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职场“老好人”吗?

2022-01-13 08:47居然
上海工运 2021年12期
关键词:小莫老好人钱钟书

◎居然

在热播电视剧《女心理师》中,职场“老好人”小莫的角色形象引发了不少职场人的热议——“这怕是讨好型人格在作祟吧?”

他原本只想剪个头,却禁不住推销,充值了五千块;被雨淋湿后,只想快点去换衣服,却被同事要求买早餐;明明已经在回家的路上,面对同事要求帮忙做PPT的请求,不忍拒绝,只能返回办公室……

有求必应的呼唤中,小莫总是答应着别人的事情,他也感受到很痛苦,“无法拒绝别人”常常扰乱他的生活节奏。

但只要想到拒绝会让大家认为他难以相处,疏远他,他就会觉得自己的世界崩塌,陷入加倍自责中,于是更加卖力地讨好。

渐渐地,他的“有求必应”成为了大家眼中的“好欺负”,逐渐被孤立。他帮同事做方案,功劳却被同事独占;同事们出去唱歌、约会,却把工作交给他;有客户来,需要人挡酒,第一时间找到他。如此反复,成为了一种恶性循环。他成为了一个大家眼中的“工具人”。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调查,“如果一个人学会合理地拒绝,就能减少生活中90%以上不必要的麻烦,避免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

讨好别人,唯独没有讨好自己

心理医生哈丽雅特·布莱克曾说:“身患取悦症的人对他人的认可上瘾,他们会努力想让除了自己以外的每个人都满意,甚至牺牲自己的健康和快乐来取悦别人。”

取悦症就是我们常说的讨好型人格。“总是有意无意地试图讨好身边每一个人,想让别人对自己满意;总觉得自己很累,但总觉得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不断地迎合别人对自己的期待。”

讨好型人格极度敏感,小心翼翼害怕得罪人。帮别人做事,往往比做自己的事更加小心,甚至觉得是自己的本分。

我们为什么要讨好他人呢?是因为我们太在意他人的眼光,害怕拒绝会得罪别人,让关系破裂。

太过在意他人眼光。讨好者们有着超乎常人的细腻敏感,能敏锐地察觉别人的情绪变化,并随时准备满足对方的需求。活在别人眼光里的讨好者们,常常让自己身心俱疲。

与其让他人左右自己的生活,不如一早拒绝,把精力放在更值得的事情上。毕竟人生不在他人眼里,而在自己的心里。只有不在意他人的眼光,才能活出自己。

害怕关系破裂。我们总是害怕拒绝会让关系出现裂痕,但有破损的关系才是生活的常态,需要小心翼翼维护的关系也是注定不会长久的。心理学有个概念,叫“自我界限”。守护自己的边界,才能遵从于自己内心,拒绝那些嘈杂的声音。人生一世,我们常为他人撑伞,却忘了最需要取悦的恰恰是自己。

事实上,讨好背后的心理逻辑是:我努力讨好你,你就要接受我。如果你不接受我,我就会生气。

讨好型人格,看起来无欲无求、什么都不要。实际上,喜欢讨好的人在索取更无形的东西,他们想要更多的情感回馈,那就是他们需要别人爱他们,需要他人的认可。

讨好型人格用对自己的伤害,来换取别人的同情、关注与赞美。

成年人的职场哲学中,要学会拒绝

不是自己的职责范围,也不是突发紧急情况,为什么你没有学会拒绝呢?

作家陆琪说:“大家都以为,帮人才有力量,而实际上,拒绝是一件更有力量的事情。学会拒绝,人们才知道你的底线在哪里。”

讨好不是赢得他人尊重的方式,拒绝才是。拒绝是一门必修课,不代表我们必须态度坚决、长驱直入。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可以让拒绝变成一件轻松的事。

诙谐幽默,让拒绝不尴尬。有个美国女读者特别喜欢钱钟书的《围城》,来到中国时,很想拜访自己的偶像。钱钟书拒绝了她:“女士,如果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见那个下蛋母鸡呢!”女读者哈哈大笑,觉得钱钟书果然风趣幽默。钱钟书不仅给对方留了体面,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干脆拒绝,给别人留有寻求其他帮助的时间。比起模棱两可的回答,让求助者处于悬而未决的被动状态,干脆的拒绝对方才是对对方负责任的态度。

提供帮助,让拒绝也充满人情。拒绝别人的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善意。

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我们怎么跟别人相处。别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我们怎么对待他们。

与人相处的时候总是为别人考虑,会让人觉得舒服,但也有着本质的问题——怕别人不高兴、怕跟人起冲突。

为了避免冲突,讨好型人格就会去迎合别人,久而久之,让每个人喜欢自己便成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目标。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也许没有特别害怕和难以拒绝人,及时突如其来的事情是自己并不情愿去做的,但往往碍于面子答应。

同时,不少人开始“代入”,思考自己是否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讨好行为”。实际上,在职场中,在工作面前,除了必要的拒绝,我们也需要思考,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适当的互帮互助也是同事间的一种互相帮衬,但完全“甩锅”的行为仍是难以接受的。

另一方面,拒绝不是懈怠的一种借口。职场中,还有一种“老好人”,看上去“有求必应”,实际上他们才是“职场老法师”,除了职责范围以外的部分,他们在各种问题和额外工作之中默默接受,不断吸取业务经验和资源渠道,在大家的互帮互助中,将自己历练成为更加纯粹的“老法师”,这或许又是另一种“职场老好人”。

猜你喜欢
小莫老好人钱钟书
不做没原则的好人
善意的回馈
最短的情书
赛珍珠受到钱钟书斥责原因探析
钱钟书被女儿“难倒”
老好人
老好人
勿以恶小而为之
刘海
钱钟书三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