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绘画中京剧脸谱与服饰色彩构成创新

2022-01-24 10:06孔冠豪
西部皮革 2021年24期
关键词:脸谱京剧服饰

孔冠豪

(安阳师范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1 京剧脸谱的发展

1.1 脸谱服饰的起源

脸谱源自“代面”,也就是由面具演化而产生。早期的“代面”主要被运用于战争中,起恐吓敌人的作用,后来因为其绚丽的颜色与服饰搭配而逐渐被运用到了舞台上,而颜色搭配和构成关系在其中尤其具有深刻的意义。

在中国古代,大多数的祭祀活动都是以巫术为主,参加祭祀活动的人一般都会戴上面具或涂上油彩,或用骨头、贝壳等装饰。出土的“三星堆”文物中有着众多青铜面具,大多都是古蜀王鱼凫举行祭祀的用品。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面具被戴在脸上作为装饰,搭配上用油彩涂抹的衣服,便形成许多歌舞节目,从而有了“假面歌舞”。到了宋代,随着戏曲发展,为了方便演员表演,就将有色颜料直接涂抹在脸上,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戏剧脸谱(如图1 所示)。京剧服饰成型于清朝,其服装规格样式是以明朝服饰为基础,吸收了历代服饰的元素,以服务表演为原则,加以综合与美化而成,而清装戏则专有符合清制的戏服。古代的面具与服饰上都有一些装饰的符号标志,用来表达“观念”和“表情”,这些符号传递出了悲愤喜怒的心情与历史上的人物特征。

图1 京剧画脸(来源于网络)

1.2 京剧中脸谱的产生

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化妆方式,由于历史人物不同、人物性格不同,每一种脸谱的形式也不同。京剧脸谱起源于生活,生活中大多数人的脸部形状和轮廓都十分相似,面部的肌肉与皱纹的粗糙可以表现出不同人的年龄和性格,更体现出生活的自然条件,所以京剧脸谱勾绘大多以生活为依据,也是对生活的概括[1]。比如生活中表达人的脸色,像“煞白”“通红”这些词语既是剧中人物心理活动,也是现实生活的表现。

2 京剧中色彩构成解析

说起京剧,头脑中不由自主浮想起脸上沾满了色彩油彩,红一块黑一块的样子,这些颜色不是随意而为,而是与戏剧演员所扮演的角色有关,角色性格特点不同,京剧脸谱上的色彩图案也不相同,而且脸谱图案还会与戏剧服饰互相照应,从而使角色特点更加突出。

2.1 脸谱色彩

脸谱艺术家根据人们生活经验和文化认知创造出大多数人都能理解的京剧脸谱色彩搭配关系。对于色彩的认知,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所不同。我国自古以来对色彩有独到的理解,甚至在颜色上能区分一个人的性格,而京剧脸谱色彩寓意也与之类似,例如红色是具有正能量的颜色,通常代表着正义、忠心、勇气,例如关羽、黄盖的脸谱色彩;白色给人带来一种阴险狡诈的感觉,而且运用白色脸谱的角色通常都凶狠蛮横,典型例子如高登、曹操之流的水白色脸谱,曹操的脸谱为粉白色,又称抹脸,用白粉涂面表示不以真面目示人之意,高登的脸谱为“三块瓦脸”,即用夸张眉、眼和鼻窝的手法,使额部和两颊呈现出三块明显的主色,平整得像三块瓦片,故而得名。二者都是以白色为基础色,分别表达出不同的人物特点。而京剧脸谱在基础色调之上加以辅助色调,并结合运用对比色、邻近色,又可具有不同的含义[2]。

2.2 服饰颜色

京剧把角色身上穿着的服装叫做“行头”,这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京剧演员所着服饰的不同特征能够体现出其角色的不同性格,尤其是其服饰色彩是最为敏感的性格属性。人们在观赏戏剧时,最先看到的往往都是舞台角色身上的艳丽的服饰,这些颜色的搭配便是表达人物性格的关键因素。京剧服饰可以分为大衣、二衣、三衣和云肩四类,大衣塑造的人物大都是文职官员;二衣大多塑造元帅、大将或武艺高强的草莽英雄人物;三衣这个行当,俗称靴箱,大多为人物穿着的靴鞋及内衣装束;云肩也叫披肩,多由丝缎织锦制作。京剧服饰的颜色受到“五色”的影响,早期京剧服装有上下五色之分,上五色是指红、黄、黑、绿、白;下五色是指蓝、粉、紫、秋香、皎月。由于黄色属于皇家专用色,因此一般人物不能随便使用。这些服饰搭配不同,所体现的效果不同。将演员表演时的状态和对角色的理解与服饰颜色上的搭配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诠释出角色的内心情感[3]。京剧服饰中色彩的对比与图案的分布也充分运用了中国京剧艺术中的写意和象征手法,蕴含了我国服饰艺术的特点。另外,其服饰搭配的构成要素也富有中国风意味,通过服饰色彩与纹路样式的结合在京剧演出中表现出东方传统美,给观众带来视觉的享受。

2.3 构成方式

色彩对比是绝大多数现代绘画构成方式之一,而作为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是现代绘画最先考虑的要素。在这个基本的色彩关系上进行绘画创作,对这三种色彩属性展开研究和原理掌握是至关重要的。

在油画的创作过程中,画家常常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来抒发个人情感。刘令华老师对绘画有着并修兼善的认识,其绘画作品所呈现的效果也体现出他对京剧脸谱的研究,通过不同的颜色表达出内心的各种想法(如图2 所示),就如红色代表热情和对未来的向往,蓝色代表大海一般宁静平和的情绪。而不同的颜色搭配在一起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表达不同的情感。姜迎久老师对于京剧服饰颜色的创作把控借鉴了古典主义大师的唯美,又融合了现代派的色彩元素[4]。通过运用自身的色彩表现力进行绘画创作,其画面具有很强的中国风元素,色彩构成性展现直接,色彩搭配值得借鉴。

图2 刘令华《国粹十八图——脸谱》

3 现代绘画的现状

3.1 现代绘画的背景

20 世纪以来,现代美术出现了千姿百态的局面。野兽派强调画面的装饰性,以及形的单纯化和平面化。紧跟其后的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派借鉴了塞尚的造型法则,注重造型几何原理,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形式来表现画面,从根本上摆脱了空间的观念。后来,表现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流派出现,注重画家的精神世界和内在情感。到了20 世纪10 年代,第一幅抽象作品产生,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分别代表了情感抽象和几何抽象,一个倾向于直觉、感性,一个倾向于严谨、理性。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达达主义思潮的产生标志着艺术自身的否定和反传统的思想,并在这基础上形成超现实主义的思潮。

3.2 高校中绘画创作现状

经了解,部分高校中的大学生的绘画创作意识较弱,甚至不知道如何进行创作。目前部分高校正面临的一个主要的问题是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导致其学生整体艺术素质偏低,无法满足学业需求。提升高校学生对绘画创作的意识,主要的解决方法是培养学生多想、多看、多做实践的行为习惯,使其对艺术规律有一些基本的认识。

3.3 现阶段艺术领域绘画创作现状

在现当代绘画中,作品的形式与意境是否超越了前人的思想和风格是以艺术思想为前提的,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并冠之以当代审美意识从而创新发展。艺术家在创作动机的产生上离不开时代的影响,而对于当下的画家群体来讲,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双向缺失:向上,对于艺术虔诚心的缺失;向下,对生活虔诚心的缺失。

4 京剧脸谱的色彩构成原理在现代绘画中的创新发展

在现代信息的全面冲击下,人们生活方式、思想也发生着显著变化,京剧脸谱文化逐渐从我们身边远去,原有的地位与意义都呈下降的趋势。将京剧脸谱色彩构成原理运用到现代绘画中,不仅加强了对京剧脸谱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且使大部分“年轻人”去了解到了其中的历史发展,吸引了人们对脸谱文化的兴趣。

京剧脸谱文化值得我们去深究,其脸谱色彩等理论知识应当传授到课堂,传入到生活中来,而不是越来越走下坡路。将脸谱的色彩知识搭配京剧服饰样式,再与现代绘画相结合,促进京剧文化与现代绘画的进一步创新发展。

4.1 将京剧脸谱色彩构成体系引入高校课堂

高校是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学校也是青年人集中学习的地方。许多学校也融入了地方的文化资源,建立起特色学校。将京剧脸谱中的色彩体系融入地方特色学校中,通过京剧脸谱色彩刺激人的视觉感官。京剧脸谱色彩不只是单一的视觉元素,通过其视觉特点能够展现出人的内心情绪,从而令观者体会到人物特征。利用高校课堂平台将京剧脸谱艺术体系引入,从而使京剧脸谱艺术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以学校为起点向更多的方面扩散发展。

4.2 将传统文化与色彩构成知识引入绘画创作中

将京剧脸谱色彩构成知识引入绘画创作中,在保持继承传统文化精神不变的前提下结合绘画寻求一条新的绘画道路。在艺术创作中注重对京剧脸谱色彩和造型的认识,站在一定审美高度上使作品画面丰富又有层次感。脸谱色彩构成知识作为富有文化特色的理论知识,将其进一步运用到绘画创作中,借鉴中国风元素进行再创造,通过色彩构成展现立体空间,激发人的探索欲望,给人们无尽的畅想。

外在形式之美是注重点线面的对比所产生的视觉美感;绘画作品主题的突出则是画家在对画面主题表达的基础上的情感宣泄点。将点线面的视觉性与主题思想融合,则创造出以形式美贯穿出思想感情的朦胧美。

5 结语

京剧脸谱文化是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其中色彩构成原理值得我们学习,根据京剧中脸谱与服饰色彩构成原理来与现代绘画相结合,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应深入了解京剧脸谱的文化内涵,从形态、色彩、构成方面去分析脸谱艺术,对脸谱图案色彩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创作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当我们欣赏京剧脸谱的时候,希望不单单地从艺术形式去欣赏它,更要站在更高的层次去欣赏其内涵。在进行此类绘画创作时创作者也应遵守客观规律,开放自身的艺术绘画视野,将京剧中脸谱与服饰色彩构成原理与现代绘画有效结合,提高高校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审美,从而对其加以创新应用。

猜你喜欢
脸谱京剧服饰
动物“闯”入服饰界
帖脸谱
京剧表演开始了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做个脸谱迎『六一』
我的京剧之路
灶王爷的“脸谱”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