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史教育报道在学与做中“动”起来

2022-01-10 02:07王际凯
新闻前哨 2021年10期
关键词:湖北日报党史稿件

王际凯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2 月2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随后,湖北省各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湖北日报开设专版、专栏,报道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亮点。

如何让党史学习教育报道生动活泼起来?

湖北日报开设了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专栏,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深入机关、企业、社区等地,在“学与做”中挖掘亮点故事,推出了一系列鲜活的报道。

一、用小故事讲述大时代

知来路,方能守初心、担使命。

党史学习教育,首先要解决怎么学的问题。

今年3 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首先走进高校,通过在课堂内外开展的丰富多彩党史教育活动,用小故事讲述大时代。

3 月22 日,华中科技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上,该校物理学院学生苏钦贤给同学们讲述延安时期红军战士的日常生活。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课堂,现场捕捉细节。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一张报纸救红军”……鲜活的故事让历史脉络更加丰满。

3 月17 日,珞珈山下周恩来故居前,武汉大学退休教师肖兵和该校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晋凡舒录制 “珞珈山下读党史” 视频。师生二人分享了周恩来一生所做的4 件大事,包括参与创建和领导中国共产党等。

“讲党史故事、与老党员对话,让我更加理解了一名青年党员的责任与使命。”晋凡舒说。

党史的故事、信仰的力量,在课堂、在互联网平台上持续传递、不断放大。

3 月29 日,湖北日报在头版刊登《党史进课堂、研学实践树新风——上好知史爱党的“思政课”》稿件,引发高校师生的强烈反响。

今年4 月,省委老干部局组建党史学习教育老干部宣讲团,12 名党史老专家深入各市(州)开展宣讲活动。

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亲历者、建设者,这些老同志的宣讲引人关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跟随宣讲团奔赴各地,从宣讲中寻找亮点。

“襄樊战役进攻琵琶山时,襄阳特功团团长苟在合带着战友冲到山腰,不幸踩到地雷,在生死攸关时刻,他大喊一声‘闪开’,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

在襄阳市“风范长者”宣讲团启动暨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报告会上,长期从事襄阳地方党史研究的退休干部梁发双在台上深情讲述革命英雄故事。台下,襄阳五中实验中学的500 多位师生目不转睛。

一场场宣讲,气氛热烈。在12 位党史老专家的带动下,全省上百支党史学习教育老干部宣讲队进机关、学校、社区、企业、乡村等,通过讲述党史故事,引领更多人听党话、跟党走。

5 月12 日,湖北日报刊登《银发丹心!百余支老干部宣讲队下基层讲党史》稿件,引发老同志们的热议。

二、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学习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

我省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围绕群众 “急难愁盼”问题,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通过挖掘一件件 “贴心事”“暖心事”,让党史学习教育生动起来。

“虽然儿子不在了,但您要保重身体啊!”

“感谢党,感谢政府,村里对我们挺照顾,我们现在生活挺好的。”

黄梅县濯港镇丁字街村81 岁的村民陈淦周不住感谢前来走访慰问的黄梅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志军一行。

陈淦周是丁字街村的老支书,他的独子于2011 年在部队牺牲。儿子牺牲后,陈淦周和老伴一直靠务农为生,没有因为生活困难向组织张过口。

“现在我们在每个乡镇和村,都设了退役军人服务站。您二老生活有困难,记得跟站里反映,我们会尽力提供帮助。”临走,马志军叮嘱陈淦周。

“七一”前夕,全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组织开展关爱烈士后代活动,走访慰问烈属,组织享受抚恤补助的烈士子女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建立对生活困难的烈士子女联系帮扶机制。一项项关爱举措,温暖着烈属的心。

7 月18 日,在湖北日报头版《上门走访慰问 给予身心帮扶 声声“保重”温暖烈属心》稿件中,记者通这样的细节,展现出全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关爱烈士家属的具体举措。

在全媒体时代,融媒体传播的效果往往让人意想不到。“老伴,如果有来生,我还跟你做夫妻!”

“老伴,我爱你!”

……

武汉市武昌区积玉桥街道融侨华府社区活动室里欢声笑语。

由省妇联下沉工作队与融侨华府社区开展的 “让爱秀出来.幸福光影融侨社区行公益活动”在这里举行,20 多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汇聚一堂,回顾自己拍婚纱照的甜蜜瞬间,在互动游戏中向老伴大声表白。

作为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妇联通过和社区一起策划组织这样的活动,增强社区老人生活幸福感与获得感,营造关爱老人的社区生活氛围,把实事办到了群众身边。

5 月21 日,湖北日报新闻客户端签发了《拍婚纱照,讲土味情话,妇联下沉党员为社区老人送甜蜜》新媒体稿件,稿件图文并茂,配以短视频,引起强烈反响。许多社区工作者和居民为该报道点赞。

三、把红色基因转化为前进动力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党史学习教育,最终要汇聚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如何反映企业职工党员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作为?

面对这样的课题,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深入企业、车间,在一线了解企业发展成就,倾听青年党员的心声。

放置金属件、导入程序、选择切割参数……伴随着“滋滋”声响、电光闪现,一把扳手瞬间成型。

3 月22 日上午,在位于鄂州市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华工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三号车间里,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这一幕。

“生产线是本月投产的,这台平面激光切割装备的控制软件,由我们自主研发。”华工科技核心子公司华工激光钣金自动化产品线副总工程师兼研发部经理蒋威说。

在湖北日报3 月31 日头版刊登的《企业一线职工党员学党史促奋进——干漂亮活 走创新路》稿件中,记者跳出“组织学习”“参观红色纪念设施”等定式,通过企业的克难攻坚,反映职工党员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的作为。

稿件中,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裕才讲述的一个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1978 年,还是华中科技大学助教的冯裕才到武汉钢铁参加技术学习。当时武钢热轧车间花费巨资从日本引进了一套无人值守管理系统。为了防止技术泄密,日本人在调试安装完设备后,把足足3 辆卡车的技术资料当场销毁。在现场目睹了这一幕的冯裕才感到巨大的屈辱,他下定决心,一定要研发出中国人自己的数据库系统。

以细节讲述故事,用故事打动人心。在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报道中,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讲出了百年党史里的大学问。

猜你喜欢
湖北日报党史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
特约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