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暖宫贴穴位贴敷联合生物刺激反馈仪在药物流产后的运用*

2022-01-25 03:34陈晴宁雪峰俞晓英
河南中医 2022年2期
关键词:证候活血流产

陈晴,宁雪峰,俞晓英

1.兰州市中医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2.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球每年约4 000~6 000万早孕妇女因不同原因要求终止妊娠[1]。目前,临床早期终止妊娠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流产和手术流产等两种方式[2]。米非司酮片联合米索前列醇片因使用方便、痛苦小、无侵入宫腔操作等优点,是广大孕妇优先考虑终止妊娠的方法[3]。在临床实际应用中,药物流产也存在许多不足,如流产不完全、阴道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恶心呕吐、下腹痛及乏力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4]。如何防止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减少阴道出血、恢复月经、改善下腹痛、腰骶酸痛及乏力等情况,成为广大医务研究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药物流产属中医学“堕胎”范畴,流产不完全、阴道出血等症状属中医学“堕胎不全”“包衣残留”“产后恶露不绝”等范畴[5]。本院名老中医根据多年从事药物流产后并发症的治疗经验,提出活血化瘀、益气生新的治疗原则,并自制益气活血暖宫穴位贴。笔者将益气活血暖宫贴穴位贴联合生物刺激反馈仪运用于药物流产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兰州市中医医院行药物流产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获得兰州市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9004),患者或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药物流产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药物流产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n 年龄/岁 孕次/次停经天数(t/d)胚胎直径(l/mm)对照组50 26.42±6.10 2.2±1.13 40.12±4.33 10.22±3.2 6观察组58 26.51±6.61 2.3±1.10 40.23±4.66 10.25±3.2 2

1.2 诊断标准早孕符合《中华妇产科学》[2]《中华妇产科学》[6]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则》[7]的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符合早孕的诊断标准,孕囊最大直径≤25 mm;年龄18~40周岁;停经天数≤49 d(彩超检查确认宫腔内早孕);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口服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见孕囊排出者;妊娠前3个月月经周期正常,未服用甾体激素避孕药。

1.4 病例排除标准有米非司酮片和米索前列醇片禁忌证者,严重过敏体质者;带环妊娠者;血小板异常等凝血机制障碍者;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既往有月经量过多、子宫肌瘤、子宫腔内膜异位症等疾病者。

1.5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口服米非司酮片(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10633),首次剂量50mg,以后每12 h服用25mg,共4次,末次服药后间隔1 h空腹来医院服用米索前列醇片(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00668)3片,并留院观察至胚囊排出后1 h。对照组患者待胚囊排出后,给予诺氟沙星胶囊(山东鲁抗医药集团,批号:国药准字H20033022),每日2次,每次4粒,共服用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兰州市中医医院院内制剂益气活血暖宫贴(当归、川芎、桃仁、甘草、炮姜、蒲黄、五灵脂、黄芪、白术、赤芍、川牛膝、乌药、肉桂、没药、益母草、延胡索组成)穴位贴敷,贴于子宫穴(双)、中极穴、关元穴及归来穴(双),留置6 h后取下;同时予以生物刺激反馈仪(麦澜德生物刺激反馈仪,型号MLD B4 PLUS)治疗,50 mm×90 mm电极2片分别贴于八髎穴,50 mm×50 mm电极4片分别关元穴、中极穴、子宫穴及归来穴,同侧组成回路(频率40~100 Hz,脉宽250μs,电流根据个体情况在10~100 mA调节),每日1次,每次30min,疗程14 d。院内制剂由兰州市中医医院制剂科提供。

1.6 观察指标

1.6.1 子宫复旧情况通过对两组患者阴道出血情况、宫腔积液、内膜厚度、宫腔内稍高回声、子宫三径线、月经复潮等情况进行分析,以评价子宫复旧情况。阴道出血情况包括出血时间及出血量,出血时间分别记录≤7 d、8~14 d及≥15 d的人数;出血量与既往月经量相比,分为少于月经量、相似月经量及多于月经量。采用B超测量两组患者宫腔积液、内膜厚度、宫腔内稍高回声及子宫三径线之和。

1.6.2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将症状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4级,分别计0分、1分、2分、3分,舌苔脉象不积分[8]。

1.6.3 性激素水平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水平。

1.7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制定。痊愈:阴道出血停止、下腹痛、腰骶酸痛及乏力等临床症状消失,B超结果正常,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90%;显效:阴道出血停止、下腹痛、腰骶酸痛及乏力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B超结果基本正常,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70%~90%;有效:阴道出血极少、下腹痛、腰骶酸痛及乏力等临床症状减轻,B超结果有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30%~69%;无效:阴道出血未减少、下腹痛、腰骶酸痛及乏力等临床症状未改善,B超结果未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

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n×100%

1.8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者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药物流产后患者阴道出血时间比较观察组阴道出血时间≤7 d的比例高于对照组,≥14 d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药物流产后患者阴道出血时间比较 例(%)

2.2 两组药物流产后患者治疗前后阴道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阴道出血少于月经量患者比例高于本组治疗前,多于月经量患者比较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少于月经量比例高于对照组,相似月经量及多于月经量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药物流产后患者治疗前后阴道出血量比较 例(%)

2.3 两组药物流产后患者治疗前后B超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有宫腔积液及宫腔内稍高回声的比例高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内膜厚度大于本组治疗前,子宫三径线之和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子宫三径线之和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药物流产患者治疗前后B超结果比较

2.4 两组药物流产后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药物流产后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分)

表5 两组药物流产后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下腹痛 腰骶酸痛 乏力食欲差对照组50治疗前2.46±1.01 1.67±0.75 1.89±0.77 50治疗后 1.73±1.06* 1.41±0.62* 1.32±0.68*观察组58治疗前 2.43±0.91 1.63±0.67 1.86±0.73 58治疗后 0.96±0.76*#0.83±0.56*#0.88±0.59*#

2.5 两组药物流产后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E2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P及HCG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两组药物流产后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比较 (±s)

表6 两组药物流产后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时间E2(ρ/ng·L-1)P(ρ/mg·L-1)HCG/m IU·L-1对照组50治疗前66.23±7.01 3.95±0.82 7 556.23±2 202.01 50治疗后96.22±7.33*3.01±0.63*276.22±41.33*观察组58治疗前67.72±6.96 3.89±0.76 7 577.72±2 276.96 58治疗后114.13±8.99*#2.30±0.75*#134.13±40.99*#

2.6 两组药物流产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有效率为78.00%,观察组有效率为91.38%,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两组药物流产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米非司酮片联合米索前列醇片为药物流产的常用药。米非司酮片为炔诺酮衍生物,米索前列醇片为前列腺素衍生物,二者联用,可导致脱膜间质绒毛组织出血坏死、子宫收缩增强及宫颈口扩张,最终达到达终止妊娠的目的,是目前早孕妇女优先选择的终止妊娠治疗方案[8]。流产不完全、阴道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恶心呕吐、下腹痛及乏力等是药物流产常见的不良反应,且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分析原因可能与蜕膜绒毛组织残留、子宫腔内膜修复受阻、子宫收缩不良、炎症刺激及相应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4,9-14]。

药物终止妊娠属中医学“堕胎”范畴,药物流产后的并发症属于中医学“包衣残留”“产后恶露不绝”“堕胎下血”等范畴。《诸病源候论》言:“堕胎损经脉,经脉损,故血不止也,泻血多者,便致烦闷,乃至死也。”《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记载:“曾经半产,瘀血留少腹不去。”药物流产后,胞宫经脉受损,胞脉空虚,血溢脉外,化为瘀血,加之堕胎后血室开,寒邪内侵胞宫,受寒血凝,瘀血不祛,新血难生[7,12]。因此,历代医家均强调本病以气虚、血瘀为根本原因,治疗当以活血化瘀、益气生血、调畅气血为关键。笔者在益气活血暖宫贴穴位贴敷的基础上辅以生物刺激反馈疗法以扩张宫颈、加强子宫收缩等,已达到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益气活血暖宫贴方中当归、川芎、桃仁养血活血止痛、化瘀生新,行血中之瘀,理血中之气为君药;黄芪、白术、益母草大补元气、升阳举陷、活血调经、祛瘀通经为臣药;佐以炮姜、蒲黄、五灵脂、赤芍、乌药、肉桂温经活血,止血行瘀,引火归元,携没药、延胡索、川牛膝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引药下行、益精血强腰膝;甘草养营血且坚筋骨。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祛瘀生新之功。子宫穴为任脉经外奇穴,调补胞宫;关元穴为任脉穴,为足三阴、任脉之会,是冲脉、任脉及督脉一源三穴的发源之处,为一身元气所在,功效为增补元气。中极穴为任脉穴,此穴主治生殖器官疾病关。归来穴为足阳明胃经穴位,可使胃气归元,化生精微气血,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八髎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五行属水,调节全身水液,疏通气血。选取上述穴位,共奏调畅充任、胞宫气血之功。生物刺激反馈疗法可刺激血管平滑肌收缩和松弛,降低动脉血液阻力,加快盆底阴道、宫腔血液循环,增加组织营养,促进子宫康复,恢复“肾-天癸-冲任-胞宫”轴正常功能,中西合用,全面兼顾,标本兼治[15]。

阴道出血时间与出血量、宫腔积液、内膜厚度、宫腔内稍高回声、子宫三径线之和及中医证候积分是评价子宫复旧和症状体征的特异性指标,具有很强特性和敏感性,广泛用于药物流产后临床疗效评价[6,1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阴道出血情况、宫腔积液、内膜厚度、宫腔内稍高回声、子宫三径线之和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益气活血暖宫贴穴位贴敷联合生物刺激反馈仪治疗可明显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改善药物流产后患者下腹痛、腰骶酸痛、乏力等临床症状,恢复子宫腔内膜及子宫正常大小,提高患者身心健康。

研究认为,E2、P及HCG等相关因子水平变化与药物流产后子宫修复密切相关[17]。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药物流产后通常以恢复子宫收缩能力、促进宫腔内残余物的排出、控制出血量为首要目标,E2和P可修复子宫腔内膜、加速子宫腔内膜转换、促进子宫腔内膜由增生期向分泌期转变,稳定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18]。HCG是由胎盘的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HCG分泌可维持黄体功能,是检测流产是否完全的重要指标[19]。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P、HC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益气活血暖宫贴结合生物刺激反馈仪治疗,可能通过调节性激素水平,恢复子宫正常功能。

综上所述,益气活血暖宫贴穴位贴敷联合生物刺激反馈仪可改善药物流产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子宫复旧情况,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体内E2、P及HCG水平有关。

猜你喜欢
证候活血流产
糖尿病肾病早期给予养阴益气活血汤的疗效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观察
关于自然流产的知识
针对肝郁化热证的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评价研究
炮制对于中药药性改变的研究进展
做阴超(经阴道超声检查)会引起流产吗
自拟清热活血汤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86例
养肺活血法治疗肺纤维化组方用药规律辨析
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28例
流产者的饮食调理