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研究

2022-01-14 11:36邓吉初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马路镇人民政府413506
兽医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体病猪只病原

邓吉初/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马路镇人民政府 413506

在猪患猪附红细胞体病后会使仔猪体质降低,其他疾病的发病率增高,严重的会出现仔猪僵化、育肥猪的生长发育放缓、饲料利用率降低等情况,不利于正常的饲养生产。猪附红细胞体病极容易在短时间内大范围传播扩散,导致大量猪只患病,并产生继发性感染,甚至部分猪只因为患病而死亡,给养殖场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也危害养猪业的良性发展。

1 病原分析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是附红细胞体,由于其序列与支原体具有同源性,因此被列为衣原体属,其外形多为卵圆体或者环体,少量会出现顿号状与杆状,附红细胞体直径为0.3~0.8μm,也有少部分直径可达到2.5μm。猪附红细胞体最外层有细胞膜包裹,细胞膜内的包浆有10nm 左右的微管与核糖体,但是没有细胞核与细胞器。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可以清晰观察到,血浆中的猪附红细胞体呈现不规则游离状态,其运动状态与红细胞状态没有明显关系,但是当猪附红细胞体大量聚集后,会造成细胞的活性降低,严重时可使细胞失活。猪附红细胞体不仅可以吸附在红细胞表面,也会入侵到红细胞的内部,造成红细胞受损。

2 诊断方法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方法可以大致分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病理诊断以及实验室诊断等方法。流行病学调查是通过周边养殖场猪只患病情况进行的基础诊断方法,临床诊断主要通过对猪只发病时的临床症状与猪附红细胞体病进行对比,临床诊断方法可能因为病情相似造成误诊,因此需要通过病理诊断以及实验室诊断进行确诊。现阶段使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PCR、LAMP、ELISA、染色镜检、以及鲜血压片等技术,下文对几种诊断技术进行详细论述。

2.1 流行病学附红细胞体对多种动物具有感染性,例如猪、牛、羊以及兔子等,同时也能够传染人,并且传染率较高。但在通常情况下,感染附红细胞体的动物中,仅有猪的发病率较高,其他动物感染后的发病率相对较低。附红细胞体能够传染各个年龄段的猪,尤其是仔猪和架子猪,感染后可出现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猪只、隐性感染猪只以及携带病原的饲养场工作人员,病原可以通过垂直传播、接触性传播以及医疗器械传播,部分吸血的节肢动物也会携带病原成为传染源。由于夏季与秋季吸血类节肢动物大量繁殖、生长,所以此时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率激增。成年猪只对附红细胞体具有一定的抵抗性,在感染后大部分情况表现为隐性感染,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仍具有传染性,当猪只受到外界环境刺激或者感染其他疾病造时,基础免疫力下降,会出现发病症状,因此大部分猪附红细胞体病会与其他疾病共同发病。

2.2 临床诊断猪附红细胞体病感染后会有较长一段时间的潜伏期,潜伏期可以达到20d,部分健康猪只由于基础免疫力较高,甚至会出现长时间的隐性感染,仅有少部分猪只出现急性发病,表现出耳部与腹部皮肤发红、死亡。大部分患病猪只为亚急性发病,表现为整体性症状,全身体温升高至42℃,稽留热,精神萎靡不振、采食量下降、耳部与四肢处皮肤出现斑块有发绀的情况,其余皮肤失去血色逐渐变得苍白。随着病情的发展猪只出现便秘,大便干燥、结块,待病情发展到20~30d 后,患病猪只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排便颜色为黄绿色的糊状,病情严重的猪只会出现便血的症状,并且带有浓重的腥臭味;尿液由淡黄色逐渐加深,最终变为深黄色。病情发展到后期,猪只的生长发育明显放缓,甚至部分猪只由于病情严重,最终形成僵猪。若妊娠期母猪感染猪附红细胞体患病,极其容易出现早产、流产以及死胎等情况,也有部分母猪顺利生产,但是胎衣不下对母猪子宫造成损伤;哺乳期仔猪由于自身的免疫力不足,因此在感染附红细胞体后发病率高、病情更为严重,并且一只仔猪感染发病则会感染整窝的仔猪患病,严重的影响了仔猪的存活率;青年猪与育肥猪由于自身免疫能力强,在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后大部分表现为隐性感染,部分猪只出轻微发病症状,皮肤略显苍白、可视黏膜发白、呼吸系统有轻微症状。

2.3 病理诊断将猪附红细胞体病死亡的猪只进行解剖病检,可以发现猪只出现贫血与黄疸症状,皮肤与黏膜组织出现黄染,若猪只患病时间较长,部分脏器与脏器外的脂肪层也会出现黄染。胸腔、心包与腹腔出现大量积液;心外膜、膀胱上分布大量出血点;血液变得稀薄,整体呈水样状态,有血凝不良的现象;皮下组织出现严重水肿;冠状脂肪出现黄染。胆囊明显肿胀,但是呈现浓稠状的胶状体;肝脏肿大、质地变软,极易碎裂,肝脏的颜色变为土黄色或者黄棕色,表面分布大量黄白色、灰白色的坏死灶;脾脏外观为黑色或者暗黑色,整体肿大、质地变软,出现大小不一的坏死结节,小的如针尖大小,大的如米粒大小;肾脏肿大、且变脆变软。脑部软脑膜出现大量出血与充血情况,并且出现大量的白细胞沉积现象,部分猪只脑室出现脑积液现象。

2.4 实验室诊断

2.4.1 PCRPCR 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的英文缩写,是现阶段敏感性最高、最精准的检测手段之一,但是PCR 检测方式对于检测的设备条件、工作人员操作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在正常生产工作中得不到有效的推广。

2.4.2 LAMPLAMP 是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的英文简称,是一种可以将核酸扩增的全新技术,虽然需要的仪器的水平较低、价格较低,但是却可以有效的保证检测的灵敏度,是现阶段极其值得推广的检测手段,在实验条件较差的饲养场实验室进行推广具有极高的性价比。LAMP 属于新型科研技术,在进行大范围技术推广的过程中,要考虑饲养场检测人员对新知识的接受度,从而提高实际应用率。

2.4.3 ELISAELISA 是指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该方法检测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检测敏锐性高、准确性高,有多种ELISA 可以用于检测如夹心双抗ELISA、间接ELISA 等,但是由于ELISA 方法对仪器设备的要求过高,导致推广工作中起不到明显效果。

2.4.4 染色镜检常用的染色镜检的方法有吉姆萨染色与瑞氏染色两种,使用两种染色剂对样本进行染色后与健康猪只血液进行对照,通过显微镜可以清晰观察到红细胞表面附着的蓝紫色或者蓝色异状物,从而确定为猪附红细胞体。现阶段染色镜检是饲养场与环境较差的实验室最常规的检测方法,这种检测方法对仪器设备与操作技术的要求都相对较低,但是检测过程中的准确率仅达30%,并且会有部分假阳性出现,需要多次重复检验。

2.4.5 鲜血压片采集患病猪只的耳部静脉血,取一滴置于载玻片上并且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均匀混合后将盖玻片盖上,完成准备工作。通过油镜或者高倍镜进行观察,可以观察到血浆中大量红细胞处于不规则运动状态,但是部分红细胞由于有病原体附着导致没有运动,仔细观察未移动的红细胞,可以观察到红细胞出现变形、边缘不整齐、还有部分出现不规则形状,从而确诊猪只感染附红细胞体。鲜血压片的检测方法简单,被广泛推广使用,但是由于需要技术人员长时间观察判断,致使检测过程中的敏感性过低,甚至有部分隐性感染、慢性感染的猪只血液中病原体相对较少,不容易被显微镜观察到,导致误诊。

3 预防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现阶段没有研发出疫苗,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措施共同进行预防。其一,可以通过提高饲养管理工作,为猪只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猪只的基础免疫力,降低发病率;其二,还需要对养殖场进行封闭管理,避免养殖场外的病原体入侵;其三,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工作,避免病原体大量滋生,减少猪只与病原体接触,从而切断传染源;其四,严格做好驱虫工作,吸血的节肢动物与寄生虫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之一,有效的做好夏季与秋季的驱虫工作,可以切断病原传染的传播途径;其五,药物预防,使用血虫净进行预防性用药,可以有效的清除猪只体内的附红细胞体,杀灭病原,或使用四环素、新砷凡纳明以及咪唑苯脲进行替代。其六,若出现猪只发病,则可以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西医杀灭病原体,中医固本培元,是现阶段最佳的治疗方法。

4 结语

猪附红细胞体在感染猪只后会附着在猪只血液中的红细胞上,还会进入红细胞内,造成红细胞受损,影响猪只机体的健康,发病后造成猪只整体免疫力降低,因此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病后多会出现继发性感染,造成疾病的治疗难度增大,也影响了正常的饲养生产。需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养的卫生管理,并且做好驱虫工作,有效的控制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率,提高养殖效率。

猜你喜欢
体病猪只病原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肉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提高装猪坡道装载效率的研究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