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生活以空间留一方小天地
——戏剧《三砸门》的艺术感悟

2022-01-09 08:10顾星群
剧影月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小家庭小戏老一辈

■顾星群

2020年底,央视《乡村大舞台》邀请了响水县剧团以团长王体苏为首的剧组赴京拍摄农村题材现代小戏《三砸门》,再一次展示这个多年来扎根生活沃土,聚焦乡土题材,为农民群众奉献多个作品表演团体的精彩演绎。前几年,该县剧团创作的小淮剧如《公鸡做媒》《贴春联》《追舟》等多个小戏,已经分别参加中宣部、文化部和中央电视台举行的全国基层优秀院团地方戏调演,并三次受邀参加央视农村题材作品的摄制。

小戏叙说了一个全新的主题。小戏《三砸门》反映了这样一个故事。老夫妇俩的独生儿子娶上媳妇,有了下一代。老俩口喜上眉梢,整天一个忙字:忙着为儿子媳妇洗衣迭被,送茶送饭送水,关照下一代的饮食起居,服务小家庭的日常生活。即使婆母已累得腰酸腿痛、疲于奔命,也是强装欢笑。她认为这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所在,无怨无悔,当得比一个超级保姆还要体贴三分。而突然有一天,当婆母再一次走近儿媳小家庭房门时,却吃了一个闭门羹。原来儿媳的房门已是铁将军把门,锁得紧紧的,拉不动、推不开。身上天天戴着的钥匙怎么开也开不下来。这让老婆母一时心急,责问老头子为何这门上的锁开不下来,是不是钥匙换掉了?几年来下一代的吃喝拉撒都是自己照顾的,突然自己不来过问,这个三口之家今后会怎么过活,焦虑得不行:多年来自己起早摸黑,全身心服务,为他们做了多大的奉献啊!是不是现在突然不准备要我了,还是翅膀硬了想单独起飞了,真是个不孝之子!于是越想越气,多年的劳苦得不来什么好处,说不要自己就不要自己,这必须得与他们论论理,讨个说法,最后找来一把铁锤,想要砸开房门,彻底的大闹一番,否则怎么会就此甘心!

最终,还是老爹前来说服老奶,孩子大了,昔日的雏燕已经可以展翅飞翔了,我们这一代也该放放手,孩子的事让孩子们操心,我们该去好好享受自己的老年生活,该吃的吃,该喝的喝,该旅游的前往外地潇洒旅游去,下一代的事就让他们自己去打理。儿孙自有儿孙福,莫要无端添烦恼。俗话说得好,死了张屠户,还不吃活毛猪呢!一出小戏叙说了一个浅显的道理,也为现代人们的生活带来新的思考。可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主题,它提出了现代社会中老一辈如何处理与下一代人的关系,我们究竟需要向年青人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里有思想认识,有生活理念,值得所有当老人的好好深思,以更好地去适应时代需求,为构建和谐社会而服务。

小戏阐述了年轻人的生活业态。当今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长期以来传统的中国多人口的大家庭生活在一起的现象已逐渐成为历史。享受独立的生活,有自己的生活圈,工作快节奏,享受慢生活,正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基本生活理念。的确我们看到在城市,有不少三四口之家,夫妻双双在外打拼,最初孩子生下来后,他们靠的是让老人去带,因为此时小孩只有托付给老一辈,年轻的父母才有可能摆脱孩子缠身之拢,专心致志在外从事工作。而当孩子渐渐长大,到了入学阶段,孩子的教育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仍然将小孩放在老一辈身边,教育就是一个大问题。加上如今的社会保障工作日益完善,政府关注教育出台了多种举措,这也让众多的小家庭,都有了对培养下一代,搞好教育的通盘考虑与统一安排。

与此同时,儿媳们的生活节奏也与父母辈不在一个频率上。年轻人闲时关注信息,浏览网上消息,多数是手机不离手。与老年人在一起很少沟通,传统的亲情相融的时间相对减少,出现老一辈与新一代人谈不到一个话题,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就拿老人们最为关注的生活问题,青年人有自己的解决办法。君不见大街小巷那些穿梭为往、急驰如飞的外卖小哥们吗,他们都在为那些单身族,小家庭送一日三餐而辛劳奔忙啊。父母在为下一代吃饭而忧心仲仲时,孩子们早就有自己解决的办法。责令的年轻人一旦想吃什么,可以走进饭店去尝鲜,走近超市买它一大包食品,要怎么吃就怎么吃,吃它个天南海北,品它个苦辣酸甜,何等的潇洒!而这些在老一辈看来这就是就是不知道好歹,不会过日子的败家子作风!有的更会发出要是这样吃,会把山都要吃空了呢!说实话这就是年龄的代沟,这就是理念的差异!

小戏《三砸门》中让我们看到婆母的苦心,当老妈还在为儿媳小孙子能否吃饭而揪心时,儿子的一个电话,告诉老爸老妈,他们小家庭三口已在奔赴外地名胜古迹旅游景点玩得正欢呢,而且正在吃着新鲜的海鲜而享受着旅游的快乐呢!这就是当下社会生活的业态,也是一部分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作为老年人只能接受这个事实,社会发展了,世界也只是地球村而已。国内国外的最新理念早就互通,老一辈只有从不适应到逐步加入其中,从抵触看不惯到想得开并融入其中,因为时代在变化了。今天的你如果还在讲当年三年严重自然灾害时期曾经吃糠咽树皮的旧事,甚至要让下一代也去跟着尝一尝,你看会得到多少新一代人的赞同!曾经的往事只能视为可当作传承记忆留在心中,而不是再去当什么苦行僧。今天的我们如要进行思想教育,也只能讲讲精神,让新一代牢记传统,从而为今天幸福生活而感怀,去激发鼓舞斗志。

小戏启迪老一辈去享受生活。从老一辈忙忙碌碌中我们看到了曾经一代人的辛劳品质,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中国劳动人民千年传承的家风。那就是含辛茹苦、乐于奉献,为儿为女哪怕压弯腰、累坏身也是理所当然,这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家风美德。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凝聚起的优良美德。在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准普遍提高的今天,我们有必要要用新的思维去审视生活。

小戏中的老爸突然大彻大悟,孩子们已有自己的天地,老一辈不应当各事大包大揽,子女的不需要人要迅速的适应,怎么办?寻找自己的新生活,融入新的时代,打开新的天地,让新的生活充满无限情趣,在和谐共生中享受快乐的每一天,提升生活质,让小康幸福成果真切的惠及自身。

小戏中我们看到老妈老爸截然不同的心态。老妈因一时的不适应而束手无策,真不知自己以后还能干什么,整天苦恼流泪。老爸则从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得到感悟,如今我们赶上了一个新时代,党和国家向老年人提供多少好福利啊。在城市退休的老人有退休金,按月领取,一分不少,一天不拖!政府提供的安置房可以落户入住,生病有医保,看大病小病可报销。出行交通一卡通,七十岁以上公交免费出行。即使在农村,国家提倡可根据农户自愿,不能种田的可进行土地扭转,交给种田大户经营,每年可以安然享受补助费用,自己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去打工再挣一份工钱。种田有补助,农民有社保,这是伟大国家提供的民生福祉。

老爸告诉老妈,不要悲伤,不要失落,打起行李,准备衣着,我们出门远行去,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人间的幸福美好,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生活!是时候了,该放手的就应当放手,该享受的尽情享受。特别是看看外边的世界,什么地方也比不过我们国家!虽然武汉最早突如其来的爆发疫情,但在我们党和国家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全国一盘棋,九州同发力,上下同心,同舟共济,全国数万军地白衣天使勇敢赴征程,只用短短三个月时间就控制了疫情,这就是中国力量!在戏中,当我们看到老夫妻俩精神矍烁、焕然一新走出家门,从曾经想砸门到愉快的关门,大胆地投身洒满阳光的天地,心中也为之开怀!这是思想的解放,这是观念的更新,这里向所有至今仍然不放手为子女而辛苦劳碌的父母们,上了一堂实实在在的教育课,我想这就是这部小戏的初衷立意吧!

感谢响水县剧团的剧作家提供让人耳目一新的题材剧本,也感谢表演艺术家王体苏、刘素芹两位精彩的表演。从他们的演绎上,为老年社会里的广大群体开启了思想上的一扇窗,不失为当下反映老年生活的一部精品佳作。戏剧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小戏的上演也是对更多年轻朋友的一次教育,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任何事都不能操之过急,构建和谐社会,有你、有我、有他,但愿大家都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充满温馨。

猜你喜欢
小家庭小戏老一辈
“小家庭年夜饭”在上海走俏
爱画画儿的你,叮当等你来哟
古锁里藏了个小戏精
且慢过度夸赞“小戏骨”演技
少年坐在舞台中央 ,看着“老一辈”抱怨时代?
《玲珑》杂志对大家族的抨击和对小家庭的向往
向党旗宣誓
小戏骨
魏文斌:年轻的“老一辈”
风范:老一辈革命家"三严三实"事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