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农村学生心理健康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效性研究

2022-01-19 01:20潘红
课外语文·上 2022年1期
关键词:农村学生心理健康初中语文

【关键词】农村学生;初中语文;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2)01-109-02

【本文著录格式】潘红.核心素养下农村学生心理健康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效性研究[J].课外语文,2022,21(01):109-110.

受社会、家庭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一些农村初中学生容易出现不良的心理问题。再加上农村初中缺乏充足的师资力量,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深度不足。面对这种情况,需将语文学科的载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紧密结合语文知识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以便为农村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主动革新教育理念和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当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切实凸显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转变语文教育理念

(一)重视渗透教育

过去语文课程目标较为单一,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思想等方面的教育遭到忽视,与核心素养的要求不符合。语文核心素养涵盖的内容较为丰富,心理品质是非常关键的组成。因此,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需将核心素养的理念贯彻下去,在语文课堂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同步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水平。为保证渗透效果,语文教师要将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等纳入考虑范围,选择有针对性的渗透方式。

(二)掌握心理辅导技能

虽然语文学科是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载体,但语文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知识跨度,语文教师只有对心理学知识、心理辅导方法等进行掌握,才可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效果。因此,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需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如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观看心理辅导视频等,促使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对学生的情绪、心理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语文教师时刻注意自己的情绪态度,将良好的心态保持下去,以便积极地感染学生。

二、挖掘心理教育资源

初中语文教材中可利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众多,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需提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将心理健康教育素材挖掘出来,巧妙、适时地开展渗透工作。如果没有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而是对学生生硬灌输心理知识,那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将得不到保证,也会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采用这些挖掘方式。1.直接选用。语文部分文本中存在着明显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语文教师可对其直接挖掘和利用,引导学生在阅读、感悟过程中,逐步将积极的生活态度构建起来。以《秋天的怀念》一文为例,教师先引导学生开展预习活动,对史铁生先生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解。之后,带领学生仔细阅读文本,通过描写母亲语言、神态的句子对作者的情感波动进行体会。最后,鼓励学生学习作者勇于面对人生困境的态度,深入感受生命的真谛。通过此种教学策略的实施,农村初中学生的积极生活态度可以得到逐步构建。2.分析挖掘。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具有明显的隐蔽性,语文教师需提前分析文本内容,剖析、挖掘出适宜的教育资源,于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巧妙的渗透。作者往往将自己的情感、心理活动等融入人物美景、世间万象的描写中,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透过文字表象,捕捉深层次的情感内涵,进而重新思考生活态度与价值追求,促使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养成。3.拓展延伸。此种方法是对教学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把握,通过延伸、拓展教学内容,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教材文本的束缚,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文本主题的基础上,与自己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获得一定的感悟和启发。

三、运用多种渗透方式

(一)剖析人物形象

1.正面形象

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文本中所刻画的正面人物,可促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升华,心理品质得到优化。教材文本中的正面人物形象众多,如忧国忧民的屈原、返璞归真的陶渊明等,这些人物的品质精神能够深远影响学生的心理和品质。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素材,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使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得到逐步养成。

2.反面形象

在教材文本中,反面人物主要衬托正面人物,学生通过对反面人物形象剖析,可更加深刻地感知正确观念。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对反面人物的错误之处进行挖掘与分析,有效警示班级学生。此外,教师还可带领学生剖析作者的心理问题及出现原因,引导学生与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对比,及时消除错误的思想与心理。

3.典型人物

部分文本所描述的人物具有十分坚韧的意志,虽然经历了人生的不幸,但依然能够重新面对生活。教师对这些典型人物的优良品质进行分析,可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作用。

(二)创设教育情境

环境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感染到人的情感,因此,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效果,语文教师可将音乐、表演等形式综合利用起来,对课堂教育情境进行科学创设,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中,深刻理解文本内容的教育内涵。1.利用生活体验。很多教材文本主要是对世间百态进行反映,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将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入进来,联系文本描述生活与学生现实生活,帮助学生对文本主旨思想、生活百态等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感知。2.利用图画音乐。图画的引入可对文本描述的场景、情境等进行生动化再现,帮助学生对文本内容、情感等进行深刻感知。同时,教材中存在着较多的插图,这些插图或揭示文本主题,或呈现描述场景,教师要善于将其利用起来,辅助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此外,音乐可对学生的内心感受进行有效唤醒,教师需将其应用于情境创设实践中。在选择音乐作品时,要充分联系文本的主题,保证音乐风格与文本情感的协调统一,这样音乐的感染作用才可以得到发挥。

四、优化课堂教学评价

过去,部分语文教师主要采取单一的评价形式,不仅学生的个性遭到抑制,还容易诱发心理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在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过程中,需同步变革语文评价模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依据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结合应用定性定量评价、过程结果评价等方式,避免只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同时,要将学生的个体差异纳入考虑范围,科学设计各个学生的评价标准,避免用统一的标准评价所有学生。此外,很多农村初中学生较为敏感,对教师的评价十分关注。为避免伤害到学生的自尊,诱发不良心理问题,语文教师尽量采取积极性评价模式,着重强调学生的优势,再用委婉方式将不足之处指出来。

五、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学生具有较为复杂的心理特点,如果不能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多学生的苦恼、困惑将难以得到及时解决,进而诱发心理问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依据核心素养的要求,拓展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挖掘、利用教材文本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在潛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情感与思想,避免出现各类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令扶国.在核心素养下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课外语文,2020(9).

[2]张治辉.农村语文教育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科技风,2019(17).

[3]贺桂萍.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教学中有效实施的必要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20).

[4]陆玉英.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的探索[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11).

附  注

本文系甘肃省白银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中期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BY【2021】G230 .

作者简介:潘红,女,1978年生,甘肃会宁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农村学生心理健康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当农村孩子遇到语文导学案
农村中学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