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及医护人员防护

2022-01-22 06:24何翠琴张佳丽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门诊医护人员科室

孙 丹,何翠琴,赵 群,张 莉,张佳丽,许 璐

(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新冠肺炎”自爆发以来,已在全世界迅速蔓延,新冠变异毒株层出不穷,目前疫情已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蔓延,对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构成巨大威胁。疫情爆发期间,如何处理新冠肺炎患者的隔离防护,对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医院作为面对疫情的一线部门,医护工作者在严峻的疫情影响下,工作任务繁重,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压力。泰州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在武汉疫情和扬州疫情发生后,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医护人员把演练当实战,总结出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也结合本人在武汉抗疫的亲身经历,特别是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感受写成此文,希望为广大医护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从而保证患者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新冠肺炎疫情下42例轻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及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75例作为实验组,普通门诊患者42例及医护人员7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医护人员的护理与防护措施及心理状态情况,进而探讨相关应对策略。其中实验组42例轻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男27例、女15例,平均年龄47.52±5.23岁,75例发热门诊医护人员男6例、女69例,平均年龄36.38±4.65岁,初级职称50例、中级职称22例、高级职称3例;对照组42例普通患者,其中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46.52±5.36岁。75例普通门诊医护人员男5例、女70例,平均年龄37.52±4.25岁,初级职称56例、中级职称19例、高级职称0例。本次相关数据研究收录均经过患者及医护人员本人同意。

1.2 方法对照组普通门诊患者及医护人员行常规防护护理:日常消毒,患者体温测量,疫情期间人员进出防控措施等。通报疫情、检疫、安全检查情况:为加强流行病学控制,需调查相关人员14天内是否前往重点疫区,接触过发热或有相关症状患者的,应该在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及时采取隔离措施,根据不同的暴露程度,按照国家和医院规定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实验组轻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及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行针对性防护护理:(1)建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成立预防控制工作小组,负责疫情防控工作。科室主任担任组长,成员由副主任和防控感染医生组成。制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工作小组负责通过视频、手机短信、PPT等线上教育方式对全体员工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知识培训。避免集中培训,防止人员聚集交叉感染。通过手机答疑和工作前提问来评估培训效果。(2)实施个人防护措施: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三级防疫要求佩戴防护用品,包括:一次性帽子、鞋套、隔离衣及手套、护目镜等。工作人员进入患者病房前应实施三级生物安全防护,离开病房时脱下手套洗手,更换一次性PE手套,取下护目镜∕防护屏,用含氯消毒剂或75%酒精消毒。脱下工作服、帽子、口罩,将可重复使用的护目镜、防护屏、防护工作服置于指定的紫外线消毒区域进行消毒;疫情期间接受和分发献血者血液时,应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并进行手卫生消毒。工作期间穿戴防护用品之后,不能随意进出病房;在医院期间,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管理要求,实施“七步洗手法”。每天用紫外线灯对工作区域进行消毒,每天用含氯消毒剂对工作区域内物体表面进行消毒;严禁工作物品进入生活区域,严禁生活用品进入工作区域。(3)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随时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做好情绪疏导工作,让其能够积极配合医疗与护理,让患者得到切实的鼓励与帮助。由于患者需要采取隔离措施,陌生与封闭的环境会让患者失去安全感,加上对疾病缺乏足够的认知,担心治疗效果,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慌等不良情绪进而出现食欲下降、睡眠质量下降等情况,不利于病情的恢复。护理人员可增加巡房次数,在与其交流过程中分析其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可为患者讲述治疗成功的案例,通过叙述故事的方式给患者正能量,增加患者的信任感,缓解其心理压力,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并积极配合治疗。此外,可通过“森田疗法”,引导患者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将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鼓励患者适当地发泄情绪,也可指导患者练习八段锦,有助于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焦虑、紧张的情绪。

1.3 观察指标(1)对比两组焦虑(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焦虑程度,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得分越高说明焦虑程度越严重。采取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抑郁程度,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为重度抑郁,得分越高说明抑郁程度越严重[1]。(2)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估,每项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2]。

1.4 统计学意义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t值检验评分通过(±s)表示;判定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SAS、SDS评分对比两组评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SAS、SDS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SAS、SDS评分对比(±s)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实验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3 讨论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的疫情基本得到控制,遏制了疫情的蔓延,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3]。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基层医院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疫情防控效果,同时也对医院发热门诊、普通门诊在日常工作方面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受疫情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工作环境的改变、工作流程的调整、严格的筛查要求、培训考核的增加、相关部门的检查等,都导致医护工作者的精神始终处于紧绷状态,压力明显提升,情绪变化加大。门诊工作人员不仅害怕自己的工作性质对家人产生影响,同时部分门诊工作人员家属不理解、不配合,此外,网络媒体对工作人员负面的报道,疫情爆发地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处罚,患者对工作人员的投诉、媒体对医护人员的期望值增加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门诊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压力[4]。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对轻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及医护人员防护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经过针对性护理后焦虑与抑郁情绪评分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升且高于对照组患者,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是有效的,对患者加强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其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使其能够勇敢面对疾病并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病情尽快恢复并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对轻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及医护人员防护相关应对策略如下:科室管理人员应勤观察,早发现有情绪异常的工作人员,及早对相关人员进行心理干预,为医护人员打开心结,打消顾虑;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做好和其他科室的沟通,让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受阻碍;和相关科室沟通,申请院方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好的防护措施与工作环境,防护用品充分提供,让工作人员防护状态符合要求,增强心理安全感;更好地进行发热患者的核酸检测与病症检测,让工作人员降低对新冠感染的风险,降低对新冠的恐惧心理[7]。同时定期在科室内组织业务学习、科室质控、防范讨论,提高科室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及应急处理能力,不断完善流程及要求,尽早发现安全隐患,降低科室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犯错误的人员多用表扬-批评-表扬的“汉堡包”沟通模式,注意工作人员心理承受能力;管理人员应注重工作人员的休息,鼓励劳逸结合;对不配合的家属积极辅助解释和沟通,积极正向处理纠纷,多在科室工作人员中传递正能量的事件及文章,鼓励多和人沟通,合理释放压力。

综上所述,新冠肺炎疫情下医院发热门诊科室医护人员工作压力与心理压力较大,因此需要加强医护人员对个人的自身防护,主动调节医护人员工作状态,改善工作环境、完善工作流程及制度、帮助医护人员在繁重的工作期间调节好心理状态,致力于做到无感染,在保证疫情防控期间工作质量的同时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

猜你喜欢
门诊医护人员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门诊支付之变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爱紧张的猫大夫
新医改形势下的科室文化建设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