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曲艺对外传播路径 助力塑造中华文化形象

2022-01-20 23:19
曲艺 2022年1期
关键词:风范互通曲艺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是《礼记》对“大同”景象的具体描述,也是中国人对社会甚至世界最美好的期待,但要实现它,仍然需要人类不懈探索。文化是圣洁美丽的,只有对彼此的文化有真正全面深入的了解,互通互融、消除分歧才有可能实现,“天下大同”才有共同的意识基础。事实上,从国际社会发展运行的角度看,21世纪各国的信息输出、观点交换,特别是文化交流,对于消除隔阂、增强互信、建立合作、减少冲突大有裨益,也为整个世界体系的运转、延续、发展注入了活力。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就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他指出,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帮助国外民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但文化外宣并不能一蹴而就,而需要有体系思维,开展系统工程。

文化外宣的基础是要有“文”可宣。事實上,当今国际宣传舆论态势仍然是“西强东弱”,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先发优势,在宏观上大力制造同质化的媒介,力求传播渠道、话语模式和故事结构的“标准化”,以此稀释甚至销蚀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话语权。有鉴于此,中国应该首先集中力量,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序发展,以对冲甚至反冲西方文化的影响。其次要认真找寻中西方文化的最大公约数,努力实现文化的互融互通,着力打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融合态势。最后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指出的,“要重视发展民族化的艺术内容和形式,继承发扬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传统,拓展风格流派、形式样式,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同时还要运用“滴灌思维”,预设受众群体,确保有中国气派、中国风范的文艺作品能精准落地,并发挥强有力的聚合效应,吸引更多海外受众的关注。

本期特别策划就以曲艺如何在以上3个方面发挥作用为基点,邀请作者为文,以期能为曲艺助力中国外宣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风范互通曲艺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王春书
《曲艺泉城》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御姐风范
职业教育区域校企互通网络平台的指向与设计
基于号码携带的VoLTE网络互通研究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高职会计类专业职业技能竞赛证书与相关课程考核互通改革研究
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