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设置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思路框架体系回顾*
——“需求牵引 突破瓶颈”抢抓新时期科学基金改革契机

2022-01-08 02:15穆京京辛优美李响
中国科技纵横 2021年22期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航天

穆京京 辛优美 李响

(1.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48;2.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094)

0.序言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新时期国家把科技创新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分析国际科研新范式,创新启动了科学基金改革,进一步明确资助导向,提出在继续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的同时,要更加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主战场,引导科学家将科学研究活动的源头创新思想生成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促使基础研究成果走向应用,掀起科技界新一轮改革浪潮[1]。

联合基金定位于“面向国家需求,引导多元投入,推动资源共享,促进多方合作”[2]。2019 年,作为我国航天产业的龙头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技集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出资设立航天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本文系统回顾航天科技集团在新时期设置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的工作思路,规范且自成体系的管理工作思路框架可为同类型企业启动设置联合基金提供借鉴。

1.契合基金改革趋势,发现机遇,迎接挑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基础研究人才和成果最丰沛的源头,“十三五”期间经费总额达到1500亿元以上,约占我国基础研究总投入的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具有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公信力强的的特色。

2018年8月,基金委启动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化改革,进一步明确资助导向,提出在继续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的同时,要更加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主战场,引导科学家将科学研究活动的源头创新思想生成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促使基础研究成果走向应用。

“需求牵引 突破瓶颈”作为4类资助导向之一,其科学问题源于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主战场,且具有鲜明的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特征,旨在通过解决技术瓶颈背后的核心科学问题,促使基础研究成果走向应用。此类科学问题主要面向经济社会所需的研究,旨在破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科学问题,使科学基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驱动器[2]。

航天科技集团全面分析新时期科技创新工作的趋势特点和发展要求,在更加强调“四个面向”,更加聚焦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更加关注创新生态建设,更加注重科学管理的大背景环境下,积极对标科技强国和航天强国建设要求,走在行业前沿,提出优先设置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平台,整合优势资源,面向国家需求,聚焦基础原则,加快解决工程瓶颈背后的关键科学问题,培养既懂科学又懂工程的高水平复合研发人才,推动我国全面建成世界航天强国。经过实践检验,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的优化选型正是推动航天科技创新发展模式实现根本性改变、实现航天强国的有效途径[3]。

综上所述,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为国家经济服务的航天产业,适时启动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深入合作,设置“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是顺应时代的明智决策;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平台的托举,联合基金产出成果将引领我国新时代应用基础研究。

2.确立航天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设立主旨

2019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构建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航天科技集团决定与基金委共同出资设立航天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确定航天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主旨为旨在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围绕航天科技发展中的紧迫需求,吸引和集聚全国的优势科研力量,聚焦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促进知识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的融合,提升中国航天科技创新能力。希望在以下4个方面发挥作用:挖掘科技创新源头,勇立科研时代潮头,引领开放合作龙头,鼓励人才进阶劲头,如图1所示。

图1 航天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设立宗旨

3.审慎安排资助类型

航天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赶超国际一流和解决型号工程当前和未来面临的瓶颈短板,资助项目类型分为集成项目和重点项目,如图2所示。其中集成项目主要支持科学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可望取得重大突破,研究成果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前沿性基础研究项目;重点项目主要支持能够结合国家需求,把握世界科学前沿,在一些重要领域和新学科生长点开展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特别支持在科学前沿和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项目。所资助项目要求体现出前瞻性和引领性,能够吸引外部优势力量共同解决。形成的阶段性成果,由现有其他应用基础研究计划和国家级创新平台接续支持,推动逐步走向应用[4-5]。

图2 联合基金项目类型

4.全面细致做好联合基金项目申报组织工作

航天科技集团主管机关研究发展部在集团内基金管理经验优势单位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等运行实践的基础上,组织编制《航天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工作手册(2021版)》,该手册融合集团联合基金管理办公室对航天科技联合基金设立背景及设立主旨综合概述,帮助集团内广大科研人员了解联合基金,同时详细介绍资助领域、年度指南,较之基金委官网发布进一步发布需求摘要信息,帮助外围意象合作单位深入了解技术需求;进而梳理管理流程、申报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结合多年管理经验,形成面对面的申报流程和申报攻略,帮助集团公司各申报单位和申请人明晰联合基金研究定位,准确把握申报要领,高效开展申报工作,以提升基金课题申报质量和命中率。

5.积极探索联合基金创新型精益管理模式

5.1 指南遴选模式探索

面向需求导向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一般重点及重大项目指南征集过程中,存在一个核心问题:“顶层设计不足。”即立项完全由科学家提出,受基础研究“思维惯性”驱使,研究成果往往过度局限于理论性,创新方法往往与实用严重脱节,大量研究成果停留在数学仿真层面,距离应用还有很大差距;同时科研一线技术人员又缺乏科学及共性的思维训练,面对工程实践中的技术表象难题难以提炼出其中的深层次机理。在确立设置航天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之初,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基金办公室即从项目指南征集方式探索创新,经过2020年、2021年2年指南征集和论证的实践探索,逐渐摸索出适合航天企业创新,符合科学问题凝练规律的联合基金指南遴选环节精益管理模式。

5.2 指南统筹规划及论证方式探索

航天科技集团在综合调研集团内面向国家需求的核心问题及相关资助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由集团内技术优势单位牵头组织专家编制“十四五”联合基金核心技术发展规划,梳理科学问题框架,在编制组织过程中,优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优先技术一线核心瓶颈问题,并请行业内资深院士进行审查把关,突出行业内技术专家优势,确保基础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不脱节,力图全面综合把握行业核心技术发展脉搏,面向重大需求梳理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遵循科学体系发展规律,切实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有序资助,促进联合基金健康运行。

5.3 成果贯通及成果评估模式探索

航天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作为新时期多元投入型的基金自主新模式,其资助导向主要集中在“需求牵引,突破瓶颈”一类,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及重大应用背景,其成果一般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而要具备一定的成熟度,在联合基金设置之初,航天科技集团即持续关注投标申请书中的成果形式,以典型项目为支撑,探索国家自然基金成果贯通新机制,并着手成果评估创新模式的探索,预期于2022年形成一整套完善的联合基金成果评估新模式。

6.结语

航天科技集团作为航天工程应用背景最清晰,国家重大需求牵引最明确,技术瓶颈问题最突出的行业代表,在新时期国家高度重视基础研究的背景下,抢抓科学基金改革契机,设立航天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是建设航天科技强国之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持续加强联合基金项目规范化管理并创新探索精益化管理模式,联合基金产出成果将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领域独树一帜,更好地为航天科技强国服务,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渠道作用,面向国家重大应用需求,打造航天领域技术高地和人才高。

猜你喜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航天
航天梦,我的梦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一)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逐梦航天日
我校喜获五项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
2017 年新项目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简介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