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厂节水策略及经济性分析

2022-01-08 02:15李祥林胡道田吴瀚
中国科技纵横 2021年22期
关键词:排泥沉淀池滤池

李祥林 胡道田 吴瀚

(芜湖华衍水务有限公司,安徽芜湖 241000)

1.背景介绍

1.1 水厂介绍、原水介绍

某水厂采用常规的平流沉淀池加V型滤池的水处理工艺,消毒剂和絮凝剂分别采用液氯和聚合氯化铝。在水处理的资源再利用方面率先加入了污泥处理系统。即对污泥进行调制、浓缩、脱水、稳定、干化等无害化加工过程,不仅提高了原水的利用率,还满足了环保的要求。

长江水该流段水质变化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水浊度在7~10月间较高,2015―2020年原水浊度最大值达到170NTU,其他月平均值在20NTU~50NTU左右;pH值常年在7.8~8.3;CODMn常年在2.2mg/L~3.0mg/L;溶解氧1~3月在6.0mg/L~6.3mg/L,其他月份在6.5mg/L~7.0mg/L;总磷常年在0.04mg/L~0.08mg/L;总氮常年在0.3mg/L~0.7mg/L;铁常年在0.1mg/L~0.7mg/L;氨氮12~4月在0.6mg/L~ 0.9mg/L,其他月份在0.1mg/L~0.4mg/L。综上所示,水厂总体原水水质达到或优于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II类标准。

1.2 基本自用水结构分析

经统计,该水厂自用水中,滤池反冲洗水量最大,为107.26万m3/a,占46.10%;沉淀池排泥水量次之,为84.18万m3/a,占36.18%;絮凝池排泥水量再次之,为39.63万m3/a,占17.03%;三者占自用水量的99.31%,而其他用水仅为1.58万m3/a,占0.69%。因此,在进行节水策略研究及示范研究时将其他用水均忽略不计。

2.节水策略分析及优化

2.1 混凝池排泥模式优化

现结合本水厂水质情况,在排泥管下方加装在线污泥浓度测定仪,当开启排泥阀排泥时,将污泥排出后,污泥浓度降至标准下,自动关闭排泥阀。根据实际情况,监测数据得出每天排泥阀开启时间仅为之前的1/3。长期平稳运行时,可节约用水。

2.2 新方案效果呈现

原来混凝池每天排泥需消耗水量为π0.2m×0.2m×1.5m/s×2min×48=1085.70m3,一年消耗用水量为39.63万t。加装在线污泥浓度测定仪后,每年可节约用水量26.42 万 t。

2.2.1 沉淀池积泥规律

一般平流沉淀池前部为进水区,后部为出水区,下部为存泥区,中部为沉淀区。沉淀池底部积泥从沉淀池前端至末端呈逐步减少走势,特别是沉淀池前端1/3部分的积泥量远远大于后端。为了排出进水端较多积泥,并且节约用水,我们需要改变目前刮泥机往返一次的运行模式。我们进行试验来分析制定出具体的优化方案。

2.2.2 制定新方案

针对原运行方案中,吸泥机返回(从沉淀池出水端运行至进水端)过程时,靠近出水端排泥水较清澈,而运行至后半段(靠近进水端一侧)排泥水仍较浑浊的现象,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实际情况,考虑沉淀池底部存泥区存泥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靠近进水端部分。由此制定出新方案如图1:

图1 吸泥机运行对比图

第一天:吸泥机由沉淀池进水端出发,至中间一节点,再返回至进水端,最后由进水端运行至出水端停止。

第二天:吸泥机由沉淀池出水端出发,运行至进水端,再由进水端运行至中间一节点,最后返回进水端停止。

由交替运行,新方案周期仍是每日运行一次,行程进行了改善。

2.2.3 制定采样试验

制定吸泥机排泥水采样实验:在沉淀池各段设置吸泥机排泥水采样点,使用1000mL量杯在指定采样点进行的采样,取回静置2h(观察发现2h后泥浆沉降变化很小),使排泥水自然沉降后,观察试管中的泥位,算出其与原1000mL水位的百分比,定为泥位占比。

以沉淀池池底排泥阀(分布在排水槽两侧)为参考,设定采样点。

一期沉淀池:沉淀池长97m,排泥阀共3个,(由进水端向出水端方向),分别在沉淀池16m、36m和90m处,则可设定8个采样点,分别是:0m、16m、36m、50m、63m、77m、90m和97m处。

二期沉淀池:沉淀池长120m,排泥阀共3个,(由进水端向出水端方向)分别在沉淀池30m、60m和90m处,则可设定9个采样点,分别是:0m、15m、30m、45m、60m、75m、90m、105m和120m处。

按照吸泥机原运行方式,对两期吸泥机往返都进行一次全程采样测量,并绘制曲线如图2~图5所示。

图2 一期:吸泥机由沉淀池进水端运行至出水端方向

图3 一期:吸泥机由沉淀池出水端运行至进水端方向(返程)

图4 二期:吸泥机由沉淀池进水端运行至出水端方向

图5 二期:吸泥机由沉淀池出水端运行至进水端方向(返程)

根据沉淀池积泥规律以及以上采样试验可知,沉淀池靠近配水花墙一端,池底积泥较多较集中,接近沉淀池中间以及集水槽部分,池底积泥逐渐趋于平稳,积泥较少,而靠近沉淀池出水端几米处,分析由于集(出)水槽位于此处,故此处水流由水平流变为向上流,造成了积泥排出量陡增,如吸泥机可行驶到位,则影响不大。

故在新方案中,根据以上试验及近期跟踪观察,吸泥机节点可设置在一期靠近沉淀池进水端41m(约总长3/7处),二期靠近沉淀池进水端48m(约总长2/5处)。

2.2.4 新方案的实施

节点确定后,按照新方案运行了两期吸泥机,并针对第一天中吸泥机最后由进水端运行至出水端停止整个过程,同样进行了排泥水采样试验,记录数据,检查排泥效果,并绘制曲线如图6~图7所示。

图6 一期: 泥位占比图

图7 二期:泥位占比图

2.2.5 新方案效果呈现

采用新方案运行后,吸泥机在完成排泥过程中,各段排泥较彻底,基本解决了沉淀水进水端一侧排泥水含固率高,中间含固率低的问题,减少了不必要的水量电量的浪费,对保证沉淀水出水水质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根据资料与实际结合,估算一期两台吸泥机每小时排水量大约为600t,二期800t。根据新方案,每日,一期可少运行0.21h,二期可少运行0.35h,计算可得每日共可节省排水量约400t,全年可节省15万t水量。查阅资料可知,7、8、9月份原水浊度将有所提高,且处在高峰供水期间,可适当延长节点距离,合理调整运行方案。

2.3 滤池分析及优化

滤池的反冲洗过程是指用过滤后的清洁水对滤层进行清洁工作,以清洗掉滤层在运行周期内所截留的悬浮固体。该厂分一二两期,一期V型滤池共12格,12格总过滤面积976.86m2,滤速V=7.3m/d。二期V型滤池共14格,14格总过滤面积976.86m2,滤速V=7.87m/d。滤料选用天然海砂均粒滤料过滤,砂粒径do=0.95-1.35mm,滤层厚1.2m,支撑层0.05m,粒径do=4-8mm,设计恒水过滤,过滤水头1.25m,长柄滤头配水。

2.3.1 滤池反冲洗方式

反冲洗设备包括:水冲设3台反冲洗泵(两用一备);气冲设3台鼓风机(两用一备),通过变频器进行调速。气水反冲洗一般采用先气、后气水同时、最后水冲的三段式冲洗方式。

2.3.2 新方案效果呈现

采用新方案运行后,滤池在过滤过程中,既能保证出水水质,又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根据资料与实际结合,在现有的清洗滤池周期下,估算每个周期可节省水5L/m2s×976.86m2×2×3min=1758.35m3。已知该水厂清洗滤池周期为2d,故全年可节省水量约32.18万t水。

2.4 绿化用水分析及优化

2.4.1 绿化用水标准

绿化用水水质国标标准为:GB/T 25499-2010城市污水再生,绿化用水对市政绿地所需用的水量,国家规定的用水在每个地区都不一样。其中,一般园区或是企业草坪每平方米每年可以按照0.3m3水计算。

2.4.2 优化方案

原先的绿化用水采用清水库的水,现改为回用水池的水,依照绿化水质标准,根据数据统计,该水厂的绿化用水每年可节省水量约为72000m2×20%×0.3m3/m2=4320m3。

3.经济性分析

通过分析,如采取上述办法,可有效的降低自用水量。经过计算,某水厂每年可节约水量26.42万t+15万t+32.18万t+0.43万t=74.03万t。可直接节约水资源费0.08元/t×74.03万t=5.92万元,取水成本0.15元/t×74.03万t=11.10万元,合计共节约17.02万元。

4.结论

(1)絮凝池排泥通过加装污泥浊度仪改变排泥时间,实现可控制的自动排泥,较以往大大节约了用水量。(2)结合该水厂情况,通过改变刮泥机往返一次的运行模式,采用更优化的方案,从而达到了实现节约排泥用水的目的。(3)在不改变滤池清洗周期的前提下,调整反冲洗模式和冲洗时间,可大大降低反冲洗用水量。(4)当回用水达到中水回用标准时,绿化用水可全部取自回用水池,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猜你喜欢
排泥沉淀池滤池
净水厂V型滤池运行优化分析
污水处理沉淀池进水系统的改进运用
西门子S7-200 SMART在好氧池排泥控制中的应用
长兴水厂沉淀池反应区浮沫现象的探讨和解决方案
水厂沉淀池改造前后排泥水含固率研究
南方某自来水厂滤池反冲洗水回用分析
污水处理厂沉淀池剖析——以乌鲁木齐某污水处理厂为例
二沉池排泥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处理沉后水的炭砂滤池优化研究
新型曝气生物滤池(BAF)除磷脱氮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