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投资决策中的成本管控分析

2022-01-10 06:58厦门航空有限公司
民航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投资决策机型航空公司

□ 厦门航空有限公司 王 青/文

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使本就竞争激烈的航空运输业举步维艰,航空公司的运营环境复杂多变,利润空间被极度压缩,收益受到了巨大冲击。在此情况下,航空公司更需练好“内功”,在公司运营的全过程进行更深度更广度的全方面成本管控,才能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

飞机作为航空公司经营的主要生产工具,是航空公司高投入的重要原因之一,具有单体价值高、专业性强、决策提前期长、使用年限长、整体数量大、残值处理复杂等特点。在航空公司成本管控中,传统的财务会计关注的成本管理,主要注重飞机在运营期间的运营成本,而飞机的重大成本往往发生在飞机投资决策伊始,一旦决策固化,将产生持续的影响。如果仅仅将成本管控的关注点放到飞机引进后的运营阶段,压降成本的空间相对有限。所以飞机成本管控的时间和空间都应前移和扩展到业务前端,才能更有效地降低航空公司的机队成本,增加机队效能。本文将从飞机投资决策阶段产生的重大成本点入手,分析和讨论飞机投资决策阶段的成本管控。

企业成本管控理论概述与发展提升

长期以来,人们对成本的定义和使用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会计学领域里,成本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概念。传统的财务会计中的成本主要是指遵循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要求确认和计量的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此对应的成本管理主要关注事中管理以及事后管理。在这种情况下的成本管理主要关注成本核算,将重点放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发生的弹性资源消耗上,只涉及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一些简单的分摊。比如飞机飞一个航班加多少油,付多少小时费,配多少餐食。

财务会计下的成本管理往往认为成本发生在生产制造的过程,通过加强对生产环节的各要素成本的消耗控制来降低成本。因为只关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成本消耗,所以相对应的财务逻辑也就是看“产品的营业收入”是否大于“产品的制造成本”,只看到企业生产中的部分阶段,没有考虑企业整个运营过程中每个阶段不同环节成本消耗的“内部联动关系”。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瞬息万变,产品迭代加速,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管理活动呈现出复杂化和多元化的特点,企业的生存发展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传统的只关注事中和事后环节的成本管理已不能满足企业生存和竞争的需要,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事前规划中植入成本管控的理念,在企业重大决策制定前对未来成本水平和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财务预测,对项目全局成本进行规划才能更好达到企业成本管控的效果。

关注战略成本的管控是成本管理发展提升的重心。战略成本管理是传统的财务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相结合的产物,是传统成本管理方法的一种自我变革。战略成本管理是对企业投资立项、研究开发与设计、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全方位监控的过程。目标是拓宽成本管理的空间和时间,从而进一步发现降低成本的途径,营造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

战略成本管理的逻辑不是针对狭义的“消耗成本”数据进行管理,而是从战略角度针对企业的核心业务进行价值管理,从成本形成的过程和动因着手,在这个过程中,成本管理的原则应以业务模式为基础,将成本管理的会计分析和测算嵌入到业务的各领域、各层次和各环节。在战略成本管控的模式下,企业在战略投资决策阶段,需要预知战略投资决策带来的成本地图全貌。因此,企业需要在战略决策伊始,从成本结果的动态关系,系统分析企业的战略目标、重点关注决策环节,将成本管理从片段到全局,从静态到动态进行转变。

飞机投资决策特征分析

飞机的引进决策也就是飞机的投资决策,主要分为两个层级的内容,一是引进什么样的飞机,也就是挑选和配置合适的飞机;二是怎么引进飞机,也就是以什么方式引进飞机。

(一)挑选和配置合适的飞机

挑选和配置合适的飞机是航空公司的战略行为,属于机队规划范畴。合适的飞机对航空公司来说意味着最优化的投入产出比。

选择机型和配置飞机首先要与公司战略定位,航线规划相匹配。如一家航空公司是全服务航空,还是低成本航空;是支线航空还是提供国际服务的航空公司;服务的主要客源是经济型客人,还是商务型客人;主要执飞的航线是短程还是中长程等等。其次,航空公司在选择飞机时要充分了解这款机型的性能,可以飞多远,飞哪些地区,哪些机型可以实现航空公司的航线需求等。

在飞机基本构型之外,航空公司需要对飞机进行符合自身个性化需求的配置。其目的是为了满足航空公司差异化的航线需求,或者航空公司希望获得差异化的收益。比如飞机不同的起飞重量、发动机推力、客舱布局、装配设备等等。

(二)引进飞机的方式

飞机投资决策方案除了要决定选择什么机型,装配什么设备以外,还需要决定机型的引进方式。采用不同的引进方式对于航空公司整个机队拥有期的运营成本、现金流和期末收益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飞机的引进方式主要有自购、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三种。以什么方式引进飞机,从战略业务层面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四个因素:

1.考虑公司战略定位和航线规划。如果这款机型是服务于公司长期战略规划,是公司长期依赖的生产工具,那么应该优先考虑自购,以减少经营租赁带来的运营限制和成本问题。如果这款机型是用于公司短期新拓展航线规划,未来这个规划的实施和效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相关航线很可能撤减,那么应该优先考虑采用经营租赁方式,以减少公司在该项短期行为上的重资产投入。

2.考虑保持机队一定的灵活性。航空业投入高,风险大,极易受外部经济环境冲击。航空公司在引进每一批飞机时,还应综合考虑自身现有机队的组成,如果过大比例都是采用自购形式,会导致遭遇危险或机遇时,无法及时调整现有机队进出,航空公司不能灵活有效减少损失,或者没有足够余力投资新的机型,错过良机。因此,应适当考虑增加经营租赁的比例。

3.考虑航空公司的特殊需求。有些特殊航线,虽然可以为航空公司创造价值,但是某款机型仅仅是为了服务于航空公司的个性化运营,比如一些特殊航线特殊配置的机型。这种机型往往配置要求较高,数量相对较少,制造和取证费用较高,客户群少,虽然能在特殊航线上为航空公司带来价值,但因为市场保有量过低,流通性差,机型未来的残值低,这种情况下航空公司应该优先考虑采用经营租赁方式。

4.考虑融资资质需要。航空业因为飞机航材等生产资产价值昂贵的特殊性,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航空公司在自购飞机时为了达到规模经济,一般都会成批量采购,几乎很难靠自有资金来解决飞机采购款。因此,航空公司通常会采用各种融资方式,债务和融资租赁是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无论是银行还是投资者,都对融资人的资产负债率有一定的要求,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会影响金融机构对融资人信用等级的评级,从而导致融资成本升高,甚至融资困难,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所以航空公司在做飞机引进方式决策时还应该根据自身的资产负债率进行考虑。

发挥成本管控在飞机投资决策中的作用

(一)勾画“全成本地图”,实现降低总成本的目标

飞机投资决策阶段是最容易也是最可能看到全成本的阶段,如果财务在这个阶段介入进行成本管控,对航空公司机队整个运营期的成本控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本管控在飞机投资决策中发挥的核心作用就是将众多定性分析因素,通过定量的财务测算,输出每个竞争机型或竞争方案的综合成本,从而选择“经济性”最佳的一种。

由于飞机的使用成本除了占用成本之外,还有油耗成本和维修成本,所以做决策的时候,不能仅关注飞机的采购价格高低,还应该关注飞机的性能。一款成熟的机型,行业内或者航空公司自身都有足够多的实际飞行数据表明飞机自身的油耗水平和可靠性,通过适当的数据模型假设,可以获得飞机在一定运营期间的油耗支出,维修支出(包括航材备件等支出),匹配飞机的购买价进行综合测算。这样的定量结果,不仅可以为业务部门谈判争取更优惠的商务条款提供建议,也可以为高层做出最终决策提供依据。

(二)注重“投入产出比”,为决策提供定量依据

飞机在基本的价格之外,航空公司还需要对自家的飞机进行个性化的配置。在做这些配置决策时应用到的成本管控工具就是“投入产出比”。这里有个误区要注意,成本管控不是成本越低越好,什么都不装什么都不配的飞机,确实飞机成本最低。可是航空公司可能需要放弃一些差异化市场的收入来“享受”这个成本最低。比如航空公司为了抓住生鲜和活体运输市场的收益,承运海鲜和活体,需要在货舱中加装氧气。而加装这个货舱氧气系统大约每架飞机增加成本20万美元,并增加一定的油耗和维修航材备件成本。如果数量扩展到10架以上的机队,成本就非常可观了。做这个是否安装的决策不能简单的以“省钱”为主导,也不能简单地以“抢占市场”为唯一目的,应该由业务部门预测安装氧气系统带来的市场收益,对比财务预测的安装成本,使用成本和维修成本,综合考虑其他风险因素,综合对比安装的价值,为决策提供定量科学的依据。

(三)做好“现金流测算”,优化决策过程

如以上讨论,飞机投资在决策以何种方式引进飞机,从战略层面有几个定性考虑的因素。但如果航空公司希望更有效地降低飞机投资成本,优化决策过程,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的净现金流(NPV)对比,支持商务谈判和最终决策。在做净现金流测算时,逻辑是航空公司获得相同的营业利润时,比较各种方式引进飞机从引进到运营,再到退出的总现金流。为了对比,需要假定各种引进方式在航空公司的服务时间是一样的,各个航空公司可以根据自身飞机使用年限做假设,一般为了客观地取数,会选择15年作为对比期。两种引进方式之下的主要现金流差异如图1所示(运营中的维修和油耗支出视同无差异)。

图1:不同飞机引进方式的净现值分析(NPV)

在这个测算中有两个特别需要关注的地方,就是预测飞机测算终期的残值收入和经营租赁飞机的退租支出,这两个数据金额较大,对测算结果影响较大,需要业务和财务通力合作谨慎预测,并进行敏感性分析以控制决策风险。如判断自购飞机的残值收入,需要对未来15年后的飞机价值做判断,需要考虑机型处于自身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机型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等因素;又如对于经营租赁的飞机,退租时选择何种方式(送修还是现金补偿)把飞机恢复到起租时的状态,需要认真测算、综合考虑以降低成本和决策风险。

为了适应全球经济发展和新兴技术革新的快速变化,企业对成本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传统的事中事后的静态成本控制提升到事前的动态成本管控。疫情冲击加剧压缩了航空公司的生存空间,航空公司应该抓住飞机等重大投资的决策阶段,发挥成本管理和控制的价值和作用。用数据分析说话,将定量测算应用到航空公司的飞机投资决策中,在立项阶段以全局的眼光看待各类成本的联动,从决策层到执行层,将成本管理和控制的理念贯彻到业务的每个阶段,以产出决定投资,才能帮助提高航空公司抗风险能力,赢得生存的先机。

猜你喜欢
投资决策机型航空公司
轻型运动飞机机型改装训练方案研究
航空公司的低成本战略及其实施对策探讨
投资决策
IATA上调2021年航空公司净亏损预测
国内主流机型客舱声品质表现分析
基于分级诊疗体系的转诊与政府投资决策研究
酷睿i3轻便本价格普遍很低
“移动投影机”中的高亮度机型 Acer宏碁|K631i
企业投资决策中项目评价指标法适用条件的探析
考虑声誉的企业投资决策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