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消费扶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2022-01-11 11:33张晓敏
河北农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农产品消费

□文/张晓敏

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消费扶贫的概念首次正式出现。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强调,“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广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深化拓展消费帮扶。”

消费扶贫,一头连着贫困地区,一头连着广阔市场,它的最大特点是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过程中。贫困群众需要产品有“可销售的渠道”,广大消费者需要消费有“可保证的品质”。用消费扶贫机制倒逼产业升级、产品提质,将现代生产力注入贫困乡村,推动落后生产方式和传统生产关系的更新,精准挖掘用户需求,精准配置供应链,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效举措。找到消费扶贫的利益连接点,则消费扶贫“人人皆可为”。

一、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为消费扶贫注入内生动力

发展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第一个重要任务,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由之路,更是持续实现消费扶贫的内生动力之源。党的十八大特别是2015年中央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中央和地方都高度重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各级各部门在扶持政策、产业项目、资金技术等关键环节全面倾斜,支持贫困地区大力发展扶贫产业,让贫困群众就地就业、增加收入,为稳定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产业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项目管理、产业运营、技术掌握、市场对接、风险防控等,都需要很长一个时期去培育、去扶持。否则,扶贫产业只局限于种养环节,产业链延伸不下去,附加值提升不上来,产品利润依然微薄,不利于乡村财富积累,就很难进一步催生消费动力。因此,各地应下大力气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带动当地群体消费,推动扶贫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构建全社会支持消费扶贫的政策环境

相关职能部门大力支持脱贫地区拓宽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打通供应链条,拓展销售途径,加快流通服务网点建设,在生产许可审批、质量检测检验、品牌创建推广、商品展示推介、关键环节补贴等相关方面完善扶持政策,打通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推动脱贫地区产品和服务融入全国大市场。商业平台和直播网红在消费扶贫中体现责任担当,在脱贫地区扶贫产品纳入平台、进场费用、佣金提成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规范收费行为,支持扶贫产品销售。强化督促落实,制定考核办法,引导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团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将一定比例的福利费用用于采购脱贫地区扶贫产品,对参与消费扶贫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采取适当方式给予奖励激励。

三、严格对脱贫地区扶贫产品的质量把关

消费扶贫不是强制消费,是在确保同等品质和同类价格下的优先扶持,因此产品质量上必须过硬。河北省贫困地区大多处在燕山、太行山深山区,天蓝、地绿、水清、土净,多样化的地理地貌特征和资源气候差异,具有发展特色优质产品的天然优势。应充分利用独特资源禀赋,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创新要素配置方式,创新产品、业态和模式,增强特色优势扶贫产业发展新动能。要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供给水平和质量,加快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规模化供给水平,打造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牌。近几年河北省大力实施质量农业和品牌农业,支持脱贫地区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落实全程追溯机制,产品质量档次稳步提升。承德市开展农产品提标行动,“承德山水”品牌农产品在京津设立线上线下营销店铺2700余家,市场认可度进一步提升。张家口市16个县区全部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培育“大好河山·张家口”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保定市持续推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园区和各类示范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应进一步强化坚持消费引领,从供给侧、需求侧两端发力,适应消费、创造消费,提高贫困地区特色优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建立脱贫地区扶贫产业健康发展运行机制

让脱贫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要解决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为此,要注重扶植新型经营主体,指导贫困地区建立合作组织,以特色产业项目建设为载体,从技术、管理、经营、分配机制等全要素角度,引导、支持合作组织规范发展。培养技术人才,现行的人才技术培训政策要真正落到实处,不能流于形式,须结合农民、农村的特性实际,采用灵活培训的方式,地点可以设在田间地头、手工加工场所等。培养管理人才,着力造就一批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拓展营销方式,改变以往简单粗放的经营方式,建设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产品加工厂,促进全产业链发展,实现能量有序传导。引导建立长效利益联结机制,将村民利益与合作组织联结在一起,让村民得到土地租金、劳务收入、分红收入等多种稳定收入,激发村民靠自身劳动创收的内生动力。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农产品消费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比亚迪集团扶贫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设计是消费,也不是消费!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西南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在桂林举办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