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绘制闽江源头新画卷 共创绿色发展新起点

2022-01-07 04:44黄旭晖,廖晨星,葛望辉
中国水利 2021年23期
关键词:闽江南平南平市

位于闽江上游的福建省南平市,山脉纵横,水系发达,700条大小河流遍布10县(市、区)139个乡镇(街道),素有“一江八溪连十城”之称。

“水”之于南平,是景,是情,更是生命线。近年南平始终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思路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

全力绘制绚丽多彩新画面

冬雨绵绵让南方的人们感受到透骨的冷,位于闽江上游的建阳区莒口镇,看着奔流溪水,当地镇党委书记詹国鸣表示,“自从开始实施河长制后,洪水带来的上游垃圾明显减少,加上莒口溪边、桥头的陈年垃圾被清空,苍蝇漫天的桥头华丽转身为文化广场,靠洪水冲掉沿河垃圾成为历史。”

改变与南平市认真贯彻落实河长制各项决策部署、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不无关系。南平位于闽江上游,所辖10县(市、区)中心城区均有水系穿城而过,全市流域面积50km2以上的河流有176条。然而,丰富水资源同时带来了防洪排涝、污水处置的巨大压力。

2016年年底,河长制在全国全面推行,南平市迅速行动,健全完善制度机制,突出抓好重点整治任务,实现了工作方案和相关制度政策全面到位。

2017年,南平打响畜禽整治攻坚战的“第一枪”,从“拆、转、治、清、管、查”六个方面聚焦发力,拆除生猪养殖场11445家,削减生猪402万头,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

>日照富金湖 摄/王素萍

>延平水色烟波 摄/章盛德

> 百姓河长 洁净母亲河 摄/廖昌锋

> 最美河长 摄/章丽

随后,南平投资17.89亿元实施污水治理项目252个。其中,新建改造市县污水处理厂5座、污水管网476.72km,市县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4.69%,实施35个村庄集中污水治理设施新建项目,改造提升155个村庄治理设施,9个省级以下工业园区全面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经过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南平境内闽江干流、富屯溪、建溪3条主要河流水质全优,Ⅰ~Ⅲ类水质比例100%,小流域优良水质比例连续三年稳定在90%以上,2021年12条河流入选全省28条健康河湖名录,占比43%,“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生态”新画卷正在闽北大地徐徐展开。

群策群力共创河湖管护新局面

洁白芦花河边摇曳,轻盈蝴蝶低空飞舞。政和县七星河畔,穿着粉红上衣,套着蓝马甲、扛锹拎帚的巾帼护河队队员忙开了,或清扫垃圾,或拾拣枯枝,或打捞漂浮物。

七星河是政和县母亲河。为守护好河流,2017年5月,县河长办、县妇联、县文体旅游局组建了巾帼护河队,围绕“一河主轴”,划定“九大片区”,实行“多点联动”,每月定期进行河道保洁。

寒来暑往,巾帼护河队队员还进社区、进学校、进广场,派发宣传小册,普及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守护等知识,号召更多人支持治水、参与治水、监督治水,保护好家乡的生态环境。

政和巾帼护河队仅仅是南平河长制工作的一个缩影。

群众是河长制的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南平市进一步探索公众参与河长制管理模式,补充监管空白,与南平市环保志愿者协会联合开展保护水流域系列活动,2017年成立“百姓河长南平工作站”,2018年结合民企打造“百姓河长洁净母亲河志愿服务站”,2019年创建“南平市百姓河长示范站”,制定“百姓河长暗访工作流程”,工作成效日益凸显,全社会共护水流域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

为进一步配强队伍力量,南平还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住建、农业农村、城市管理、水文等部门选派46名干部集中办公,11名检察官和11名法官进驻市县河长办。同时,以河务专员管督查、河道专管员管巡查、河道警长管执法“两员一长”为主,建立实施河长制工作队伍,在各级选任河务专员956名、河道专管员1687名、河道警长274名,并聘任16名社会监督员为“民间河长”、光泽圣农公司等15家企业为市级“企业河长”,成立了“百姓河长工作站”,推进多元化监督管理。

不仅如此,顺昌县以河长制为依托,探索建立生态巡查机制,即“组建一支专业化巡查队伍、构建一套智能化指挥监管系统、创新一个明细化权责体系、建立一个闭合化问效机制”。截至目前,全市通过生态巡查受理问题71705件,处理70530件,处理率98.4%。

以河长制促“河长治”,南平市已经构建了县、镇、村三级河长制全覆盖、常态化体系,先后完成河道整治、水环境综合整治、城乡污水处理能力提升、水生态环境修复等内容,有力促进河长制工作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

司法构筑闽江源头生态保护新屏障

> 在顺昌富屯溪拍照取证 摄/吴仁明

日前,“携手共护母亲河”闽江流域公益诉讼和生态检察跨区域协作机制启动仪式在武夷山举行。南平市检察院会同福州、泉州、三明、龙岩、宁德等地检察院共同签署《闽江流域公益诉讼和生态检察跨区域协作机制》,聚焦闽江流域区位特点和生态保护,着力强化六地检察院协作沟通,形成保护闽江“母亲河”的检察合力。

南平市立足新发展阶段,积极履行生态司法职能,不断探索和实践有效保护水域生态的司法手段,打造“依法严惩、恢复司法、公益诉讼、综合治理”四位一体的生态司法南平样本,全面做好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大文章。

水兴则渔业兴。福建省有半数以上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分布在南平市境内,光倒刺鲃、中华鳖、厚唇鱼等特种水产种质资源丰富。为此,南平市法院、检察院通过推动非法电鱼入刑、引入增殖放流修复补偿机制等方式,有力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促进水域生态环境绿色发展。

南平市两级法院、检察院坚持依法从严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刑事犯罪,并形成由“点”到“面”的拓展。全市检察院成立生态资源检察处,法院成立生态资源审判庭,将受案范围扩展到水土、矿产、环境污染等全生态领域,涵盖生态环境的刑事、民事、行政及非诉执行案件。2017年以来,全市审结生态环境资源案件2008件,其中盗伐滥伐、污染环境、破坏耕地等犯罪案件913件。

2018年,南平市出台了全国首部河岸生态地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南平市河岸生态地保护规定》,这对加强南平市河岸生态地的保护和管理,发展“水美经济”,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南平市还把河长制工作融入村规民约,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制订通俗易懂的河长制条文,推动河长制法制化全覆盖。

> 光泽水口村平安渡 摄/王冬斌

猜你喜欢
闽江南平南平市
南平市4个脆李品种的引种表现及评价
闽江雨情
徐南平一行到晋中国家农高区调研
沈葆桢题闽江仰止亭
南平:妇联干部当好“五员”助力妇女脱贫增收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健康扶贫是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的关键——南平市
南平市妇女儿童有了自己的心灵港湾
基于CBERS数据的福建南平地质灾害动态遥感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