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流行性腹泻的防控

2022-01-14 11:36赵辉郭照成步帆韩雪峰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150069
兽医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流行性猪只猪群

赵辉 郭照成 步帆 韩雪峰/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 150069

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猪场腹泻发病率急剧上升,其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是猪场非常常见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呈高度接触性,临床上表现为呕吐、脱水以及严重的腹泻。病原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其引起的临床症状与传染性胃肠炎高度相似。是目前继非瘟、蓝耳病之后第三大猪烈性传染性疾病。该病最早可追溯于1971 年,英国和比利时对此病进行了首次报道,之后迅速波及多国。1980 年我国首次分离到PEDV,并且在2010 年底,中国多个地区报道了严重的流行性腹泻,经鉴定,该腹泻是由变异毒株引起。

1 临床症状

对于发病猪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不同日龄的猪只感染后所表现的症状各不相同。但发病最为严重的是7 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甚至能达到100%。

产房仔猪发病时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脱水、消瘦等。猪只身上沾有排出的糊状或者水样的粪便,怕冷并且扎堆,该病毒传播非常迅速,几个小时就可以传遍整栋猪舍,仔猪吃奶之后很快就出现呕吐,日龄偏小的仔猪抵抗力相对较弱,日龄越小所表现出的死亡率越高。不足10 日龄的猪只发病迅速,2~7d 后陆续出现死亡,且死亡率接近100%,两周龄以上的仔猪死亡率可以控制在10%以内。

保育后期至育肥猪发病时,主要排喷射状水样稀便,病程7d 左右,一般不会出现死亡,但是生长缓慢,日增重下降。如果母猪发病,流行性腹泻病毒会垂直传播给仔猪,并且大量向外界排毒。

2 剖检变化

肉眼观察,小肠的病变较重,如果在发病早期,小肠肠壁变薄,肠体膨胀并且充满黄色液体。

3 致病机理

流行性腹泻病毒对肠道组织有很明显的嗜性,到达肠道后,会在十二指肠、回肠以及除直肠以外的大肠肠绒毛细胞中定值。在感染后期,少量的PEDV 也会在PP 结或隐窝细胞中被检测到。病毒侵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后,开始复制增殖,如果细胞被病毒侵入,会造成细胞裂解,同时发生坏死,进而小肠绒毛出现明显的萎缩,减少了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面积,导致营养物质吸收发生障碍,使仔猪发生腹泻、脱水,最终导致死亡。

研究发现,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和猪只日龄有很明显的相关性,一般来说,仔猪的日龄越小,发病就会越严重,因为仔猪在低日龄时,肠道绒毛细胞正处于发育阶段,受到病毒侵害后再生较慢,初生仔猪还不具备完善的免疫系统,感染PEDV 后表现出更为严重的损失。

4 猪流行性腹泻病的防控难点

4.1 PEDV 发生变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在2010 年后变异较大,其中S 基因的N 端出现个别碱基的插入和缺失,这种碱基的改变会增强病毒的毒力,导致在一年四季,各年龄猪均可发病。目前现地使用的经典毒株,对变异毒株的保护力有所下降。

4.2 PEDV传播途径多,传染性强PEDV 虽然具有囊膜,但其在环境中难以清除,可以通过饲料、器具、人员及空气进行传播。母猪发病后,在其奶水中也可以检测到病毒。PEDV 对环境的抵抗力很强,能长时间的存活。正常情况下,PEDV 在干饲料中能存活7d 左右,在湿拌料中存活的时间稍长,大约存活28d;在饮水中可存活两周左右。发病猪只可以向外界大量排毒,粪便和口腔是其重要的排毒途径,并且排毒时间长,有研究表明,猪只发病70d后口腔中仍可以检测到PEDV。

4.3 饲养管理不到位非洲猪瘟的到来,的确使养殖户开始重视生物安全,但是偶尔有放松警惕的时候。为了快速复养,大量引进后备猪,甚至在多个猪场引种,引种时检测不到位,导致野毒进入猪群。秋冬季节,猪舍保温较差,冷空气突袭圈舍,诱发猪只大面积腹泻。产房暴发腹泻后,未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干燥,病毒隐蔽在角落,为下次产房生产埋下隐患。所以,当猪群出现腹泻后,要及时消毒,并将病猪进行隔离,同时处理好腹泻粪便。

4.4 猪场基础免疫不到位非洲猪瘟发生以后,为了减少与猪只的接触,很多猪场将常规的疫苗免疫取消,尤其是腹泻疫苗的免疫,导致了猪群健康度整体下降,对外界病原的抵抗力明显降低。PEDV 变异后,毒力和传播能力增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流行性腹泻疫苗的免疫应纳入猪场的必免项目。

5 综合防治

5.1 加强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猪场病原的活跃程度,流行性腹泻容易出现在环境卫生较差,保暖设施不到位并且很少进行清洁消毒的猪舍。所以仔猪出生以后,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尽量让仔猪吃上初乳,以此来增强仔猪的抵抗病毒的能力。如果猪群出现腹泻症状,应迅速将病猪进行隔离,隔离的猪舍应清洁、温暖且干燥,加强护理,对于病猪排泄的粪便及污染物要及时清理并消毒,防止造成病毒的传播。引种时,尽量从固定的种猪场引种,并且做好病原检测,引入后要进行严格的隔离和驯化,待检测合格后方可入群。

5.2 免疫接种对于流行性腹泻的治疗,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所以猪场一旦发生腹泻,造成的损失会非常严重,由于低日龄仔猪抵抗PEDV 的能力较弱,病死率较高,提高低日龄仔猪免疫力是降低病死率很有效的措施。目前猪场普遍对母猪进行疫苗免疫,初生仔猪可以通过初乳获得被动免疫保护。在母猪产前40d 和20d 免疫两次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可以使初生仔猪从奶水中获得大量的母源抗体,使仔猪获得坚强的免疫保护。除了跟胎免疫,也可以选择普免,每年普免4 次,使母猪体内抗体水平始终处在很高的水平。另外,冬季和春季是产房腹泻高发季节,在9 月和次年3月对全群进行普免,可以更有效的防止病毒性腹泻的发生。对于感染压力比较大或者正在发病的猪场,全群猪只免疫两次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猪只的排毒,减轻腹泻的严重程度。□

猜你喜欢
流行性猪只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大学生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行为及中医知识调查研究
猪群免疫抑制因素及应对措施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提高装猪坡道装载效率的研究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养成健康卫生好习惯 做好流行性疾病预防
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对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