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径流区土地流转后的农机化发展

2022-01-21 03:48缪丽春王红梅
云南农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澄江机具农机化

缪丽春,王红梅

(1.澄江市农村社会事务发展中心,云南澄江 652500;2.澄江市农业农村信息中心,云南澄江 652500)

澄江市农业机械化事业取得了一定发展,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特别是从2018年4月起,澄江市认真贯彻落实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李克强总理就抚仙湖保护治理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为保护国家一类饮用水源地抚仙湖,对抚仙湖径流区坝区3567 hm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实施了流转,土地流转后,启动发展生态农业。新时期多样化的农业结构对农机化也提出了多样的要求。通过客观深入的分析澄江市现状,科学、合理、全面规划农机化发展,对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历史及现状

(一)澄江市概况

澄江市地处云南中部,国土面积773 km2,折合为7.73万hm2,耕地面积1.61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0.85%。澄江市下辖2个街道、4个镇,2019年末总人口17.4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73万人,占总人口的61.63%。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历史

澄江清代及民国时期所使用的农具基本上都是木犁、木耙、碾盘、石磨等传统农具。1949-1974年,农业生产虽然已使用牛、耙、犁进行耕作,但主要还是依靠人力。1975年后,逐渐使用农业机械下田耕作,如东方红75型、54型链轨拖拉机等,各乡(镇)相继成立了农机站,并由全省统一配置大型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1976-1985年,全县投放大量农机具从事农业生产,至1981年止,共有农机总动力3.24万 kW,比1970年增长5.1倍,农机热在1985年前后,允许私人购买拖拉机等农用机具,农机进入大幅增长阶段。至1990年后,因以交通货运汽车和机动三轮车为主的运输工具大幅增长,拖拉机在农业生产及运输中的使用逐渐减少,澄江大部分大型拖拉机卖往省外,农民家中的一些手扶拖拉机也闲置下来。直至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上升为全国“两减免三补贴”重要的惠农支农政策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再随着微型耕整机的推广应用,使澄江多年来一直处于低谷的农机事业有了新的转机,农机化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三)农业机械化现状

1.农业机械装备总量。截至2020年底,澄江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3.77万 kW,全市农业机械25 011台(套),以微耕机和果蔬烘干机等为主,其中农用拖拉机2681台、75马力以上大型轮式拖拉机56台、微耕机6500余台、大中型配套农具132台、小型配套农具2591台、排灌机械2369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1005台、畜牧机械2459台、小麦精量播种机33台、筑垄机30台、联合收割机4台、机动脱粒机716台。直接用于农田耕作的主要还是拖拉机及近几年推广应用的微型耕整机,又以山区和半山区较为适用,山区因地多,拖拉机用于耕地及运输包谷、蔬菜、抗旱用水等,用途相对较广。

2.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澄江市2020年选择了113.33 hm2水田进行水稻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同时又进行了0.53 hm2水稻穴直播试验示范,实现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以上。通过实施水稻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推广,带动了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52.1%,但与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5%的目标还相差甚远。

3.农机作业情况。2020年,澄江市农机作业面积4.45万hm2,农机作业的主要农作物为烤烟、玉米、水稻、荷藕、蓝莓等;全市共有农机户8760户,仅占全市农户数量的11.3%;农机作业服务人员7552人,乡村农机人员7525人,拖拉机驾驶员2500人;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兑付329万元。

二、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抚仙湖径流区坝区3567 hm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以保护抚仙湖为重点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原有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被打乱,现有的农机不能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农机化发展仍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机的需求有了较大的变化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休调结合、进退并举”原则,坝区流转的3567 hm2土地计划发展生态苗木(林果、盆景、景观苗木等)和生态湿地900 hm2,其余耕地按区域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常年种植荷藕666.67 hm2、蓝莓666.67 hm2;大小春轮作种植水稻-油菜(或小麦)666.67 hm2、烤烟-油菜(或小麦)666.67 hm2,压缩坝区蔬菜面积,逐步替代传统蔬菜种植,取缔径流区内塑料大棚,发展节水节肥节药型农业。

从表1可看出,2018年后澄江市种植业结构在不断调整和变化,蔬菜种植面积在逐渐减少,烤烟、蓝莓、油菜、荷藕的种植面积大幅增加,流转土地仅限于种植水稻、玉米、烤烟、油菜、小麦、荷藕、蓝莓、景观苗木等生态、绿色、节水节药节肥型作物。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急需相适应的农机具来匹配,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济的稳步增长。

表1 澄江市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明细表(单位:hm2)

(二)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变化急需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

土地流转后,澄江市按照农业产业发展及种植标准要求,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再流转给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社会投资方,投资方按市农业产业规划进行生态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按照“生态+种植标准+龙头企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农业庄园、田园综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原来分散到各家各户种植,有田埂隔着的田块就连成了片,农作物品种也可以成片种植,这样有利于工作效率高的大型机械、农机具作业,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的“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新机具也可以得到充分利用,相应的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迫在眉睫。

收割水稻

(三)购置成本及使用成本较高

高性能、大功率、智能化的作业机械和新型机具购置成本一般较高,如6行乘座式高速插秧机平均销售价格在8万元以上,家用全自动联合收割机平均销售价格也在5万元左右,如果水稻耕种收全程机械化,那么配置农业机械、机具的购置成本将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同时柴油价格上涨、日常维修、养护支出,加之使用率低,收回成本较慢,将会影响农业经营主体购机的积极性和尝试使用新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信心。

(四)培训及推广投入资金相对较少

一是国家财政对农机化培训资金投入不足,在各项农业专项资金中,农机事业的培训资金所占比例少。农机手对购置机具的操作方法、机械常识、安全知识和相关法规一知半解。重视购机具补贴,轻视培训投入,无法对农机手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二是引进推广农业机械、农机具的经费少。当前,澄江市特色农作物种类较多,对农机具的需求呈现多样性,机具性能既要适合农作物的栽种、生长及收获技术需求,又要满足农产品绿色、有机等品质的要求,对农机具的技术、性能要求较高,所以必须引进推广适合澄江农业发展需要的技术含量高、针对性适应性强的新机具,而相关的经费却很少,造成引进推广进展缓慢。

(五)农机社会化服务急需健全

当前农机户有“四盼”,一盼技术下乡。机械到手,如操作使用不当,不仅会降低机械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甚至引发各种农机事故,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故许多农机户渴盼技术下乡,通过培训和技术讲座,尽快熟练掌握技术。二盼维修服务。机械坏了修理难,时常困扰着农机户,特别是栽种的大忙季节,盼望农机维修服务上门,及时排除机具故障,以保障正常作业,不误农时。三盼高质量的零配件供应。目前,我国农机市场不是很规范,农机产品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质量良莠不齐,经常出现农机质量问题,这是令许多农机户头痛的一件事。四盼机械配套。农户有限的资金用于购买拖拉机、柴油机等,无力配齐各种配套机械,渴盼能采取租赁或合作经营把机械组织起来,调剂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共同承担大规模作业任务,搞跨区作业,提高机械利用率,增加农机户收益。

(六)农机推广服务体系薄弱

1.基层农机管理机构职能弱化。近年来的机构改革,使得澄江市的农机管理机构与其他农业部门合并,客观上造成了农机化工作力度减少。受到冲击最大的是农机基层服务体系,有的乡镇农机管理站资产被平调或处置,人员被合并;有的虽然还承担农机管理职能,但没有经费保障,致使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抗灾救灾、社会化服务等工作得不到很好的开展和落实。

2.农机人才队伍专业知识弱化。搞好农业机械化工作,提高农机人才队伍综合素质是关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需大力发展信息化、智能化农业机械,原有的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农机化的发展需求,国家财政对农机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实用技术培训经费投入较少,导致现有的农机人才队伍建设固步自封,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弱化。

三、促进农机化发展的建议

(一)农业机械化战略性调整

一是顺应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要求,继续发展烤烟、水稻、小麦生产机械化,为粮食生产服务;积极推广减轻污染、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机械设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二是要注重农业机械量和质的双重提高,由侧重于农机动力增长转变为向增加作业机具、配套农具倾斜;由侧重于小型农机具增长转变为向大中型农机具倾斜;由单项作业机具的增长转变为向复式作业机具倾斜。三是要认真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切实承担起农机化公共服务、农机化执法管理双重职能,并将服务和管理工作重点放在宏观调控、技术推广、市场信息、政策法规、建设新型服务组织、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

(二)发挥推广示范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

1.充分发挥试验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依托创新示范点,展示农机新机具、新技术,让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实实在在看到农业机械化带来的便利和经济效益,调动其购机、用机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推广适宜澄江坝区农作物耕种收的大型农业机械。连片的生态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种植模式,迫切需要工作效率高的智能化大型机械、农机具作业,应加强推广适宜澄江坝区农作物耕种收的大型农业机械,如大型高速插秧机、全自动联合收割机、烤烟栽培机械、起垄机、喷灌机械等,提高农机作业质量与效率,满足现代农业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

3.迈出创新示范新步伐,拓展农机化发展新空间。应结合实际,选准推广项目,引进适宜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如烟秆清理机、油菜收获机械、蓝莓采摘机、蓝莓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系统、低污染或无污染的植保机械、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等,切实将绿色环保机械、智能高效机械、先进的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实现节水、节肥、节能、节材、节劳的生态循环农业,为保护抚仙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建立新投入机制,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政府及相关农机部门应增加对农业机械化的引导性投入和公益性投入,从政策上、资金上大力扶持农机科研开发、农机推广、培训机构和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加强财政和信贷资金的整合联动,发挥两种资金的整体效益,对农民、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购机和农机技术改造给予优惠信贷支持。但是农机化的发展单靠政府补贴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要动员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投入,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依法稳定用好农机补贴政策,调动农民购机积极性,发挥补贴资金导向和“四两拔千斤”作用,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四)多渠道整合可利用资源,加强培训推广效果

1.积极向财政争取农业机械培训、推广的专项资金。以《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19〕18号)出台为契机,积极向财政争取农机培训、农机推广、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

2.整合利用农业相关部门的培训资金,共同完成农机实用技术培训。针对农机培训资金投入较少的实际困难,农机管理部门应与澄江市农广校协调,利用其近两年正在实施的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整合培训资金,共同制定培训方案,聘请省、市专家来为具有一定知识文化水平的农机手授课,使他们成为农业高科技知识和技能的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为本市农机化事业输送优秀人才。

3.引导农机从业人员自觉自愿参加农机技术培训、知识更新。以财政资金为导向,先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中的农机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面和专业技术,采取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农业机械化带来的高效率、高收益的好处,促使他们以后能够主动去学,主动投入培训费去学,并学以致用,从而带动自己身边的农机从业人员。

(五)加强监管,营造良好外部环境,逐步实现农机社会化服务。

采取“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形式,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农民提供技术承包、推广经营、技术咨询、机具维修等综合配套的高质量服务,并依托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对农机产品生产、销售、维修等进行质量技术监督,解除农民使用农机和应用机械化技术的后顾之忧,从而大胆尝试和使用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促使农机化工作得到农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让新型实用农机具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最后达到健康发展澄江市农业机械化的目的。

(六)加强和创新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1.加强农机化管理、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机化事业稳步发展。一是整合建立新的公益性农机推广服务组织。二是改革和完善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变现有的在镇农业服务中心设置农机员的做法。三是要积极扶持发展多种形式农机协会、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农机大户,开展农机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努力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

2.大力加强基层农机实用人才精准培育。澄江市农机管理服务站要始终以“把先进实用的农机技术知识传授给农机操作人员”为己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培训。培训规模较大时,采取集中培训形式;培训规模小时,采取走出去的办法,深入乡村、田间地头,根据农户不同需求,组织现场培训,使农机化工作产生良好的效果,开创农机人才培养的新局面,为澄江市的农机化事业输送大量人才。

3.加强农机技术推广、管理人员及农艺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机农艺的融合,可以促使良种、良法、良机、良地配套,为全程机械化作业、农业规模化生产创造条件。因此,搞好农业机械化工作,提高农机、农艺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是关键。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大力加强农业机械、农艺学科职业教育、精准培育,不断创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农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基层农机技术推广、管理人员及农艺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数量,开创农机、农艺人才融合培养的新局面。

总之,农业机械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在改变农村劳力资源优势为人力资本优势、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促进优势(特色)农产品扩量提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澄江市政府及农机部门应牢牢把握住有利机遇,根据澄江市实际情况,引导、支持农机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强化农机在大农业中的基础地位,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有序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为澄江市的农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机械插秧

猜你喜欢
澄江机具农机化
唐 风
互联网技术在农机化技术推广中的实践和思考
试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发展
lMLQS-40/70起垄铺膜施肥联合作业机操作使用及维护
“为何而来 发现澄江之美”
创新开展山区特色农机化的路径研究
第二次手术
第二次手术
辽宁省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措施探讨
新形势下农机化推广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