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里下河水乡号子的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2022-01-09 08:10周红莲
剧影月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领唱文化站号子

■周红莲

白甸镇位于南通、泰州、盐城三市交界处的里下河流域,有美丽的乡音和丰富的产品。青墩遗址的发掘表明,白甸镇在6000 年前是一个农耕区。勤劳朴素的白甸人在里下河肥沃的土地上辛勤劳动。几千年来,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农事号子代代相传,成为基层文化的重要载体。

号子起源于劳动,劳动丰富了号子。不同的劳动方式,旋律和节奏也不一样。水乡号子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1、音调粗犷有力。水乡号子大多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旋律粗犷,充满激情,铿锵有力,节奏感强。它们展示了水乡劳动者在劳动状态下的集体力量,从而加强劳动者在劳动中的情感沟通,保证行动的一致性,提高劳动效率。水乡号子的节奏相对固定,与劳动节奏步调一致,紧密契合,节奏感强。曲调和歌词经常即兴变化,旋律经常上升,或者比较响亮清晰,具有召唤和召唤的特点,能够调动情感和劳动积极性。

2、领唱和合唱式歌唱方式。常用的“一个人领唱,多人合唱,领唱和合唱交替的演唱形式。主要是“领、合”式,即一人领、众人合,或者众人领、众人合,唱词比较灵活自由。领唱者往往是集体劳动的指挥。领唱部分通常是歌词的主要陈述部分。大多数歌词都是即兴的鼓励性歌词,众合者的唱词大部分歌词也是充满力量的歌词。和唱的部分大多是衬词或重复领唱中的片段唱词,节奏相对单一固定,变化不大,使劳动人民把注意力集中在手足的农业活动上,调子相对单一。

3、配合农耕的特点。在耕作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合作性较强的农业劳动,为了配合耕作,统一步调,调节呼吸,驱赶疲劳,释放压力,通过号子转移注意力。它的一些歌词多来自古代戏剧,但也有来自即兴创作。幽默甚至戏谑,激发了工人的兴趣,增加了劳动的乐趣,激发了工人的情绪,调节了工人的精神,加深了工人之间团结合作的友谊。

一、水乡号子的挖掘和传承

水乡号子在里下河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号子之声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位于里下河水乡的白甸镇文化站积极搭建平台。在有水乡文化情怀、情结的志愿者协助下,通过十多年的发掘整理水乡号子的原始资料。白甸镇文化站邀请专家对号子系列精心指导,对号子进行二度创作,经过文化站、文化志愿者一班人不断寻访老艺人,不断加工整理。水乡号子一上台就唤醒了水乡人的记忆,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誉。

比如,张宪武,80多岁的“水乡号子王”传承人,是活跃在里下河地区的文化志愿者。多年来,他和一批有情怀的文化志愿者一直致力于水乡歌的研究和传承。水乡号子已成为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他在各种大型文艺演出和庆典中多次登台演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白甸镇文化站自第一次编撰《车水号子》以来,一直在不断地寻找和挖掘。现已梳理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水乡特色的号子歌曲,如《栽秧号子》《打场号子》《渔工号子》等。在里下河水乡的每一个民俗节上,文化站都积极开展系列的水乡号子排练,联系宣传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扩大水乡号子的宣传,努力为水乡号子提供一个表演平台,使水乡号子有更多的演出和宣传机会,从而有效保护水乡号的传承和发展,使里下河水乡的声音走出白甸和里下河。在彰显水乡无限魅力的同时,让昔日的里下河人重新找回美好的记忆,感受难忘的记忆,记住乡愁。

为了挖掘和传承水乡号子文化,2010年,白甸镇文化站开始对农村文艺骨干进行一系列培训。由于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留守农民有时忙于务农,因此,对水乡号子的排练和培训时间有限,镇文化站积极宣传国家对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和保护的相关政策,科学合理地安排排练时间,使水乡号子在当下形成了一定的群众基础。

为了激发水乡号子的活力,白甸镇文化站在白甸镇教育管理办公室的帮助下,将水乡号子带入校园,让水乡的的孩子们亲近、传唱水乡号子,让水乡儿童能够充分接受水乡号子文化的熏陶。2019 年,白甸镇文化站与白甸镇中心小学联合编写校本教材《醇美水乡、古韵白甸》,把号子写进了教材,获得市级校本教材一等奖。白甸镇中小学生水乡号子队先后参加了市组织的德育联盟号展、江苏省少工委第十一届年会展演等活动,受到广泛好评。同年,白甸镇文化站设立水乡号子传习所,对中小学生进行水乡号子宣传,从而逐步建立水乡号子传承体系,使水乡号子传唱后继有人。

二、水乡号子的社会影响

2011年,由白甸镇文化站创作、编排的《车水号子》参加全县文艺汇演,获得最佳组织奖和演出一等奖。同年12月,参加南通市三下乡文艺演出。2012年参加第七届南通音乐舞蹈展。那年夏天,参加了南通市濠滨夏夜的演出,并获得了优秀节目奖。同年重阳节,《车水号子》参加第四届南通老年艺术节音乐舞蹈节目展演。

2013年,《车水号子》代表海安县民俗歌舞参加第十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天天演”活动,这是江苏省唯一的民俗歌舞节目。水乡号子中农耕画面的再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观众深切感受到的是浓郁的“水乡民俗气息”。2013年11月,海安县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好风好水好家园》的展览,白甸镇的水乡号子唱响海安,受到好评。先后参加了大公梨花节、雅周丰收季、南莫品蟹节、曲塘羊肉节、海安河豚节。《车水号子》获海安县首届青墩文艺奖。2014年,白甸镇成为南通特色文化(号子)之乡。《车水号子》入选第十五届和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2015年春节,号子进入江苏卫视《震撼一条龙》演播大厅。2018年,水乡号子在兴化市举办的江苏省民歌大赛荣获银奖,并于年底参加江苏省紫金艺术节。2019年,白甸镇水乡号子参加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及文化走亲活动。水乡号子的传承保护已成为江苏及长三角地区社区教育的特色品牌。

在水乡号子的发掘与传承中,白甸镇文化站发挥主观能动性,打造了一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杰作,对白甸镇水乡号子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形成了积极的社会效应。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住乡愁和记忆,文化人是责无旁贷的。相信,十年磨一剑,在挖掘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白甸镇水乡号子将植根在水乡肥沃的大地上,老树新花、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领唱文化站号子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王建中的未刊手稿《日本渔民号子》研究
献辞
风景图
我家的“号子”
文化站如何开展对广场舞的推广
欠发达地区乡镇(街)文化站现状与亟待解决问题
莫让乡镇文化站“空壳化”
长江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