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戒毒康复人群生命质量及关联因素研究

2022-01-20 09:31刘建强
关键词:戒毒家园人群

张 敏,刘建强

(四川警察学院侦查系,四川泸州 646000)

0 引言

由于毒品问题的长期性和严峻性,包括吸毒人群戒毒康复服务在内的禁毒工作已成为凉山警务的中心任务之一。为有效应对毒品问题,凉山州探索创建了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回归安置于一体的超大型综合戒毒康复场所--凉山州绿色家园。绿色家园戒毒康复机构已成为凉山禁毒体系的核心构成和重要支撑[1]。

无论是从目前的功能定位,还是从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来看,既往吸毒者的“健康”无疑是评价戒毒康复社区“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指标[2]。作为反映“健康结局”的重要指标,“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不仅可以用来衡量人群的身体健康,也可以用来测量心理健康的状况[3]。生命质量的分值是一个没有单位的相对数字,它所代表的意义需要依据正常人群分值的分布状态来解释[3]。因此,与常模人口相比之后的生命质量分值,既可以连续变量的形式,又可以分类变量的形式(即,相对的优劣等级)研究其现状及影响因素。

在回归分析中,如果因变量是间断变量并且为二分类名义变量,自变量是等距、连续或比率变量时,可选择使用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模型拟合分析法。逻辑回归与常用的线性回归模型拟合的最大区别在于因变量性质不同,因此,二者在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上也有所差异。逻辑回归假定观察值样本因变量的概率分布呈S形,且通过极大似然估计(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MLE)使因变量观察次数的概率极大化,从而得到自变量参数的最佳估计值[4]。该方法的中心概念是逻辑(Logit),它是优势(Odds)的自然对数,反映了事件发生或不发生的优势,最终用优势比(Odds Ratio,OR)作为回归系数对事件发生率相对于不发生率的优势进行估计。当某自变量OR值大于1时,代表该自变量是因变量反映事件(负性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小于1时,代表该自变量是因变量反映事件(负性事件)发生的保护因素[5]。如果事件是正性事件(如,生命质量),则OR值意义相反。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以凉山州绿色家园戒毒康复社区居民生命质量的评分等级(二分类变量)作为因变量,以人口学变量和环境因素变量(社会资本)作为自变量,构建逻辑回归模型,从而探讨该人群生命质量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为促进绿色家园的内涵建设提供依据。

1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对戒毒康复人群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戒毒康复人群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健康状况常用自评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生命质量、健康相关行为(包括复吸行为)等指标进行测量[6-7]。影响因素涉及人口学因素、戒毒康复模式、社会支持因素等[8-9]。第二,戒毒康复人群的社会支持研究。研究表明,作为中介因素,来自家庭、社区和社会的支持不仅利于吸毒成瘾者成功戒除毒瘾,还利于促进该人群的心理健康、减少其复吸行为的发生和提升社会适应性[10]。第三,戒毒康复干预措施研究。研究人员尝试从干预主体、客体、途径、方式及内容等多维度对戒毒康复干预措施进行研究。目前,常被关注的措施包括替代疗法、心理干预、同伴干预、运动干预、中医干预、集中社区戒毒康复模式干预、多元主体(包括社会、机构、家庭等)介入干预、智慧干预等[11-13]。第四,戒毒康复人群的社会融入问题研究。关注重点在社会隔离、社会歧视、社会排斥、再就业、职业压力、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14-15]。第五,戒毒康复相关机制与法律问题研究。例如,协同治理机制、长效机制、权利保障问题等[16-17]。

大量研究已证实,社会资本对人们的健康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然而,作为与“社会支持”相近,但涵盖内容更为广泛的概念,“社会资本”对戒毒康复人群健康的影响却很少被学界所关注。同时,作为四川省凉山州禁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家园”居民的身心健康值得进一步引起高度重视。政策制定者不仅需要了解该群体的身心健康状况,还需要深入研究影响该群体健康的人口学及社会学等方面的因素,以期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戒毒康复体系“以人为本”“增进健康”核心价值的实现。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吸毒和艾滋病高发的四川省凉山州绿色家园中的戒毒康复社区作为调研地点,以社区中的戒毒康复人群(本研究称之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对其生命质量现状、人口学及环境关联因素进行研究。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应用分层等比抽样法,在调研地点的7个社区中,按人口比例分别抽取各社区约20%的戒毒康复居民(共计1225人),问卷调查其人口学特征、生命质量、社会资本现状等。生命质量应用具有较好信度和效度的SF-12量表进行测量,社会资本测量量表是对四川大学编制的量表[18]做部分修订而形成的测量工具(本研究称之为SC-36,该量表具有4个一级和36个二级条目)。

2.2.2 个人深入访谈法

在绿色家园戒毒康复社区,研究者通过对社区居民、社区管理者、HIV感染者、医务人员等进行个人深入访谈,了解影响社区居民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样本量以信息饱和为准。

2.2.3 统计分析方法

应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双输录入;运用SPSS 21.0进行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检验水准α=0.05。

3 研究结果

3.1 居民的人口学特征

本研究共调研1 225名居民,收回有效问卷1 21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9.5%)。其中,平均年龄37.18岁;男性1 049人(占86.1%),女性170人(占13.9%);婚姻状况以不在婚者(660人,占54.1%)略多;具有农村户口的居民较多(954人,占78.3%);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小学及以下者占45.0%、初中及以上者占55.0%);有30.4%是HIV感染者,有36.8%曾有过复吸行为;在绿色家园戒毒康复社区居住时间多数大于1年(占62.0%);居民目前月收入水平普遍低于1 000元/月(占92.0%);多数居民拥有医疗保险(占73.8%)。

3.2 居民生命质量现状

生命质量(QOL)是综合评价人群健康状态的指标,分为生理领域生命质量(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PCS)和心理领域生命质量(Mental Component Summary,MCS)两个测量维度[3]。本研究利用标准化量表SF-12[19]对绿色家园戒毒康复社区的抽样居民进行生命质量的测量。结果显示,与人口常模[20]相比,分别有85.4%和81.7%被调查居民的PCS和MCS评分等级为“差”,且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即,戒毒康复社区居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均较差,生理健康尤为堪忧。此外,HIV感染者的生理健康更应引起高度重视(χ2=5.282,P=0.022),指标见表1。

表1 戒毒人群中HIV感染者与非感染者生命质量差异性检验

3.3 生命质量的人口学关联因素

本研究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的方法,发现在诸多人口学因素中,“是否为HIV感染者”“年龄因素”对生理领域生命质量(PCS)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相对于“感染HIV”者而言,“未感染HIV”是戒毒康复社区居民PCS的保护因素(OR=1.593,P=0.015);相对于低年龄组而言,高年龄组的居民PCS较差(OR=0.700,P=0.001);“性别因素”“文化程度”对心理领域生命质量(MCS)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影响(P<0.05),其中,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是戒毒康复社区居民MCS的保护因素(OR=1.678,P=0.010),文化程度相对较高者,其MCS越好(OR=1.485,P=0.010)。

3.4 生命质量的环境关联因素

研究表明,良好的支持性环境的营造,可有效降低人们的患病率,改善其身心健康水平,并提升群众幸福感和社会凝聚力[21]。社会资本是对影响人们行为、健康等方面的制度、关系、态度、价值观念等的综合反映[22]。本研究采用修订后的社会资本评定量表(SC-36),对绿色家园戒毒康复社区居民的社会资本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社会资本与居民生命质量的关联,为促进戒毒康复社区的内涵建设提供依据。

表2 人口学因素对戒毒康复社区居民生命质量影响的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

3.4.1 社会资本量表信度、效度检验

本研究对社会资本量表(SC-36)的信度、效度进行检验。由表3可见,人际、家庭、社区和单位资本4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66、0.78、0.66和0.77,KMO统计量分别为0.70、0.70、0.74和0.80,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此外,该量表表面和内容效度均较好[23]。

3.4.2 社会资本各维度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社会资本降维得到7个因子,分别为A1-人际支持因子(解释人际资本维度43.027%的信息)、B1-家庭支持因子(解释家庭资本维度69.112%的信息)、C1-社区支持因子与C2-社区参与因子(解释社区资本维度44.230%的信息)、D1-单位信任与归属因子、D2-单位参与因子和D3-单位支持因子(解释单位资本维度64.361%的信息),结果见表4。

表3 SC-36量表信度、效度检验

表4 社会资本各维度因子分析方差表

3.4.3 绿色家园戒毒康复社区居民社会资本的现状评价

社会资本已被证实与人群的健康密切相关[22]。本研究对社会资本7个因子现状的计算采取5分制标准评分(1分、2分、3分、4分和5分,分别表示“非常差”“比较差”“一般”“较好”和“非常好”)。结果显示,绿色家园戒毒康复社区居民的家庭支持状况较好(家庭支持因子均值为3.8±0.03分);人际支持因子、单位信任与归属因子、单位支持因子的均值分别为(2.9±0.02)、(2.7±0.02)和(2.7±0.03)分,表明居民在绿色家园戒毒康复社区的人际关系和获得的人际支持程度、对工作单位的信任和归属程度、从工作单位获得关心和帮助的程度均一般。而社区支持因子、社区参与因子和单位参与因子的均值分别为(2.1±0.01)、(2.1±0.01)和(1.4±0.01)分,提示居民在绿色家园戒毒康复社区中获得的社区关心和帮助程度、参与社区建设的程度均较差,另外,居民对单位各项事务的参与程度非常差。

图1 社会资本各维度描述性统计量(均值)雷达图

3.4.4 社会资本与居民生命质量的关联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

在排除了“年龄”“性别”“户口性质”“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本研究分别以生理领域生命质量(PCS)、心理领域生命质量(MCS)评分等级(评分等级为“好”被赋值为“1”,“差”被赋值为“0”)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显著性差异的社会资本各因子作为自变量,应用向前步进法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

对PCS而言,“B1-家庭支持因子”是戒毒康复社区居民生理领域生命质量的保护因素(ORB1=1.255,P=0.01)。也就是说,家庭支持状况越好的居民,其生理健康状况越好。

对MCS而言,“A1-人际支持因子”(ORA1=1.360,P=0.013)“B1-家庭支持因子”(ORB1=1.343,P=0.002)“C1-社区支持因子”(ORC1=2.345,P<0.001)均是戒毒康复社区居民心理领域生命质量的保护因素。即:戒毒康复社区营造的人际支持、社区支持性环境越好,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家庭支持状况越好的居民,其心理健康状况也越好。

表5 社会资本对居民生命质量影响的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

4 讨论

4.1 戒毒康复社区居民的生命质量普遍较差

与常模人口相比,绿色家园戒毒康复社区的抽样居民生命质量总体水平较差,尤其是生理健康。究其原因,一是吸食毒品可能对该人群的身体造成器质性损害[24];二是相当一部分戒毒康复居民感染HIV病毒甚至患有继发性疾病(例如,结核、甲肝等),病程较长且病情迁延难愈,也可能直接影响该人群的生理健康[25];三是年龄越长的居民,其生理健康状况越差。这或许是由于居民中年龄较长者,其生理机能可能有所下降,加之其吸毒史可能更长、复吸次数可能更多、HIV感染的概率可能更大[26]等原因综合作用导致“年龄因素”对生理健康的影响。

与此同时,戒毒康复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也不容乐观,性别、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该人群的心理健康。就性别而言,本研究中男性戒毒人群心理健康状况比女性差,这与前人研究相似[27]。男性的主观社会支持和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往往低于女性[28]。例如,在遭遇负性事件或困难的时候,女性戒毒康复人群往往更倾向于找人倾诉,从而起到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而男性则相反。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男性戒毒康复人群的心理负担,从而降低其心理健康水平;就文化程度而言,绿色家园戒毒康复社区居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且相当比例的被调查者平均每日读书或学习不足1小时(包括读书读报、学习技能、观看新闻等)。2年强制隔离戒毒和3年戒毒康复模式的封闭/半封闭式管理模式,可能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居民接触新鲜事物。欠开阔的眼界和局限的思维等因素可能成为该人群应对环境挑战的障碍,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4.2 社区支持性环境对居民生命质量的影响

支持性环境对居民身心健康的影响显著[29],目前绿色家园戒毒康复社区居民的家庭支持性环境较好,人际支持性环境一般,社区和单位支持性环境建设不足,居民缺乏社区归属感,环境内涵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1)较好的家庭支持状况对戒毒康复人群的身心健康起到保护作用

家庭对其成员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协调性作用[30]。来自家人的情感和经济支持,是戒毒康复人群健康促进的重要保障[31]。目前,绿色家园戒毒康复社区居民的家庭支持状况较好,这意味着戒毒康复人群从家庭中获得较高程度的接纳、较多的关怀和鼓励。良好的家庭支持有助于戒毒康复人群提升家庭责任感、坚定戒治的信心、配合家人的督促、提升戒治的依从性,从而促进其生理健康;与此同时,当该社区居民遇到困难时,来自家庭的支持有利于及时缓解不良情绪,促进心理健康。因此,在戒毒康复管理中可以尝试引入“家人参与”的理念,帮助戒毒康复人群重建良好的家庭关系、注重其家庭成员的能力建设(包括沟通、戒毒知识技能等),从而促进该人群有效戒治并顺利回归家庭。

(2)良好的人际支持可促进戒毒康复人群的心理健康和戒治依从性

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积极的社交是满足人们安全、尊重、爱与归属需要的关键要素[32]。研究表明,戒毒康复人群回归社会后的“疏离感”常会导致其“复吸”行为的发生[33],而不良的人际关系却往往是该人群产生“疏离感”的根源。因此,在戒毒康复社区培养居民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营造支持性的人际交往氛围,不仅有助于居民不良情绪的疏导、促进同伴间的信任、提高戒治的依从性[43],还有助于该人群更好地回归社会。目前,绿色家园戒毒康复社区人际支持状况一般,这不利于居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对同伴教育的开展也将起到阻碍作用,最终影响社区戒毒康复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对戒毒康复社区居民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做进一步探究,并采取措施营造良好的社区人际支持环境,例如,积极开展社区文娱、同伴教育或健康教育等活动,增进居民间的人际关系,促进正向的人际支持环境建设。

(3)社区支持有利于戒毒康复人群的心理健康和社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社会支持常指一定的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需要者进行帮助(包括主观和客观的支持),它可以降低压力事件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危害[5]。而“社区”作为一个社会生活实体,不仅应为社区居民提供必须的服务设施、构建相应的管理机构、还应制定制度且营造积极健康的支持性环境,从而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和社区认同[5]、促进社区的可持续性发展。目前,绿色家园戒毒康复社区支持状况较差,居民获得的社区关心和帮助程度较低,居民缺乏归属感,这不仅不利于居民的心理健康,而且是戒毒康复社区可持续性发展的隐患。因此,应尽快将社区支持性环境建设纳入绿色家园内涵建设中,鼓励戒毒康复人群参与社区管理,帮助其能力提升(包括减少毒品危害的能力、职业技能等),为该人群提供同工同酬的就业环境、社区照护和最低生活保障等。

5 结论

本研究基于逻辑回归模型拟合的方法,旨在了解凉山州绿色家园戒毒康复社区居民生命质量及其关联因素。结果显示,戒毒康复社区居民的生命质量普遍较差,生理健康状况尤为堪忧,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人口学因素中,“是否感染HIV病毒”和“年龄因素”与居民的生理健康相关联;“性别因素”和“文化程度”与居民的心理健康相关联;环境因素中,人际支持和社区支持性环境是其心理领域生命质量的保护性关联因素,家庭支持性环境既是居民心理领域又是其生理领域生命质量的保护性关联因素。

就方法学而言,逻辑回归模型拟合测量的是相对优势,在本研究中,OR值代表了某些自变量是因变量反映的事件(正性事件,即,生命质量评价等级为“好”)发生的危险或保护因素。与前人研究相比,本研究结论与实际情况是比较吻合的[35]。如果研究者希望研究某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程度及路径,则难以通过逻辑回归模型实现。可以考虑应用因变量“生命质量”的连续变量形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并通过计算各个关联因素的复回归系数,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或因果通径模型,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研究目的。

猜你喜欢
戒毒家园人群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关于戒毒康复与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衔接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戒毒人员外出探视管理及戒毒人员意见调查分析
梦中家园
我走进人群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
财富焦虑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