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中医延续护理方式对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后患者的应用研究

2022-01-20 06:40诸薇薇陈劲柏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34期
关键词:延续性肢体出院

马 靖 诸薇薇 陈劲柏

1.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神经内科,浙江绍兴 312000;2.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护理部,浙江绍兴 312000;3.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人事科,浙江绍兴 312000

脑卒中是我国高发疾病,其致残率、病死率、复发率高,是全球致残的第一原因、致死的第二原因[1]。我国每年卒中发生率为(116~219)/10 万、死亡率为(58~142)/10 万,存活患者中有超过80%的患者存在肢体功能障碍,40%以上的患者生活无法自理,明显增加家庭与社会负担[2-3]。因此临床不仅要注重卒中患者的治疗方案,也要注意存活患者的康复干预,以此提高其生存质量。由于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康复时间长,一般发病后3 个月是康复最佳时间,而因经济成本以及医院床位进展等,多数患者在发病30 d 内出院,此时,出院后仍需要探索一种合理、有效的延续性康复手段[4]。近年来,中医技术在临床领域应用日益广泛及深入,并取得西医无法比拟的优势[5],但关于中医延续性护理的报道,临床研究并不多。此时肯定了该研究的探索价值,但其研究的具体流程以及目的,需要进一步明确。本研究分析特色中医延续护理方式对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后患者的应用效果,以此探索一套合理、有效的中医特色延续性护理干预标准,为延续性护理措施的实施做出明确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的100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双盲法将其按入院时间进行编号分为对照组50 例,男28 例,女22 例;年龄40~72 岁,平均(56.81±5.72)岁;合并疾病:高血压31 例,糖尿病13 例,冠心病6 例;吸烟史31 例;观察组50 例,男26 例,女24 例;年龄40~73 岁,平均(57.12±5.80)岁;合并疾病:高血压30 例,糖尿病15 例,冠心病5 例;吸烟史33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通过,符合审批标准要求。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风痰瘀阻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吞咽困难,痰多而黏,舌苔薄、白腻,舌质暗淡,脉弦滑。气虚血瘀型: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存在瘀斑,舌苔薄白;肝肾亏虚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多梦,舌质红或苔腻,脉弦细数或弦滑。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文献指南的疾病标准[7];②在院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方案;③出院时体征稳定、神志清楚;④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自愿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病情严重,预计生存期<6 个月;②伴脑出血、脑部肿瘤、脑血管畸形等其他脑部疾病;③伴有严重的基础脏器疾病。

1.3 护理方法

两组护理干预均由工作时间>5 年、经验丰富的责任护士操作。为了减少操作期间的变异性,干预前向患者说明干预注意事项,使其完全掌握干预事项,依从性好。

对照组:常规护理,患者住院期间接受常规神经内科护理,严密监测病情变化,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运动康复干预以及并发症预防护理。在出院时进行常规病情指导,出院3 个月内每个月电话随访1 次,了解患者康复现状,对其进行饮食、用药、疾病复发等宣教与干预。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采用特色中医延续护理。①延续方式:本次延续方式利用微信群、微信公众号、上门随访,并联系当地社区社康中心,定期推送疾病知识、康复锻炼方法,通过图文结合、视频录制等方法,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康复方法,并指导实施中医护理计划。②情志干预:了解患者心理特点,对情志不畅者给予说理开导、情绪转移法以及七情相胜法,减轻其心理负担。对性格内向患者,采用病友交流会、健康沙龙,使其能尽快融入社会角色和日常生活当中。③辨证施膳:根据患者恢复期的中医类型,风痰瘀阻型患者宜进食祛风活血、清热化痰的药膳,譬如川贝酿梨、白果桑葚饮,增加绿豆、豆浆、冬瓜、萝卜等素食;气虚血瘀型宜进食活血化瘀、补血固元的食物,譬如山药薏仁红枣粥、黄芪粥等;肝肾亏虚型宜进食滋肝补肾、添精补髓食物,譬如肾豆粥、杜仲牛膝猪脊骨汤等。同时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增加粗纤维食物。④便秘施护: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多饮水,定时排便,不要用力。热秘者尽量清热润肠,服用蜂蜜水,食用白萝卜。气虚便秘者多食用核桃仁、松子仁等。⑤中医特色技术:眩晕患者可取风池穴、曲池穴、百会穴、太阳穴进行按摩,耳穴贴敷选用神门穴及肝、脾、肾等穴位。肢体障碍者可对患侧肢体进行穴位按摩、艾灸以及中药熏洗。心肾亏虚患者选用太冲穴、血海穴、三阴交穴、肾俞穴等进行针刺。便秘患者可选择胃俞穴、脾俞穴、足三里穴、中脘穴、关元穴进行按摩。情志不畅者可对廉泉穴、哑门穴、承浆穴进行按摩。⑥康复运动:行动不便者指导其做手指操、站立平衡、坐位平衡、抬腿及步行练习等。可行动但体力差者可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做有氧运动,进行散步、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活动;体力较好者可做步行、慢跑、上下楼梯等练习。每次运动20~30 min,2 次/d。患者出院后每2 周进行1 次评估干预。两组出院后连续干预3 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 指数(BI 指数)[8],涉及梳洗修饰、进食、用厕、大便控制、小便控制、床椅转移、穿衣、洗澡、平地行走、上下楼梯10 项基本活动,总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②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 量表[9],对上肢、下肢运动进行评估,共有50 个项目,顺利完成动作为2 分,部分完成为1 分,无法完成为0 分,总分为100 分,上肢66 分,下肢34 分,评分越高,肢体运动功能越好;③神经功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hina sorake score,CSS)[10],量表对意识、言语、水平凝视功能、面瘫、手肌力、上肢肌力、下肢肌力和步行能力8 个维度进行评估,总分为45 分,评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④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11],共有10 项因子为精力、家庭角色、语言、上肢运动、活动能力、情绪、个性、自理能力、社会角色、思维,总分为100 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⑤心理状态:采用医院焦虑抑郁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table,HAD)[12]评估,共14 个项目,各有7 个条目反映焦虑、抑郁,每个条目赋值0~3 分,分值越高,心理状态越差。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BI 指数比较

出院时,两组BI 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3 个月后,两组BI 指数均高于出院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BI 指数比较(分,)

表1 两组BI 指数比较(分,)

注:与本组出院时比较,aP <0.05

2.2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比较

出院时,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3 个月后,两组肢体运动功能高于出院时,且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比较(分,)

表2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比较(分,)

注:与本组出院时比较,aP <0.05

2.3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质量比较

出院时,两组CSS、SS-QO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3 个月后,两组CSS 评分低于出院时,SS-QOL 评分高于出院时,且观察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SS-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3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质量比较(分,)

注:与本组出院时比较,aP <0.05。CSS: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QOL: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

2.4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两组出院时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3 个月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出院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分,)

表4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分,)

注:与本组出院时比较,aP <0.05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仍迫切需要采用一种合理的延续性护理,使其获得完整性照护护理,弥补出院后照护不足[13]。延续性护理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高效、合理、低成本的健康服务,减少患者反复住院、不良事件的发生,增加医护交流度,改善患者预后[14]。张清瑶等[15]调查发现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对脑卒中延续性康复护理服务需求较大。寇琳等[16]指出脑卒中患者对延续护理相关知识知晓率低,对延续性护理内容需求分别为健康教育(75.5%)、生活护理(73.6%)、自我护理(70.8%)、康复护理(49%)、专业护理(41.5%)等。近年来,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意义日益突出。对患者采用特色中医延续性护理,以中医辨证施护作为指导原则,突出中医特色,对其采用穴位按摩、耳穴贴敷、艾灸、针刺等方法,并从饮食、情志等方面进行辨证施护,贴近临床治疗路径,故能提高患者康复效果[17]。

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3 个月后BI 指数高于对照组,上下肢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其结果与张丹等[18]研究一致,试验组干预后BI 指数高于对照组,Fugl-Meyer 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结果发现特色中医延续性护理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原因分析是采用特色中医延续性护理,以中医辨证理论作为指导,对患侧肢体进行穴位按摩,根据其病情进行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起到活血化瘀、疏经通络的作用,并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19];同时以穴位按摩、针灸,可以建立微循环,改善肌肉供血供氧,耳穴贴敷进行穴位刺激,可促进血流速度,改善大脑供血;并且中医药膳施护,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进一步促使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20]。

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3 个月后CSS 评分低于对照组,SS-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张会聪[21]报道研究组护理后神经缺损低于对照组。陈苑婷等[22]发现以互联网+中医特色延续性护理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减轻家庭负担及医疗卫生资源的耗费。故多项结果均论证了中医特色延续性护理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缓解神经缺损。可能是对患者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医肢体活动时,实施穴位按摩、穴位针刺等方法,可以活血化瘀、疏通气血、消肿止痛,改善关节肌肉营养,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粘连,缓解肢体活动,促使患者生活质量的恢复[23];同时以耳穴贴敷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眩晕、睡眠等症状;情志护理可以促进医护、医患间的沟通,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24];此外,采用微信群、微信公众号、上门随访以及当地社区社康中心等延续性护理方法,可促进医患间的沟通交流,而且中医特色护理符合现代人养生的保健需求,以此能提高患者的接受度,增加其满意率[25]。

综上所述,特色中医延续护理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临床意义高,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延续性肢体出院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肢体语言
延续性护理管理在回访中心的应用
肢体写作漫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