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水平对糖尿病并发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溃疡疗效影响的临床观察

2022-01-18 13:17何清美欧琳琳邓秋菊蒋明芝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口腔溃疡复发性病程

何清美 欧琳琳 邓秋菊 蒋明芝

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或复发性阿弗他性口炎(RAS),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溃疡类疾病[1]。临床多为具有“黄、红、凹、痛”特征的圆形或者椭圆形溃疡,且反复发作具有周期性和自限性的特点。近年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的增加,成为涉及人类身体健康的严重社会因素,而且糖尿病易引起诸多的并发症,口腔溃疡则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我们发现不同血糖控制水平的患者在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2月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且符合诊断标准的87例2型糖尿病并发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为低HbA1c组(HbA1c<7%)25例、B组为中HbA1c组(7%≤HbA1c<9%)30例及C组高HbA1c组(HbA1c≥9%)32例。其中,A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4.76±7.56)岁;糖尿病病程2~18年,平均病程(7.25±3.72)年;口腔溃疡个数1~4个,平均(2.15±0.43)个,溃疡直径为0.3~1.0cm,平均直径为(0.64±0.14)cm。B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6.03±6.85)岁,糖尿病病程3~15年,平均病程(6.43±3.64年);口腔溃疡个数2~5个,平均(2.24±0.38)个,溃疡直径为0.5~1.0cm,平均直径为(0.66±0.16)cm。C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57岁;糖尿病病程1.5~16年,平均病程(6.72±3.88)年;口腔溃疡个数2~4个,平均(2.56±0.46)个,溃疡直径为0.5~1.2cm,平均直径为(0.67±0.15)cm。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三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溃疡个数及大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纳入标准:参照1999 年WHO拟定的糖尿病分型和诊断标准[2]、2001年发布的《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疗效评价试行标准》[3]及相关文献[4],纳入标准如下:①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生化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复发性口腔溃疡者;②口腔溃疡病程在1年以上,每月至少发作1次,就诊时溃疡发生时间在48小时以内;③口腔溃疡病灶数为1~5个,充血、水肿、疼痛症状明显;④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排除标准如下:①重型RAU,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如白塞病);②24小时内使用镇痛药物;③1月内使用抗生素、消炎药,3月内全身使用皮质内固醇及免疫抑制剂者;④患有影响本研究用药或检测结果的其他相关疾病(如贫血、消化性溃疡、克罗恩病、急性感染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⑤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影响糖代谢的疾病、急性感染期等患者;⑥严重心肺疾病、肿瘤患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

1.3治疗方法 各组病例均给予常规的口腔溃疡治疗:取维生素C(生产厂家: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0614)、维生素B12(生产厂家: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1993)各1片研成粉末,与1g思密达(生产厂家:湖南华纳大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089)混合,3次/d,均匀涂抹于患者口腔内溃疡处。

治疗开始后1周内各组病例均保持原生活方式及糖尿病治疗方案不变,饮食清淡,忌辛辣刺激及烟、酒等,保持充足睡眠。1周后B组及C组病例至糖尿病科给予个体化降糖方案及糖尿病饮食以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

1.4评价标准 据文献拟定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标准[3]。(1)观察指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第5天、第7天分别观察疼痛指数(P)、溃疡愈合时间(d)。若7天以后溃疡未愈合,每两天电话随访患者一次,追踪患者溃疡愈合时间,根据溃疡愈合时间计算平均溃疡期(D)。疼痛指数采用视觉类比量表(VAS)记录。评价指标分级[3,5]:D1为平均溃疡期缩短(t检验,P<0.05) ,D0为平均溃疡期无改变(t检验,P>0.05),P1为疼痛指数减小(t检验,P<0.05),P0为疼痛指数无改变(t检验,P>0.05)。(2)疗效评价标准:D1P1为显效,D1P0或D0P1为有效,D0P0为无效[3,5]。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2 结果

表1显示:A、B、C三组在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B)=0.544>0.05;P(B&C)=0.583>0.05;P(A&C)=0.430>0.05),具有可比性。B组与C组治疗后第3天、第5天、第7天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3(B&C)=0.752>0.05 ;P5(B&C)=0.673>0.05;P7(B&C)=0.441>0.05);A组第5天、第7天的VAS评分与B、C组比较,有显著性地减少(P5(A&B)=0.041<0.05;P7(A&B)=0.035<0.05;P5(A&C)=0.027<0.05;P7(A&C)=0.008<0.01)。

表1 3组患者的疼痛指数比较

表2显示:A组比B、C组平均溃疡期明显缩短(P(A&B)=0.042<0.05;P(A&C)=0.009<0.01);B组平均溃疡期较C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0.05)。

表2 3组患者平均溃疡期比较

表3显示:A组的总有效率92%显著高于B组(66.6%)、C组(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B)=0.042<0.05,P(A&C)=0.000<0.01),B组的总有效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0.05)。

表3 3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以2型糖尿病为主。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渐上升。HbA1c能反映糖尿病患者近2~3 个月的糖代谢情况,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美国糖尿病协会指南提出,HbA1c≥ 6.5%的患者即可诊断为糖尿病[6]。在我国,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合理的HbA1c控制目标为<7%[7]。糖尿病患者常常出现口腔溃疡,大部分都是在血糖没有得到良好控制时发生,且难以治愈,易反复发作[8]。本研究A组患者样本量相对较少,考虑可能因血糖水平控制较理想,发病率相对较低有关。

口腔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环境,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偏高,血液中的葡萄糖处于高渗状态,口腔黏膜给细菌提供了较好的繁殖生长环境,此时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溃疡的愈合,且容易复发[9-10]。再者,糖尿病患者常常口腔内唾液少而黏稠,减弱了口腔的自洁作用,唾液中的黏蛋白等防御蛋白成分降低,黏膜的屏障功能减弱,于是易发生浅表性溃疡。思密达的主要成分是八面体蒙脱石,能够吸附多种病原体并将其固定,起到保护口腔黏膜的作用,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能够起到营养作用,维生素C作为一种酸性物质,能够刺激唾液的分泌,唾液中的溶菌酶具有较强的杀菌消炎作用,且维生素C可促进胶原蛋白和细胞间质的合成,三药联合治疗糖尿病口腔溃疡的疗效是确切的[11-13]。因此,本临床观察以此作为口腔溃疡的常规治疗方法。

观察结果显示:血糖控制合理组(低HbA1c组)溃疡疼痛指数、愈合期及总疗效均明显优于血糖控制不佳组(中HbA1c组)及极差组(高HbA1c组),而在溃疡愈合期及总有效率上,中HbA1c组与高HbA1c组比较显现出优势。然而我们发现,在溃疡初期,3组在疼痛指数的变化上差异不大,这与糖尿病基础的存在有关,同时与口腔溃疡的愈合机理也是相符的。由于患者血糖水平高,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温床,延缓了口腔溃疡的病程,增加了溃疡治愈的难度。故对糖尿病口腔溃疡患者,在治疗时,必须加强血糖管理,积极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能较大程度缩短患者的口腔溃疡期、降低疼痛指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猜你喜欢
口腔溃疡复发性病程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复发性口腔溃疡和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关性分析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和药敏情况及治疗效果
护理干预对丙种球蛋白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效果
鸡内金喷膜剂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
口腔溃疡预防有招
反复口腔溃疡,是可忍孰不可忍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