观察化瘀通脉汤联合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炎性因子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其中女71例,男79例,年龄55~67(60.85±4.3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8.59±4.46)h;体质指数(23.53±1.29)kg/m2;合并疾病:糖尿病16例,高血压12例,高脂血症1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75例,女34例,男41例;年龄(60.57±5.2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8.26±5.47)h;体质指数(23.69±1.17)kg/m2;合并疾病:糖尿病7例,高血压5例,高脂血症6例。研究组75例,女37例,男38例;年龄(61.13±5.4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8.91±4.58)h;体质指数(23.36±1.26)kg/m2;合并疾病:糖尿病9例,高血压7例,高脂血症7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保定市第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编号:LQ2017032)。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西医诊断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7];病人或家属知情本研究且签署同意书;经颅脑CT、磁共振成像等确诊;病人为首次发病,发病时间≤72 h。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合并精神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大面积脑卒中致昏迷;合并感染、免疫缺陷疾病等。

1.3 方法 所有病人入院后均给予卧床休息、营养神经、吸氧、脱水降颅压、抗凝、改善脑循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203269,规格:每片75 mg)治疗,每次75 mg,每日1次。研究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化瘀通脉汤治疗,氯吡格雷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化瘀通脉汤组方:丹参、当归、王不留行各15 g,红花、桃仁、水蛭、穿山甲、乳香、没药、川芎、甘草各10 g,上述药方加水500 mL煎煮至3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皮疹、胃肠道不适、肝功能异常。②于治疗前、治疗14 d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病人神经功能,NIHSS评分总分42分,分数越高提示神经损伤越严重。③采集两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空腹静脉血4 mL,血标本采集完毕后静置0.5 h,经离心处理后待测。参考试剂盒(上海通威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说明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白细胞介素-6(IL-6)、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

1.5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NIHSS减分率≥91%,肢体麻木、视物模糊、偏瘫等临床症状消失;显效:NIHSS减分率为45%~90%,肢体麻木、视物模糊、偏瘫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有效:NIHSS减分率为18%~44%,肢体麻木、视物模糊、偏瘫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NIHSS减分率≤17%,肢体麻木、视物模糊、偏瘫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NIHSS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6]。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67%与74.67%,χ2=16.246,P<0.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单位: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NGF、BDN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NIHSS评分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14 d后,两组NGF、BDNF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指标比较(±s)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IL-6、TNF-α、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IL-6、TNF-α、CRP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s)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7,P=0.414)。详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单位:例(%)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理改变,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灌注量降低,引起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8]。目前,关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中炎性因子生成、血栓形成是该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缺血性脑卒中约占全部脑血管疾病的70%,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病人生命健康,故而给予积极的早期治疗可有效改善病人预后[9]。西医认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常规治疗包括抗凝、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营养神经等,但西医治疗存在治疗副作用大、停药后易复发等问题[10]。中医学认为,本病病位在脑,以痰、风、瘀为标,肝肾亏虚为本,主要病机为气血亏虚、气滞血瘀,采用益气化瘀、活血通络的方法治疗[11]。

氯吡格雷是一种高效的抗血小板活性药物,主要作用机制在于氯吡格雷通过抑制血小板表面二磷酸腺苷受体,发挥预防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氯吡格雷通过抑制CD40L表达,维持粥样硬化斑块稳定,进一步阻止疾病进展。Pan等[12]研究显示,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恢复灌注血流。化瘀通脉汤的主要成分为丹参、当归、王不留行、红花、桃仁、水蛭、穿山甲、乳香、没药、川芎、甘草,其中丹参可增加微循环血流速度,降低红细胞聚集程度,抗血栓形成及抗氧化损伤的作用;红花、川芎、桃仁、水蛭、穿山甲、当归等均具有较强的活血化瘀作用,上述诸中药均可降低血小板黏性并改善微循环;王不留行、乳香、没药均可扩张血管、降低胆固醇、增加脑流量的功效;甘草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13]。整个药方共奏化瘀通脉之效,可使病人正气得复、气血旺盛,经脉得以畅通,筋肉得以滋养。本研究以氯吡格雷为对照药物,与化瘀通脉汤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病人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发挥协同增效、益气化瘀、活血通络之效,提高疗效。

IL-6、TNF-α、CRP是临床常见的炎性因子,其中IL-6可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扩大炎症反应等,导致血脑屏障破坏,通透性增加,脑损害加重;TNF-α介导多种炎性介质的产生,在凝血和血管内皮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RP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和严重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14]。NGF、BDNF同属神经生长因子家族,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5]。本研究结果显示,氯吡格雷联合化瘀通脉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能是由于化瘀通脉汤通过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发挥保护脑血管作用,包括改善星形胶质细胞功能,抑制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和神经细胞凋亡,恢复脑组织能量代谢,兴奋性氨基酸及炎症介质释放并减少血管自由基等[16]。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病人接受度较佳。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联合化瘀通脉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减轻病人神经功能损害,改善机体炎症反应。

猜你喜欢
通脉化瘀氯吡
消痰化瘀降脂方治疗肿块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感音性耳聋大鼠HMGB1/RAGE信号通路的影响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分析清肝降火,通脉活络类中药配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立普妥联合降脂通脉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评估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化瘀解毒健脾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结节的临床观察
十未通脉汤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