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逃脱”火灾隐患分析及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2022-01-08 02:15任汉信林帅
中国科技纵横 2021年22期
关键词:密室场所隐患

任汉信 林帅

(济南市消防救援支队,山东济南 250000)

1.“密室逃脱”场所消防安全研究背景

真人版“密室逃脱”是一款益智冒险类真人游戏,2006年,根据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灵感,硅谷一群系统程序师设计了一系列的场景,并还原到现实中,命名为“origin”,提供给员工进行冒险解谜。真人版“密室逃脱”游戏2012年左右出现在中国大陆,在这期间,涌现出大量真人版密室逃脱游戏体验店,培养出来一大批忠实的粉丝。近年来密室逃脱在全国各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如图1所示。

图1 2018至2019年我国“密室逃脱”市场规模变化(亿元)

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发现,“密室逃脱”类场所的环境设置存在同质化现象。密闭的空间、紧张的氛围、巧妙的机关、逃脱的兴奋,以及实景设置加上昏暗的灯光、诡异的音响,整个过程惊悚、悬疑、刺激。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有些关卡之间的通道需要参与的人匍匐前进,也有的需要钻洞、爬高;场景内却未设置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安全出口,只有全部通关才能出去,一旦发生火灾“密室逃脱”必然会“难以脱逃”。

2021年1月4日,5名少女来到位于波兰北部城市科沙林的一栋居民楼内的游戏中心玩“密室逃脱”庆生。不料正当5人被困在密室中时,游戏设施却突发大火,5名少女因无法逃脱,吸入过多浓烟而丧生火场。火灾原因调查分析发现该游戏场所没有设置应急逃生路线,这起新闻引发了社会的担忧,通过对既有部分密室场所的实地调研,发现目前密室场所的消防安全现状令人堪忧[1]。

2.“密室逃脱”现存的消防安全隐患及问题

2.1 人员集中,逃生困难

密室逃脱场景内普遍相对密闭,每场次参与6~10人,一旦游戏开始,房间内部就与外界隔绝,部分通道需弯腰或匍匐前进,且密室内未设紧急疏散通道,无火灾时应急提示警示信息,万一发生火灾、停电等突发状况,内部玩家难以求救和脱困,易造成人员伤亡。而且,游戏项目常包含“鬼怪”、绳索、铁钉等元素,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容易造成参与人员因恐慌发生意外,增加疏散逃生的难度。2021年6月8日,小曾和朋友一行共9人来到武汉老长江饭店3楼一家名为“伯爵真人密室逃脱”的场馆。在寻找线索的过程中,突然有“鬼怪”快速跑过来,大家慌不择路,小曾被绊倒,左脚挂到了门框边,又被后面倒下的人压住,最终造成小曾受伤严重。同时,场所内使用的一些道具如手铐、绳索等也会造成疏散逃生的困难。2021年6月14日22时58分,昆明市盘龙区一名女子在“密室逃脱”游戏过程中,戴在左手腕上的手铐因锁芯损坏,钥匙打不开、无法取下,拨打119向消防部门求助后才得以解脱。若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将进一步增加疏散逃生的难度。

2.2 装修较为复杂,火灾荷载大

该类场所根据装修风格不同,会使用木质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纺织织物等大量易燃可燃材料。同时还要结合剧情装饰不同场景,使用易燃可燃挂件、塑料仿真植物、模型道具、器具,犹如话剧舞台布景,有惊悚、探险、悬疑、密室等场景。其装饰效果进一步增大建筑火灾荷载,尤其特殊装饰材料不仅燃烧性能达不到要求,发生火灾极易造成蔓延扩大,而且燃烧时还会产生大量浓烟和有毒气体,对人员的安全逃生和防护是极大挑战。

2.3 无有效防火分隔,易火烧连营

“密室逃脱”场所常被设置在商场、写字楼、公寓楼等较为繁华地段建筑上,大多和其他部位之间未设置有效的防火分隔,或在改造时破坏原有的防火分隔措施,一旦发生火灾,极易蔓延到其他部位,难以控制火势,造成蔓延扩大。

同时,场所与所在建筑的物业管理单位之间未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场所发生火灾或所在建筑其他部位发生火灾,互相之间不掌握情况,无法第一时间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疏散,极易造成火灾蔓延扩大和人员伤亡[2]。

2.4 消防设施易受破坏,先天隐患大

该类场所装修效果特殊的要求对建筑原有的消防设施造成很大影响。(1)装修设计未采用有资质的设计单位,采用小型装修公司设计,甚至是家装公司不能很好执行国家规范进行改造设计,导致先天性的隐患。(2)即使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其水、暖、电的装修改造与建筑装修进行了合规设计,业主在投入使用前又会进行了大量的内表面装饰,导致对消防设施的影响。比如顶棚上大量悬挂装饰材料遮挡了火灾报警探测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喷淋头、机械排烟口、自然排烟窗口等。对于侧墙上的手动报警按钮、排烟窗、排烟口的手动开启装置、灭火器的设置点、消火栓箱等防灭火设施也常被神秘的隐藏起来。此种装饰除增加场所火灾荷载外,对消防设施正常工作也产生了极大影响。(3)对于别墅等住宅内改造的场所的消防设施则无从谈起,甚至于消防软管卷盘、灭火器材等应急灭火器材都不具备。

2.5 用电行为不规范,事故概率高

该类场所多采用照明配电设计,但多数场所存在使用大功率用电设备,照明灯具多、电器多、临时增加用电设备多等电气火灾风险。其主要问题有:一是存在超负荷用电风险。缺少对自行改造、安装、增设的电气设备容量与实际配电线路设计负荷的核算,造成设备线路长期过负荷运行,导线中通过电流量超过了安全载流量时,发热量超过允许限度,轻则加速绝缘老化,产生导线短路,重则会使绝缘层燃烧而引起火灾。二是存在配电线路、电器产品安装不符合要求。自行增设配电设施如空气断路器、漏电保护器等电气保护设备和配电线路不匹配,不能对用电设备和电气线路的电气故障进行有效的保护。三是拉接临时电线行为多。装饰布景对灯光效果要高,场所多存在拉接临时电线的行为,存在以下诸多隐患:电线与电线、电线与设备接触不当产生电弧、局部过热隐患,线路与可燃装饰材料连体敷设隐患,高温灯具直接搭接在可燃装饰材料隐患等。场所的上述隐患风险是仅次于人员活动中用的火不慎,不容小觑。

2.6 明火管理不善,风险较高

此类场所对员工和参与游戏的人员管理不到位,员工、顾客违规吸烟,随意丢弃未熄灭的烟头;同时因场景剧情需要有违规使用明火、点蜡烛、烧纸、焚香的行为;有的场所为营造场景氛围燃放冷烟花、焰火的情况存在;还有的场所在一个场景顾客感觉不再新鲜后,一边营业,一边重新布景,营业期间违规使用电焊、气焊、切割等明火作业;这些都极大的增加了场所引发火灾的风险。

3.“密室逃脱”类场所的消防监管难点

除了“密室逃脱”类场所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外部的消防监管不到位和场所内部主体责任不落实等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火灾隐患发生的风险性。监管的难点在于[3]:

3.1 场所性质难以定性

“密室逃脱”是一种新兴的娱乐项目无明确的场所定性,在公共娱乐场所的定义中没有此类场所,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中也无此类场所的规范要求,现行规范与标准中均无明确定性。在消防监督检查中无明确的检查依据,造成执法困难。

3.2 部门监管职责不清

大多“密室逃脱”类场所只需要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就可以营业。此外,文旅局、市场监管局、商务局等部门均无有效监管。

3.3 场所改建失控漏管

除商业综合体内的项目外,其他场所改建内部装修工程均未经住建部门建设工程审核(备案)、验收(备案)。从而造成此类场所内普遍存在缺少或损坏消防设施,场景内无应急安全出口,场所密闭无防排烟设施等先天隐患。

3.4 场所主体责任不落实

场所经营者未按要求落实主体责任,员工对消防安全常识不熟悉,场所未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也未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员工不了解本场所的火灾危险性,不熟悉应急处置程序,无法在火灾的情况下有效组织人员疏散。同时场所未按要求开展班前班后的巡查、检查,对遗留火种、电气设备运行等情况不能及时掌握,容易遗患成灾。

4.“密室逃脱”类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建议

4.1 明确场所定性

“密室逃脱”场所根据各类剧本情景设计、人员活动规律、场所的装修风格,比较符合游艺场所的性质类别和定义,应当按照游艺场所确定其场所使用性质,执行相应的消防设计规范和管理标准。此类场所可依据《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XF654-2006)的规定,按照公共娱乐场所的要求加强对“密室逃脱”类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

4.2 明确主管部门

若将“密室逃脱”场所归类为游艺场所,则应纳入文旅部门行业管理;住建部门应将此类场所的改扩建、内部装修工程的消防设计纳入审核(备案)、验收(备案)范围;同时消防救援部门还应按《消防法》的规定将此类场所纳入公众聚集场所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范围。

相关行业部门要形成合力,联合对“密室逃脱”类场所开展消防安全整治。由于“密室逃脱”类场所设置位置较为隐蔽,规模较小,应充分发挥公安派出所及社区街办人员“人熟、地熟、场所熟”的优势,将对该场所的消防监督管理融入其日常工作中。同时建立以保安、巡防、网格员等力量为主的“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实现群防群治,综合治理。

4.3 加强宣传教育

要广泛开展密室逃脱场所的宣传警示教育,提示此类场所的火灾风险,提醒群众关注、举报此类场所的火灾隐患。同时对存在重大隐患的密室逃脱类场所,相关部门应组织新闻媒体集中曝光,以舆论监督倒逼隐患整改、震慑违法行为。

场所要加强对从业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对新上岗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在职员工每年进行一次培训,使员工充分了解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学会使用灭火器材,学会火灾疏散逃生技能,懂得疏散在场的顾客,学会查改身边的火灾隐患。

4.4 开展联合执法

文旅、住建、公安、消防部门应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形成工作合力,将密室逃脱场所作为高风险场所开展常态化消防监督检查,精准防范消防安全风险,坚决遏制火灾事故的发生。

5.结论

“密室逃脱”类场所具有较高的火灾危险性,稍有不慎即可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通过明确场所定性、明确监管主体、开展联合执法、加强消防安全教育等途径,切实提高该类场所抗御火灾风险的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猜你喜欢
密室场所隐患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密室逃脱
回声密室
听的场所
远离不良场所
密室脱身之计
恋爱场所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