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绿茵阁”创美劳动项目化学习探微

2022-01-19 03:57张刚汪春燕张越英
中国德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劳动融合学校

张刚 汪春燕 张越英

“劳”在《汉语大字典》里,是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新时代赋予了劳动教育新要求与新价值,赋予了劳动教育“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崇高地位,并倡导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国家层面的总体规划和具体指导为学校校本化实施提供了方向。

一、小场地·小切口:城市小学劳动教育载体的创新与设计

劳动教育不是独立的教育形式,需要五育互融互促,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这决定了劳动教育的大视域,但是要书写劳动教育大文章,必须创新劳动教育载体,以小切口实现深突破。

(一)“小”中突围:破解城市小学劳动教育困境

浙江省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创办于2005年8月,由朝晖新村二区小学、现代城配套小学整体并入朝晖新村六区小学而成。学校始终秉承“民族情怀·国际视野·现代品质”的办学思想,以“办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精致、温暖的省、市一流美好小学”为发展愿景。由于学校地处拱墅区“双晖”地区,毗邻杭州武林商圈,寸土寸金,具有典型的城市中心地区小学的特质,生均用地面积小(11平方米)。与大多数城市小学一样,存在校园劳动资源有限、劳动场域缺乏、劳动环境受限等困境。因地制宜地统筹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力量,实现“突围”,显得尤为重要。

(二)“小”中聚力:创设城市小学劳动教育新载体

当前,劳动育人、五育并举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解决劳动育人理念真正落地的问题,需要找到具体的抓手和有效的载体。在校园中,落于地面或悬于半空中的绿化带及楼道护栏没有被遗忘,师生用“现代·绿茵阁”这样一个优雅的名字稱呼它。“现代·绿茵阁”是一个小的劳动实践场地,但是“小”中可以凝聚力量。学校基于“现代·绿茵阁”开展创美劳动,引导学生绿化养护、卫生包干、美化探索等,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思考植物共生、环境共享、行为共谐的问题。此载体的设计关键是引导学生感受劳动创造美,即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丰盈精神生活。

(三)“小”中求新:构建“集思探索式”操作路径

为促进校园劳动教育空间小而精致、微而深厚,学校基于“现代·绿茵阁”构建“集思探索式”劳动实践操作路径,以项目为依托,突出劳动实践中的集思广益与探索研究。其核心为“六阶两环”,设计“提出设想→集思广益→内容选择→规划设计→探索实施→成果展示”的行为路径,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劳动问题,美化生活环境。除此之外,学校还关注“愿景表达→观点碰撞→科学决策→创意实践→习惯养成→品质提升”思维、情感路径,将决策表、规划书、手账册等作为创想源,促进学生劳动实践,使劳动实践体现主体性、过程性。

二、巧规划·巧融合:“现代·绿茵阁”创美劳动项目化学习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对实践形态和实践路径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从单一走向融合,构建具有融合性的、开放性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现代·绿茵阁”创美劳动是学校劳动教育载体——“现代三项”(基于“民艺馆”的创意劳动、基于“桃花源”的智慧劳动、基于“绿茵阁”的创美劳动)中的一项。学校巧规划,根据创美劳动不同阶段设计分项目,推动项目化学习。

(一)规划书:与实际融合,在任务驱动中激活态度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学就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立足校园实际,学校细化行为路径的前四个环节,通过“绿茵阁种植规划书”,帮助学生明确“现代·绿茵阁”创美劳动规划阶段的学习实践任务。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提出设想,不仅充分考虑杭州的天气因素,还要顾及土壤性质、土层深度,查阅资料,询问专家,完成项目规划书。随后,学校召开“现代·绿茵阁”项目规划论证会,集思广益。学校邀请星少年科学院农学种植分院辅导员就孩子们的规划设计提出建设性意见:立足“好看、好玩、好种”这三个基本因素,充分考虑绿茵阁的朝向问题,优先选择本土植物,避免“水土不服”,避免种植带刺、多汁、有毒的植物,进一步思考种植植物的选择。论证会现场还进行互动交流,让孩子们进一步明晰自己的规划设计中哪些是合理科学的,哪些是不周全的。最后,孩子们修改规划书,进行劳动实践。与实际融合的规划书项目劳动实践,激活了学生劳动的积极性。

(二)标识牌:与学科融合,在学习探究中培养情感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倡导一种基于劳动基础之上的现代审美人格的培育,让学生在劳动中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现代·绿茵阁”种上了植物,劳动教育并没有画上句号。“现代·绿茵阁”创美劳动项目是围绕环境美化展开的,如何让“现代·绿茵阁”焕发生机,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能创造美,新的省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劳动》提供了学科融合的途径。《劳动》以项目推进课程学习,一学期四个项目,每个项目三项任务,四年级上册“注重细节好习惯——校园标识牌我设计”项目正好助力“现代·绿茵阁”创美劳动项目化学习。结合校园的实际需求,通过归纳标识牌的特性,学生们从标识牌的表达形式着手,归纳出特点一:醒目、美观;从标识牌的安装方式上,归纳出特点二:落地式更适合“现代·绿茵阁”。“现代·绿茵阁”常年暴露在阳光与雨水下,在设计标识牌时要考虑防水、防爆晒导致的褪色等问题,要考虑使用的材料是否耐腐、耐水、耐晒等。为此学生们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想出了用胶带防水等解决方案,让创意更有“黏性”,有变为现实的可能。学生还在种植花草、制作标识牌的基础上,摆放上小物件,使“现代·绿茵阁”别样生动,增强学生创美劳动的情感意愿。

(三)手账册:与生活融合,在自我服务中养成习惯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需要重新建构学生与自然、社会、他人的丰富关系,使学生在劳动中享受最有可能性存在的人的美好。学校设计了《“现代·绿茵阁”创美劳动手账册》,促使学生随时记录创美行动,关注创美成果,分享创美心得。课间,学生来到“现代·绿茵阁”关注植物生长情况;不同季节,小阁主们思考“现代·绿茵阁”可以种些什么,除了花卉、中草药,还可以种蔬菜;当“现代·绿茵阁”缺少关注时,孩子们会动脑筋再创美引关注……小小的一方天地激活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活性因子”,培养了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留心生活的习惯。绿化养护使学生校园生活增加了精神寄托,课间照看一下种植的花草,来一场与自然的心灵对话,在自我服务中自然而然培养了劳动习惯。

(四)智能装置:与STEAM融合,在创新智造中增强能力

众所周知,劳动与智慧是相辅相成的,在劳动中显现智慧,而智慧的建立又让劳动越来越简单高效。在种植时,学生会碰到每天都要人工浇水这个事儿,费时费力且效率很低。于是“智慧浇灌”这一项目应运而生,实现与STEAM全然融合。怎么让浇水这件事更簡单方便,学生各自发表看法,小组进行探讨,梳理出方案。学生运用土壤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泥土的湿度,当泥土比较干时,水泵会自动开启,水从蓄水池中通过管道流出,达到灌溉植物的目的。针对“现代·绿茵阁”中的娇嫩小绿植,智能植物养护系统还配备了遮阳伞,当太阳光过于强烈时,遮阳伞会自动转向植物,防止植物被灼伤。科技改变生活,创意让生活更智能,创新就是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不便,然后努力想办法解决它,让生活更加便捷、有趣味。这是学习探究的新风向标,“现代·绿茵阁”创美劳动项目化学习成为补充劳动知识、增强劳动能力、丰富劳动情感的“加油站”。

三、活方式·活思维:“现代·绿茵阁”创美劳动的实践反思

劳动不仅仅意味着体力的付出,还意味着一种思维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成长力量。

(一)目标:小切口,大转变

“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劳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生活的主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现代·绿茵阁”创美劳动切口虽小,但是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现代·绿茵阁”创美劳动以任务驱动开展劳动教育,学生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以情感生发为动因,诱发主动学习;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引发发现学习;以发展思维为核心,激发探究学习;以劳动体验为手段,触发创造学习。在劳动实践中促使学生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二)收获:巧融合,拓新路

劳动是严肃的付出过程,劳动的乐趣在于创造,学生将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倾注在劳动过程中,并收获一定的结果。“现代·绿茵阁”创美劳动将校园生活、学科教学、劳动基地等有机融合,变“限制”为“动力”,变“动力”为“增长”,变“增长”为“发展”,开拓了城市小学劳动教育新路径。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到的愉悦是因自我付出而创造事物的乐趣。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让劳动教育向着更有思维深度、更有创新意识的方向发展。

(三)深化:善评价,活思维

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学校在“现代·绿茵阁”创美劳动中设计的规划书、手账册等,试图将劳动教育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同时,在评价方式上进行了尝试,邀请家长代表一起参与评测活动,建构起由教师、家长、学生组成的“三星共同体”。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如何抓住劳动教育评价这个“牛鼻子”,在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转变思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使评价数字化、可视化、多元化。

【张刚,浙江省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校长,高级教师;汪春燕,浙江省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副校长,一级教师;张越英,浙江省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学生处副主任,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李 敏

猜你喜欢
劳动融合学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