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设施蔬菜需要注意的问题

2022-01-10 03:08葛春升郭丽羡王永江王金凤魏文亮阎富龙张贺斌梁文彬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2期
关键词:日光温室黄瓜有机肥

葛春升,郭丽羡,王永江,王金凤,魏文亮,阎富龙,张贺斌,梁文彬

(1.永清县农业农村局,河北永清 065600;2.廊坊市农业农村局经作站,河北廊坊 065000)

1 设施蔬菜生产特点

设施蔬菜是设施种植的一种模式,属于设施农业一个模式分枝。而所谓的设施农业是指在环境相对可控的条件下,运用一定的工程手段,进行高效生产的一种方式。该种植方式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可选择性高,能够根据市场供需较大幅度地调整种植时间。由于设施蔬菜生产的特殊性,故而存在着自身规律,一旦不能好好把握将会对生产造成损失。轻则减产,影响品质,重则绝收。

1.1 规模聚集效应显著

设施蔬菜规模聚集效应主要指基础设施和生产规模两个方面。

基础设施聚集主要指发展设施蔬菜不仅需要配备水利设施,还需要完善道路、电力以及网络等集聚资源要素。其中在北方水利设施一定要配备深水位的机电井,这是因为设施蔬菜在深冬生产过程中,由于外界气温低,地面水的水温一般低于0℃,如果直接用地面水作为设施蔬菜的灌溉用水,将显著降低设施内土壤温度,很可能造成灌溉作物死亡。而采用深水位机电井水灌溉,由于深层土壤具有强大的保温作用,到达地温的井水温度就是在深冬季节一般也维持在14℃左右,用于设施蔬菜灌溉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土壤温度,有效避免地温下降对蔬菜生产的影响。因此深水位机电井是发展蔬菜生产必备的设施,且最好井深在150 m,同时水质要达到农田灌溉要求,避免碱水灌溉影响土壤质量;电力设施是设施蔬菜生产的重要保障。在设施蔬菜发展初期,用于设施保温设备主要是草帘和草贴等,而盖帘、放帘都是人工操作完成。不仅作业效率低,而且劳动强度大,特别是在雨雪天气发生时,作业强度将提高200%。而随着卷帘机等机械设备的发展,不仅提升了拉放帘的作业效率,而且显著降低了劳动强度,成为了设施蔬菜生产的必备装置。因此设施蔬菜生产对电力设施有着强烈的要求。

生产规模集聚是指设施蔬菜生产,需要一定的生产规模来保证生产效益。这方面主要是从销售方面来考虑,由于目前从业者只涉及种植这一环节,而销售多依赖从事蔬菜运输的商户,也就是通俗上的倒菜的。在这种生产关系下,如果从事设施生产的种植户规模小,仅能满足小范围运输商户,或者连小规模商户要求都达不到,只能满足拼车要求。那么不仅需要将农产品运送到商户指定的地点,而且销售价格最少也会降低10%。而如果生产规模足够大,能够满足大规模商户的货物要求,不仅可以实现地头卖货,节省了农产品运送的时间和人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搞好蔬菜种植。而且售价高并有较强的溢价能力。

1.2 技术难度递增性强

一般人都会觉得农业是个没有什么技术壁垒的行业,以为春天种下去,秋天等着收就得了。哪有那么容易?除非你不想干好,就想着跟着天吃饭算了,那的确没有什么难度。但真要做好了,不花精力不动脑子不行。特别是种植设施蔬菜,一开始由于生产设施刚刚建成,其土壤容纳度高、病虫源少或不存在。因此生产过程中可塑性强,对生产技术把控度的要求宽,从业者获得较高的农产品品质和农产品产量比较容易。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容纳量逐渐变低、病虫源集聚量高,设施生产过程中,对生产技术把控度的要求越来越精准,意味着获得较高产量的农产品、较好的品质概率显著下降,如果遇到突发性气候很容易造成生产损失。所以设施蔬菜要求从业者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

1.3 高投入、高产出

设施蔬菜生产属高投入、高产出集约化生产。首先设施建造费用高。目前日光温室建造费用一般在1 000~1 500元/m2,一栋日光温室占地面积在0.2 hm2,而能够实际生产面积仅有不到一亩地,使用率仅为30%。这样一栋日光温室建造费用一般在12~13万元,使用年限最高10年,即每年拆旧费1 000~1 200元。而这并不包括日光温室用于保温的塑料薄膜,一般塑料薄膜使用年限最高两年。两年以上的塑料薄膜透光率降低30%~40%,不能满足喜光作物生产对光照的要求。而建造费用稍微低廉的塑料大棚,建造成本也在50~80元/m2,使用率显著高于日光温室,达到了95%。

高产出带来的高效益。设施蔬菜由于生产环境可控性显著高于露地蔬菜,所以其生育期显著长于露地蔬菜,产量也远高于露地蔬菜,因此生产效益也明显高于露地蔬菜。以黄瓜生产为例,黄瓜是一种高产的瓜果蔬菜,也被称之为水菜。露地栽培有春季黄瓜和秋冬季黄瓜之分,一般来讲,春季种植的黄瓜产量大约在7 500 kg/667m2,秋季种植的黄瓜在6 000 kg/667m2左右。而日光温室冬茬黄瓜从当年10月下旬定植,到翌年6月上旬,生产期达半年之久,单栋日光温室的产量一般维持在15 000~17 500 kg。而且露地黄瓜售价常年维持在3~4元/kg,而日光温室生产的黄瓜有部分在春节上市,最高售价在7.5~8元/kg,总体效益远高于露地黄瓜。

2 设施蔬菜生产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由于设施蔬菜是高集约的生产模式,对从业者、规划者具有一定的要求。而实际生产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造成设施蔬菜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2.1 规划不尽科学,存在一定盲目性

设施蔬菜生产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发展方向不明确,政策扶持和投资引导重点不突出,致使各地发展设施蔬菜随意性大,设施和市场定位不准,设施类型、栽培作物、季节茬口雷同,区域比较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一些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也缺乏科学规划设计,田间布局不合理,水电不配套。设施蔬菜的迅猛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2 生产技术集成度不高

许多地方致富心切,选题仓促,没有考虑到农民素质问题,就大规模开展生产。而设施蔬菜生产,不仅需要掌握作物栽培、土壤肥料技术,还需要掌握病虫害防治技术,并需要对这些技术进行集成,综合分析应用。而农民从业者由于受到知识体系的影响,不能完全掌握,结果出现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如苗期管理、收获期管理、病虫害防治、肥水供应、收获时机等问题,带来很大损失。

2.3 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

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土壤与露天土壤不同,缺少自然雨水淋洗,生态环境高温高湿、通气不良。近几年设施蔬菜生产效益较好,在新发展的地区,多数农民以追求高产为主要目标,大量施用化肥、忽略了多余化肥对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多年后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造成持续生产能力下降,产品品质、产量下降严重,病虫害频发难治等问题,地下水严重超标。据生产实际情况来看,随着设施蔬菜种植年限的增加,连续生产五年的温室地块开始出现次生盐渍化现象,十年的明显表现为次生盐渍化现象。

3 相关建议

针对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生产和指导经验,提出一些解决建议做参考。具体应用时,还需要结合各地生产条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权当给出思考路径。

3.1 加强农民技术培训

设施蔬菜生产是农业生产中技术含量较高的一项生产活动,对生产者要求严格。据调查,多地发展设施蔬菜时都因技术问题而造成很大损失,甚至失败,而这一点往往被多地政府部门忽视,发现时已形成损失。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者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永清县就坚持年年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傻瓜技术标准,发放给农民,培训与资料结合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在永清县的农民基本做到了小问题不出村,大问题不出县的标准,有力的保障了设施蔬菜生产的健康发展。

3.2 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

在发展之前就要开展试验示范工作,并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水力资源,农民种植习惯等,总结出切合当地的实用技术,编制成册发放给农民作为生产指南。在生产过程要随时进行针对性地培训、现场指导,技术人员要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技术标准,反过来再培训指导农民。特别是新发展地区一开始就要注意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以防止将来产品不达标,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

3.3 增施有机肥

施用化肥具有省工省力省时、见效快等优点,很容易被人们接受。施用有机肥费工费力、见效慢,不易被农民接受,一旦形成大量施用化肥单方面追求产量的习惯,就很难改变,最终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污染地下水等问题。这种情况很难逆转和治理。我们在连续生产5~10年的温室地块试验,在增施有机肥20%,减施化肥15%的情况下,产量无明显区别,但产品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有较为明显的变化,详见下表(表1)。

表1 可溶性固形物变化情况(g/100g)

另外,在352 hm2设施蔬菜上连续增施20%有机肥,减施15%化肥,3年的示范中,测得的结果是水溶性盐总量下降0.95(g/kg),说明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对次生盐渍化地块有一定的治理作用。增施有机肥既可保持长期的土壤良好生产能力,又可生产出当前和未来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产品。因此在新发展设施蔬菜生产的地区一定要灌输农民大量施用有机肥的理念。

猜你喜欢
日光温室黄瓜有机肥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日光温室荷载组合方法及应用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应用于日光温室大棚的研究
生物有机肥添加量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农作物产量和肥料投入影响的研究
清新脆嫩的黄瓜
黄腐酸肥料对日光温室中油5号桃的增产提质效果
黄瓜留瓜要注意两点
猪粪变有机肥一年卖了3个亿
我喜欢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