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建阳区创新管理模式 守护碧水清流

2022-01-07 04:44黄子荣,陈文英
中国水利 2021年23期
关键词:巡河建阳南平市

近年,南平市建阳区积极探索建阳特色河湖管理新模式,以治水、管水、护水为抓手,推动河长制从“有名有实”走向“有能有效”,向建阳人民上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建阳城区水系全景

成立护河联盟志愿护河有力有效

2019年9月,建阳区阳光护河联盟正式挂牌成立。依托建阳区阳光志愿服务中心,规范社会力量河长制工作场所标准化建设,做到有固定场所、有专兼职人员、有制度、有开展活动档案、有旗帜、有工具、有经费。截至目前共成立教师、学生、法官、巾帼、青年、阳光等12支护河队伍,护河队员1100多名,是南平市首创也是南平市规模最大的护河组织。

阳光护河联盟为建阳区河长制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形成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相互协调配合的治水格局,让更多市民参与其中。阳光护河联盟成立以来,志愿者们的足迹遍布城乡大小河岸,累计徒步巡河3000余km,向建阳区河长办反馈问题上千条,开展大小巡河护河宣传活动近百场,用实际行动书写护河志愿者的责任和担当,守护家乡的碧水清流。

建立生态巡查中心提升问题有效整改率

为做好生态巡查工作,2020年7月,经建阳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设立建阳区生态巡查管理中心,与区河长办合署办公,整合河长制、路长制、生态环境巡查人力物力资源,建设大数据综合监管平台,形成了生态共治、部门联动机制,有效打通问题发现、问题整改的“任督二脉”,问题有效整改率明显提升。

区河长办、生态巡查管理中心通过“四不两直”巡河、“一月一调研”、问题核实等工作,加强日常监管工作。各乡镇相应建立生态巡查工作站,聘请专职人员担任管理员,对各村生态巡查员进行有效管理。同时,建阳区投入300余万元,建立“智慧河长”信息管理系统,实时对河段、水域进行监管。一年来发现问题86977个,整改完成86107,整改率99%。

建立联合协作机制河湖共商共建共治

为构建水域治理保护协作新模式,打造河湖共商共建共治生态治理新格局,建阳区积极探索践行跨区域、多部门协作机制。持续抓好各责任单位联动工作,与公、检、法协作配合,发挥法院、检察院驻河长制办公室联络室及河道警长优势,5年来联合开展专项行动80余次,加大涉河涉水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2020年以来从区县到乡镇(街道)跨区域上下游联动30余次,对河长制工作信息共享、联合执法、边界水域责任划分、流域治理经验进行充分交流,互相学习借鉴,把河长制工作做实做细。

建设“水美城市”发展“水美”经济

2016年,建阳区精准定位在考亭村建设“水美城市”,发展“水美经济”。建阳区考亭“水美城”项目以水为脉,以文为魂,依水依山科学规划,确立了“一湖、二山、四园”的设计蓝图。因地制宜发挥考亭片区的山水、人文资源优势,以依山就势、迎水借景、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的规划空间策略,构建水生态文明城市,改善人居环境,实现水城和谐。建阳考亭“水美城市”以考亭湖为切入点先期启动考亭河库连通工程,带动水利PPP项目落地,推动考亭古街、考亭书院、中国特色建盏文创园、卧龙湾•武夷花花世界旅游景区等项目快速建设。

>建阳区委书记、河长魏敦盛,副书记、代区长、河长王冲带队巡河

如今的考亭“水美城”已成为新南平的后花园,游客量与日俱增。近4年,在考亭“水美城”内先后举办了朱子诞辰888周年、889周年祭祀大典与南平市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中国农民丰收节等重要活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和文化效益。仅南平市第三届旅发会期间,建阳区旅游接待人数达到30多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达1.5亿元。

在河长制推动下,考亭“水美城”内的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2021年7月,建阳区考亭“水美城”建设项目入选水利部第三届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

> 仙牛湾

猜你喜欢
巡河建阳南平市
南平市4个脆李品种的引种表现及评价
巡河记
河长智能巡河APP 系统设计与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健康扶贫是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的关键——南平市
建阳:多措并举开展产业扶贫
建阳区革命遗址修建纪念碑(亭)
建阳 建阳区在书坊乡开办中专班老区群众自家门口拿文凭
建阳告别“市”时代,“建阳区”正式挂牌
布局著名变例典藏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