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党建统领中小学内部治理创新的五维探析

2022-01-18 00:16李晓忠王轶晰咸晓红
中国德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教科院实验学校校园文化

李晓忠 王轶晰 咸晓红

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聚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部署的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中小学内部治理作为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的领导,用党建工作统领中小学内部治理创新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健全学校办学管理机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自2014年起,中国教科院先后在厦门、北京、杭州、广州等地与当地政府、教育局或学校签署战略协议,合作共建若干实验学校。作为践行“科学理念、科学治理、科学育人、科学评价”的重要实践平台,探索教育现代化和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实验田,中国教科院实验学校始终重视党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发挥学校党建在完善学校内部治理、健全学校办学管理机制方面的统领作用,取得显著成效。

一、党建引领,把牢学校政治方向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小学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题中之义。中国教科院实验学校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举办主题活动等方式,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牢学校政治方向,涵养学校师生爱党爱国情怀。

中国教科院厦门实验中学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始终注重充分发挥党建“定盘星”的作用,用党建引领学校发展。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密结合建党一百周年契机,通过开展理论主题教育、成立师生党史宣讲团等方式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党史教育活动。其中,学校精心设计的“学史·悟思·实干”主题党史教育线路,被厦门市组织部门和厦门城市党建学院确立为实训基地,为省内外百余所学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重要资源。此外,在党建引领下,学校探索构建了围绕“精新”教育思想,以“十个好”治校方略和“五个点”育人为抓手的“一体两翼”现代化学校治理体系,在助力学校快速优质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凝心聚力,深入校园文化建设

在新时代背景下,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全面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内容。党对学校建设和校园内部治理工作的引导,需要通过学校文化建设落实到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校园文化建设是将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到课堂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建设促使教职工凝心聚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党的引领,是中国教科院实验学校的共同特点。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挖学校红色资源,学校文化体现信仰传承

在中国教科院的实验学校中,部分学校的校史中即包含了红色历史和共产党精神的相关内容。学校重视红色资源的深挖和红色精神的传承,将红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底色。如中国教科院大兴实验学校,其前身为中国第一所集体农庄的配套学校“红星中学”。学校将红星中学中崇尚劳动、贴近群众、植根中华大地的精神总结为“红星精神”,并将红星精神作为大兴实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出发点。学校鼓舞每位教职工和学生“仰望星,奔向星,成为星”,结合红星精神扎根实践、立足劳动的特点,开展垃圾分类等特色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和爱党爱国系列主题实践教育,形成了学校独特的劳动教育特色。

(二)深度融合,建设蕴含红色精神的校园文化

将红色精神和校园文化深度融合,是中国教科院实验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必备考量。中国教科院朝阳实驗学校的“润品育能,筑基未来”、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的“养正气、立志气、聚和气、强底气”以及中国教科院胜蓝实验中学的“清廉学校”建设等,或强调要涵养、培育具有崇高品格和坚定信仰,将党的精神谱系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的学生,或强调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发挥党员与教职工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的精神谱系化为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文化生态,使师生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均得到浸润。

中国教科院胜蓝实验中学的“清廉学校”建设,要求党员教职工将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作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建设“清风徐来,廉洁花开”的清廉学校。通过组织深入学习、进行各项制度和活动建设等行动,使学校教师带动学生心中有律、心中有样、心中有梦,并渗透到学校的育人实践中。中国教科院朝阳实验学校以“润品育能,筑基未来”为核心理念,强调“润泽管理”,通过文化场域的建设,将红色精神渗透进每一位师生工作、学习与生活中,使全体师生自觉行动、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形成了自由发展、完善个性、显现智慧、舒展心灵的校园文化。

(三)民主决策,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

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是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的关键环节。如何构建一套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和治理体系,切实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至今仍是困扰中小学校发展的一个难题。中国教科院实验学校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机制探索,力图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中国教科院所有实验学校均注重党支部建设,推行党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中国教科院朝阳实验学校的“扁平化管理”、丰台实验学校的“制度建设”与“民主监督”有机融合、海淀区民族小学的“项目搭台”、厦门实验中学的“依法办校”等,均是在党建引领、在学校文化背景下作出的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益探索。

中国教科院丰台实验学校对学校的管理机制进行两手抓,一方面充分发挥党的决策引领作用,实现党务工作与行政工作的有机融合,在学校重大事项决策上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党在领导学校制度建设与民主监督机制建设中的作用,坚持校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推行重大问题的集体决策,从而在制度层面保障了党建与学校日常工作的深度融合。

三、思政领航,健全课程育人体系

中国教科院实验学校通过思政课程体系建设和五育融合相关活动等,系统建设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体系,确保党建对学校发展的引领作用浸润每个学生的成长。

(一)构建特色思政课程体系

中国教科院实验学校在探索构建各具特色的思政课程体系方面,可谓各个精彩。海淀区民族小学、丰台实验学校、厦门实验中学等充分建立起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政课程体系和相关活动体系。例如,海淀区民族小学强调榜样力量的示范引领作用,党总支引领全校师生和家长进行“古今百名榜样推选”活动,引导学生崇尚先贤先烈和时代楷模,并向古今榜样学习看齐。自2013年起,海淀区民族小学开始评选“感动民小人和事”榜样评选活动,通过榜样的树立激励学生发展,从而形成了具有民小特色的校本活动体系。厦门实验中学强调课程创新,尤其注重国家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人本化,开发名著阅读、特色体育等课程,并在其中渗透思政内容,建设具有特色的思政课程体系。

(二)五育融合,推动立德树人

党建引领课程建设,不仅要发挥思政课程的主阵地作用,还需要探索与五育相融合的课程思政,组织多姿多彩的活动,以生动的形式浸润学生成长,从而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教科院实验学校在积极推进五育融合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发挥思政课的思想浸润与价值引领作用,通过开展各种特色实践课程或活动,推动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近期,朝阳实验学校、海淀区民族小学、大兴实验学校、丰台实验学校等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举办冬奥主题运动会,开展冬奥特色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冬奥体育项目强身健体的同时,了解冬奥知识和回顾我国申奥历程,增强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此外,中国教科院各实验学校借助建党一百周年契机,通过组织学党史、参观党史纪念馆、讲党课、唱红歌等活动,将党建融入课程体系,切实发挥了党建对课程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对党史、党建有更为生动、深刻的理解,增强作为时代新人的责任感和对社会主义中国的认同感。

四、以评促进,综合评价推动学校发展

评价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加强内部治理、推进现代化校园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内部评价必须遵循以评促进、以评促改的原则,即通过评价使师生和教职工充分了解自身的发展状况,同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改进需求,并据此拟定适宜的改进方案。新时代背景下的校园评价必须坚持形成性、增值性与综合性相统一的原则,使师生和教职工在长期发展中看到自身的成长与进步,看到自身每个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不同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评价的内容、形式、针对主体等必须多元,这既是新时代背景下党和人民对教育评价改革的要求,同样是学校治理向现代化推进、完成“破五唯”工作的必由之路。在学校内部评价的内容及其内涵精神中,崇高的价值追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立德树人的核心要素,必须占据核心地位。中国教科院实验学校尝试以多种方式、不同角度,立足立德树人根基,对广大学生和教职工进行形成性、增值性和综合性评价。例如,朝阳实验学校以激发干部活力为指向,根据教职工不同岗位特点确定评价项目,具体指标模块化组合,采用分层分类多主体的评价方式,充分注重评价结果反馈与使用,充分凸显出评价作为促进学校建设、教职工队伍提升的有效手段。

五、家校共育,合力推進学校治理

终身学习、社会性学习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未来的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学校之内,而应在家庭、学校与社会间协同配合,形成真正的“大教育”体系。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在党领导的基础教育体系中,家校社协同共育将占有更重要的位置。中国教科院实验学校一贯重视家校共育工作,海淀区民族小学、荔湾实验学校等,长期重视家校关系的建立、维护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教科院实验学校品牌特色的家校共育工作体系。如中国教科院荔湾实验学校,自建校之初便将家校共育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之一,并为此专门作出顶层设计,保证学校在校园文化、制度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均强调与家长的合作及对家庭教育的重视。除常规开设家长学校和家长课堂外,荔湾实验学校将校园作为打通家校社三方的大平台,借助社区资源和社会力量,为家长与学生、家庭与社会之间的联通活动和相关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保障。

综上所述,中小学的内部治理现代化与未来发展离不开党建统领。学校办学方向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校园评价机制建设、家校社协同共育、学校良好办学生态营造等,均需要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人民群众对学校办学和内部治理的需求逐渐迈入高质量时代,学校办学和内部治理面临新挑战的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党建对学校内部治理和发展规划能够起到根本性、决定性的作用。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将党建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将全面提升中小学办学质量,从根本上保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落实。

【李晓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发展处处长,副研究员;王轶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发展处,助理研究员;咸晓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发展处,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 敏

*本文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20年度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区域教育现代化推进路径研究——以中国教科院综合改革实验区为例(GYF12020005)”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教科院实验学校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21年招生简章
湖南省2019年教育科研扶贫现场会召开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重庆市教科院赴巫溪、巫山开展教育扶贫联片教研活动
An Analysis of Mobile Equipment on Merits and Demerits and Development
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学生作品选登
更正启事
金坛市明珍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