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育文化哲学的国外体育社会学现状研究

2022-01-08 09:13
关键词:社会学家社会学体育

孔 勇

( 中国石油大学体育教学部,266580,山东青岛 )

1 引 言

体育社会学是研究体育社会现象,揭示体育社会现象发展模式的学科.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与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水平息息相关.在我国,体育社会学作为体育科学的一个分支,正面临着扩充体育学科研究内容、拓展体育学科研究方法的重大机遇.本文的研究以西方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1].西方体育社会学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以及与博览会有关方面内容的研究对我国体育社会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现代体育的发展使得体育研究不仅只局限于实践内容,而是趋向于研究水平更高、研究内容更加多样化,更强调体育文化应该是一种更质、更纯的文化.这种纯粹的体育文化不仅提升了体育的内涵,而且拓展了体育的外延.它强调在体育过程中追求理性的体育运动,从而促进体育文化与自然文化的融合.个体可以通过运动追求更高的目标而充分实现其全面发展.本文立足于国外体育文化的发展历史,对体育文化哲学进行初步的探究[2]:把体育文化与社会发展现状紧密结合,形成对西方体育文化的理性认识;通过探讨西方体育文化中的一些问题,梳理西方体育社会学多种研究方法;结合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基础,展望体育文化哲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体育研究的过程中,一些新兴的、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对体育文化作进一步研究;应该充分借鉴西方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加强我国的体育文化建设,在融合其他学科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3].

2 体育文化的哲学分析

2.1体育的本质及内涵在汉语中,“体育”从字面上分析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方面是指体育教学或体育教育;另一方面,它指的是人的身体运动.人作为体育的主体,可以从自然的“人”和“人”的文化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在漫长的自然变迁历史中,人类改变了自身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改变了自己;同时还创造了人类文化结构、心理结构和人体自身结构(从骨骼到皮肤等)[4],在这种文化中,人类将自己逐步改造为适应自然的个体.

文化是人类社会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它是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人类不仅要适应环境还要改变环境.在文化形成的过程中,人类所面对的自然文化和非自然文化的本质矛盾决定了两种文化的对撞与冲突.这种冲突表现在体育方面就是体育主体和体育对象的选择,这些自然文化与非自然文化的对撞与冲突,促进了体育文化整体的发展.

在体育运动中,人类永远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自然不仅指人类的外部环境,也指人体自身的内部环境.人是自然和文化的主体.对永具挑战性的人类来说,他们总是受到超出自身能力极限的诱惑[5],但同时也面临一个始终无法突破的障碍(身体).从人体生物学、人体生理学和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人类体育运动发展首先是历史的,一方面若干项目已经建立了貌似无法超越的标杆,但是这些标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又是有限的.一个自然人的身体,在体育形式上必然会具有某些限制,如跳高限制、柔韧性限制、速度限制、力量限制等等.另一方面,人类作为文化世界的主体又从不屈服于这些限制与标杆.“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正是人类体育精神的集中体现.对人类而言,体育记录更多地属于历史层面而不是现实层面,记录总是不断被改写.体育史料的更新表明,体育的主要目标是将“极限”的自然符号转化为文化符号[6],这就是体育的本质,而体育文化精神的本质就是体育审美本质的表现.

2.2体育文化的哲学思考体育文化的发展史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史.原始人从事的体育活动主要是石头操作、工具制造、狩猎以及食物的收集和使用等,所以原始社会的人必须具备良好身体能力以应对残酷的自然灾害.因此,个人身体素质训练在当时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运动都被纳入为特定目的而从事的具体实践中.人类在狩猎、采集、农业、游戏和祭祀等活动中发展了力量、速度、灵敏性和耐力等.生活迫使人们掌握了抓、提、扔、跳、跑、爬、游、射击、捕捉、抓取、转动等动作[7].可以说,人类已经建立了几乎所有的体育运动,并发展出了最好的运动方式.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在思想和公共权力方面都有很大的拓展.人类文明进入工业化以后,人可以不依靠集体而独自面对自然,也可以不直接使用四肢而进行许多困难的运动,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在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的大背景下,体育文化本身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体育从功能性逐渐向娱乐性转变,但并不意味着它已经完全成为一种纯粹的娱乐性的视觉文化,或者说它的功能性角色已经彻底消失.现代体育仍保留了体育文化的独特性并不断向前发展,它已由原始的自由状态发展到了自觉状态.在竞技场上,高水平运动员通过高强度科学的训练以开发自身运动潜力,速度与激情的魅力时刻都在上演.倘若认为运动员所有的运动形式在现实生活中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那就太肤浅了.今天体育运动的实际用途正逐渐消失,体育文化已经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所以它吸引了人们为之研究,以便促进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发展[8].从表面上看,一个新的辉煌的体育纪录的诞生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秒钟,但永远不能否认记录的伟大,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来看,就能理解它的深刻内涵.

3 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演变

3.1第一阶段在1974年开始出现西方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西方第一代体育社会学家的主要研究方法是社会调查.在许多情况下,研究的重点是与学校、宗教、性别、体育或与班级有关的人,而不是通过精心设计的问卷调查和有组织调查.一般来说,样本不是随机采集的,因此在统计上不具有代表性[9].更重要的是,作为特定群体的初级成员,研究对象的样本形成在理论上没有科学依据.严谨的研究需要多方面协调配合才能形成可信度,资金缺乏是造成这些调查数据失真的主要原因.西方第一代体育社会学家的研究是一种创新.例如,在西方第一代体育社会学家的研究中,计算和报告往往是主要因素,很少有人试图去解释这些数据.在这一时期,西方体育社会学家的研究成果大多是描述性的、宏观的记录,他们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研究资料.

3.2第二阶段西方体育社会学家注意到人们试图用各种社会研究方法来分析和描述社会体育现象.在这一时期,社会调查是西方体育社会学家普遍采用的研究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调查在体育社会学研究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972年,Quesada[10]采用“邮政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之所以使用这种方法,除了研究人员对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外,研究经费的增加也是一个因素.西方第二代体育社会学研究最重要的特点是,当调查对象是大样本(超过1000个样本)时,通常采用统计调查中的样本设计理论来提取数据.西方第二代体育社会学家在运用其他研究方法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1969至1971年的研究中,他们开始使用二级数据分析方法、社会实地调查方法与现场观察的研究方法.1974年以后,经常运用社会经济模型方法推断奥运会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系统的影响,以及奥运会成绩排名对国家发展的影响[11].从纯体育的角度看待体育现象,考察职业体育的系统和结构,不仅体现了研究者在研究方法上的独特性,也反映了他们在设计研究方法、了解和发展体育趋势上所做的努力和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取向.

3.3第三阶段西方体育社会学家将社会学研究方法与体育具体问题结合起来.本阶段,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已逐渐停滞.西方学者认为,由于理论构建和因果关系建模的联系日益密切,体育社会学不仅应注重理论框架的研究,更要注意因果关系的建模.日益增多的数据统计模型,需要经受住信度与效度的检验[12].为了研究体育场馆和体育环境中的社会结构体系、互动过程和人际关系,西方一些体育社会学家开始运用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进行预测性研究和网络路径分析研究.跨学科整合的趋势是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新动向.

体育社会学是以人类学的民族志研究方法为基础的.这些方法已经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它们创造了经济中的博弈模型并分析了其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地位.应用这些研究方法的最著名案例是联合国人权研究.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路易丝·阿尔布尔女士编写了一部关于天主教青年妇女社会历史的专著,在其题为“野生动物:自然中的妇女”的一章中运用人种学方法描绘了当地女子进行体操训练的全景[13].美国学者在《博弈论在自然界中的应用》一书中介绍了这篇文章,并详细分析了“博弈模式”在体育竞赛中的应用.这原本是经济学家的一个解释框架,后来被引用到社会科学领域中.在游戏、体育和环境的背景下,丹麦学者利用人类地理位置分析来研究这些类型的场所与儿童游戏类型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通过描述“行为图”与“心理剖面图”之间的联系,揭示了研究方法的设计和创新往往对研究成果规模至关重要.

图1 行为组成

4 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史就是国际社会学发展史.西方体育社会学的制度化可以追溯到30多年前,即1990年国际体育与社会科学学会(Sports Society)成立之时[14].1960年,西方体育社会学家认为,为了更好地理解体育社会学领域最重要的问题——体育因为社会变革而变革对解释社会变迁所带来的体育运动的变化是非常必要的,应该思考和回顾至今为止在体育系统中所进行的各种研究.在体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以往的调查结果需要在其他相关文化背景(如性别、种族和地理差异)下进行审查[15],这有助于确定更好的研究指标.以体育为例,对体育中的社会分层的研究,可以在前人的测量结果基础上再进行深入拓展.在实践中,由于研究方向、研究范围、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测量要求的不同,还应注意反映与体育相互关联程度的变量.由于研究方向不同,研究人员在开发和使用以往调查的数据和结果时,应仔细考虑变量的存在.在这一时期,西方研究者在体育社会学领域已经认识到这些问题,并进行了较好的处理.

西方体育社会学家也负责协调研究内容和方法[16].随着研究经费的增加和研究结果使用效率的提高,体育社会学家应更加自觉地开展长期研究,如社会化、社会流动、社会变化研究以及回顾性信息研究.利用过去的数据或继续依赖交叉数据会使研究无效.同样,如果对体育系统的社会结构的研究持续在地区运动队中进行,那么这种研究既不科学也不合理,这种研究的逻辑循环应该是从地方队研究到国家队研究,并逐步完成调查问卷.20世纪70年代中期,“娱乐活动社会化”的国际比较研究是体育社会学特定研究领域国际合作研究的一个范例[17].这种合作研究的发展需要体育学专家和社会学专家提出研究计划.例如,为了分析优秀运动员在社会娱乐活动中的成功,需要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合作.他们必须从人性、态度和动机的角度来研究优秀运动员的成功经验.社会心理学家应该研究优秀运动员群体内部的相互关系和高绩效运行机制,社会学家应该研究以往的社会结构对体育的影响和不同语言之间的协调问题.这种多学科、国际联合研究的成果比单一学科研究具有更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5 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为了总结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和演变,从以下三个领域展望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第一,宏观分析方法与微观分析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在进行宏观层面的分析和研究时(如社会组织和社会系统)[18],应更多地关注社会系统的微观方面(如群体).

第二,社会学研究方法被创造性地广泛应用必将会吸引更多体育专家的关注,并且未来体育社会学研究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

第三,长期使用计算机测量模型进行研究的西方体育学家和社会学家普遍认为,体育社会学与其母体学科社会学的主要区别在于,体育社会学更注重应用.独特的研究领域促进了体育一体化体系的形成.因此,随着计算机技术在设计上的进步,运用计算机测量模型,可以预测体育器材的发展前景与专项体育的发展以及观众活动的演变.

学者们认为,未来在以下领域的研究方法可能会引起西方体育学者的更多关注.

1) 计算机测量模型研究方法随着计算机设计和应用技术的进步而进步.在体育社会学的研究中,运用计算机计量经济模型的研究方法,可以预测体育运动队的发展前景、体育运动的兴盛与衰落以及观众行为的发展.

2) 竞技状态实验室.随着模拟比赛环境和设施的逐步完善,使得实际不可操控的条件在人工模拟的实验室内成为可能.在竞赛背景下,各种体育社会学课题的研究更贴近比赛的实际,这也使许多以前难以实施的研究项目成为可能.

3) 跨学科研究.由体育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管理学、体育社会学、运动训练学等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实施的综合研究将逐步取代独立的单一学科研究;综合性研究和多学科交叉将产生更多的知识成果.例如,如何提高运动成绩是一个需要跨学科研究的问题,单靠生理学研究无法达到目的.

4) 社会建模方法.其目的是建立正式的、多元的、动态的社会发展模式.根据社会发展模式,展示、记录和预测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其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例如,早在1970年,就有西方体育社会学家试图建立一个运动痴迷程度模型,来预测体育娱乐的过程和演变对人的迷恋程度和智力的影响.

5) 跨文化研究.基于不同国家体育文化环境的差异和体育社会问题的差异,建立或发展某一种新的体育社会学理论.

6) 运动和体育作为休闲娱乐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体育和体育活动将成为体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研究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被认为是学科发展的转折点,因为社会科学所有具体研究方法的完善都有赖于哲学方法的演变.在哲学领域,重新思考身体的意义已成为思想家们自觉的学术活动.

7) 社会变革与体育.现代社会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社会制度和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导致了社会变革的加速,体育在社会发展和变革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就像社会变革中体育的发展一样,体育社会学乃至社会学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对社会大变革背景下体育现象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相关研究的成败.

显然,上述七个领域的内容与调查方法并不完全一致,很多都与研究领域和研究前景有关,它们在学科交叉、跨文化研究、身体影响研究等方面,将大大拓展体育社会学的发展空间.

6 结 语

现代体育已经超越了实践内容,它以纯粹的感官方式呈现给人类,成为了一种自主的、纯粹的文化.纯文化形式和体育美学不仅意味着内容的积累,更意味着理性意识的积累、非营利性的积累、社会的个性化、文化的自然融合以及更高目标的无意识追求的培养.本文论述了西方体育社会学的发展过程,以及西方体育社会学家对体育运动诸多问题的认识和研究.当然,本文的总结和回顾并不代表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所有学术发展变化和方法论的发展趋势.同时,在回顾和综合西方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的同时,也应注意了解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猜你喜欢
社会学家社会学体育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严飞:如何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理论留给我们什么?——社会学家马塞尔·福尼耶访谈录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70后”“80后”“90后”看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