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包装设计融合

2022-01-24 10:06刘韦晶
西部皮革 2021年24期
关键词:潮州图形融合

刘韦晶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中职教育部,广东 广州 510300)

1 非遗文化传承的现状

随着数字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读图时代全面到来,数字媒体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影视和印刷品等传达手段更加丰富。从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发展进程来看,多元化的视觉传达方式将要打破传统的平面设计的界限,融合多种传达和呈现手段。现今的平面设计拥有独特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一方面要促进新技术和传统艺术与设计的结合,突出设计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1]。从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出发,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建立文化自信,培养开放性的设计思维,融合多种数媒技术探索更丰富的平面设计呈现方式。包装设计是人类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经济的一部分。传统融合现代,民族性融合国际性,是国内外优秀设计的表现特征。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设计师不但要把握国际时尚设计潮流的趋势,吸收西方设计精髓,而且要突出本国的民族文化,善于借鉴传统图形,使其在现代设计中起到文化传承的作用。越是民族性的就越能被世界所认同。因此,具有民族特色的包装设计才更能赢得世界的关注和认同。潮州非遗是文化的积淀与体现,其价值是不可限量的,若能善加利用、挖掘和创新提炼其意其形,必定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使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神髓与其内涵在于现代包装设计融合的过程中获得创新和开拓。

通过问卷调研,获得共197 个有效样本数据,我校广告专业学生有33%完全不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有42%的学生虽了解含义,但对我国非遗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不感兴趣、不重视的态度。仅有25%的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并认为这是值得重视的内容。根据数据可知,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是不足的,教育工作者在提倡创新的同时不能摒弃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在岭南地区,潮州是非遗文化之城,非遗项目之多之广涵盖了工艺、文化、美食、建筑等类别。笔者以包装设计课程为基点,融入潮州非遗内涵与文化,引导学生将传统的非遗文化作为视觉符号提炼出来,从文化提炼再造的角度寻找传承的不同路径。结合包装设计项目课程,以潮州非遗文化项目为导向,总结区域传统文化项目与设计人才的融合创新模式。通过对潮州区域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分析,以及再创造,推动潮州文化的创新性传承,实现文化传承与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将课堂成果转化为文化创意作品。

2 融潮州非遗文化入项目,推动实训与文化传播流程

以“盘活潮州文化,传承融合科技,构筑专业特色”为理念,响应《国家“十四五”纲要》,提出“潮玩”口号,将潮州非遗传统文化融入包装设计实训项目。分步将潮州地区特色文化融入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研究,对保护和创新潮州地域传统文化特色手工艺术有重要意义。

2.1 探潮州之情,应创新思维,炼文化为概念

通过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和资料检索法,利用职教云在线学习平台,发布课前任务:潮州茶品或者点心包装设计,学生根据任务要求,组队找资料、进行初期的讨论确定设计方向。通过微课了解潮州非遗文化,进行分析与调研。

由于项目要求在茶品或是点心的包装上体现和宣传非遗文化,学生根据这个切入点,收集及对比木雕、大吴泥窟、嵌瓷、抽纱、潮绣、麦稿画、潮剧、潮州歌册、茶艺、剪纸、铁枝木偶戏、推光金漆画、花灯等潮州非遗项目中元素与包装设计结合的可行性,提前分析,思考可应用的提炼手法。

2.2 驭解构之法,概文为图形,现产品之效果

元素提取法,解构非遗项目,秉承潮州区域特色文化的传统图形符号再设计的理念,在理解、分析传统图形元素内涵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2]。通过融入潮州区域特色文化(见图1),茶文化、特色小吃、潮剧、潮州传统建筑为设计基体。结构提炼为矢量图形,作为背景图平铺设计(见图2),再配以潮州特色方言,融合成新潮的视觉图形(见图3),可直接应用于包装载体上。

图1 潮州区域特色文化

图2 提取图形元素

图3 潮州方言字体设计

2.3 借数媒资源,注新兴技术,创非遗新体验

打破先设计展开图再做效果图的传统设计形式,可以在包装元素设计好的情况下,把元素导入Adobe Dimension 软件,在立体的实体包装上进行排版,得到直观的设计效果。最后学生再进行拆解,利用课后绘制展开图。大大缩短了设计时间和削弱了凭空想象的弊端。学生利用软件插入包装设计平面图,通过调整背景、光线、角度,模拟出包装实物效果图(见图4),能够直观看到设计效果,大大缩短设计时间。

图4 设计效果图

2.4 传非遗之美,扬职业精神,促传新之融合

产品包装设计完成后,结合现代数字交互科技及“两微一抖”的传播模式,打造区域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产品“走出去”,提高影响力。也可以结合H5 展示技术,探索包装产品展现形式和创造推广非遗文化产品。此形式不仅大力推广了潮州非遗传统文化,商品亦达到了推广效果。

3 潮州非遗元素的善用与开新方法总结

3.1 取其形,承其意,传其神

取其形——选取潮州非遗项目中的图形元素,经过概扩、提取、变形、特异构成创新的图形。承其意——潮州非遗项目中有许多传统装饰图形蕴含了大量代表传统文化精神和吉祥观的内容。如木雕虾蟹篓、龙鱼、八仙过海等都具有内在的意蕴。承其意需要设计师根据现代设计的需要,对传统图形的文化精神和内涵进行引申、拓展和升华。传其神——对于传统艺术韵神及精神实质,通过持之以恒的艺术探讨,方能领其神、会其意,从而运用得恰到好处。例如饱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韵味的设计大师靳埭强的作品(见图5),其到位之处在于把传统文化中的文化与艺术韵律以及其承载的意境以丰富的手法展现,形成独具一格的中国韵味。如八马铁观音系列包装。该系列包装从概念、造型、材质等不同角度诠释“八马观音韵”。叶片和涟漪的设计,流露出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禅意;瓷、木、锡材质的结合,不仅稳重高贵,而且铁观音“刚柔并济”的特点暗蓄其中,潜移默化沁渗八马品牌“大礼不言”的独特气质[3]。

图5 靳埭强作品

3.2 传统纹样创新再造

提炼概况,化繁为简。潮州非遗项目中的装饰图形或者造型中有不少图形结构复杂、形式陈旧,不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在应用时必须对其加以提炼、概括,进行简化与二次抽象的几何处理。提炼慨括,是用简洁凝练的方法提取最具有代表性的元素,使用夸张、强化、修饰和重组的手法,对传统进行再创造。化繁为简,则是对传统图形进行几何化处理,或使立体项目平面化,使其简洁、凝练,形象特征鲜明,更符合现代审美标准。

旧形重构,塑造新风。分解、重构,是对传统图形进行重新塑造的方法之一。将图形分解打散后对其进行变异,运用新的构成方法,对元素进行重新排列组合,或选取部分元素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视觉效果和造型风格。

古意今用,展露新意。潮州非遗流传下来许多寓意深刻的图案,这些传统图案有较强的装饰审美特征和特殊的内在含义。设计应用时,在充分理解图形原有的意象、寓意的基础上,导入新的技术、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将其意象灵活地转化,使之焕发出新的气象[4]。

4 结语

将潮州非遗传统融入包装设计中,并非将传统符号生搬硬套,而是要在其中提取其艺术精华,吸取养分,在传承中融合创新。并在深入剖析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观念和手法对潮州非遗图形进行提炼再创造,赋予其时代创新内涵。或者把传统图形的形式规律、审美特征、装饰手法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来,这样潮州非遗的文化意象和文化价值就能在文化传承与产品包装创新的融合中体现出来。

猜你喜欢
潮州图形融合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潮州手拉壶“飞鸿”的象征意义
潮州优质杨梅高接换种技术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